陳曉
摘要: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備受家長與教師的關注,幼小銜接工作主要落實在幼兒園大班的教育教學中,而幼兒園階段作為幼兒教育的啟蒙階段,其不僅需注重幼兒思考與動手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是小學時期知識儲備以及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因此,幼小銜接下,幼兒園的大班教師就需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園;大班;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幼兒園作為幼兒的智力開發初步階段,大班教師在具體教學中的教學方法與方式通常會對幼兒造成重要的影響,同時,教師在大班教學中的教學方式與能力也會對幼兒在小學時期的學習狀態造成直接影響,并關注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以及心智開發,這不僅能促使幼兒在步入小學階段的適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還對幼兒實現長期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因此,幼兒園的大班教師需依據幼兒園的教學現狀,制定有效的教學措施,并依據幼兒園的具體狀況,完善幼小銜接的工作,從而使幼兒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幼小銜接下大班教學的現狀
(一)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小學化
學前兒童,其思維方式以及實踐能力都立足于幼兒自身的角度,教師如果過早的開展些晦澀難懂的內容,不僅會使幼兒產生反感心理,而且還會影響到幼兒的身心健康。部分大班的教師在開展幼小銜接的教學時,經常會忽視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狀況,只是開展“填鴨式”教學,大量開展認字、算數、英語口語等相關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幼兒的心理與實際需求。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需關注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幼兒審美認知的提高,從而使幼兒動手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使幼兒充分認識到自身與社會、自然之間的聯系。但如果提前進行小學內容的傳授,讓幼兒提前進入小學階段學習,就會產生抗拒心理與壓力,并影響到幼兒自身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幼兒的學習與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二)過于注重形式,忽視了教學方法與內容
幼小銜接下的教育主要是對幼兒上小學的環境與心理的適應能力進行培養。但部分大班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更注重小學知識的傳授,部分家長在課外給幼兒報幼小銜接的課外班,這就會影響到幼兒的心理建設。同時,幼兒在面對小學生活的時候,學習環境與思維方式都產生了變化,但是,幼兒園的教師如果過于形式化,教授小學一年級的知識,這不僅會造成幼兒思維局限,而且還會影響到幼兒的學習與思維方式。因此,大班的幼兒教師需注重引導性與啟發性,而非生搬硬套的講解知識,而影響幼兒園至小學階段的教學過度。
二、幼小銜接下大班幼兒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基于主體地位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
學習能力的培養前提就是幼兒需具備主動學習的良好意識,并在面對些未知事物時,表現出相應的求知欲與良好求知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幼兒充分意識到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以促使教學以幼兒為核心開展,在傳統的教學中,其雖然是以幼兒為中心開展的,但卻沒有依據幼兒的實際學習需求與能力開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還能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被動學習,教師真正的主宰整個教學過程。長期以往,幼兒就會形成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習慣,該狀況下,就會影響到幼兒的學習能力形成。基于此,幼兒園的大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需注重教學理念與方式轉變,充分關注幼兒的具體學習需求與學習能力,針對性的滿足幼兒自身的學習欲望,以促使幼兒學習積極主動性得以提高的同時,促使幼兒真正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例如,在開展圖書義賣活動中,從圖書的收集、分類、定價到設計海報、布置場地等,都以孩子為主,教師為輔,通過該狀況,幼兒就會從被動逐漸轉變成主動,并在長期學習中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意識。
(二)基于趣味教學的主觀能動性激發
主觀能動性通常是對幼兒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的重點。幼兒自身的思維活躍度、事物感知能力、記憶能力等都和幼兒主觀能動性有著密切關聯,想要使幼兒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得到顯著提高,教師就需確保教學內容具有趣味性。幼小銜接下,教學內容通常缺乏相應的趣味性,更注重知識性,在該狀況下,幼兒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變得較低。許多幼兒園的大班教師對此覺得很煩惱,而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更好的適應小學時期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不能延續先前的教學方式,這就使幼兒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降低[。為了使幼兒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良好培養,大班教師需在知識性與趣味性之間做出平衡,以促使幼兒在課堂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激發。因此,幼兒教師需注重延用先前的游戲化教學方式,將豐富的知識內容滲透到游戲化教學當中,例如,設置小超市,通過超市購物的游戲,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及加減。整個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從而使幼兒通過游戲樂趣實現相關知識的學習。
(三)基于教學手段豐富的認知能力提高
學習能力的重要與基礎的構成部分通常就是認知能力,幼小銜接下,對幼兒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幼兒教師需充分注重培養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對于幼兒而言,其自身的認知方式更偏向于形象認知,但在基礎教育時,其認知方式就會更豐富,且對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耍變航處熢诰唧w教學時,需注重教學手段的豐富,立足于多角度,對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進行培養與提高。例如,在科學小實驗中,幼兒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知識經驗,同時,隨著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逐漸提高,幼兒求知欲也愈來愈高,對陌生知識的學習也會更感興趣,這個時候,幼兒教師就需注重合理引導,通過個性化思維方式,促使幼兒形成相應學習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是學前教育最特殊且重要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需將教學注意力放在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上,經過教學方式轉變及教學重點突出,對幼兒的主動思維意識進行培養,以促使幼兒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文彥.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 2019, 000(008):27.
[2]王珍珍.淺談大班幼兒如何平緩渡過幼小銜接期[J].當代家庭教育, 2020(11).
[3]何杞.幼小銜接背景下培養大班幼兒學習習慣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 2018, 000(001):P.30-30.
[4]侯桂榮.淺談幼兒園活動開展過程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J].知識文庫, 2020(1).
[5]戴佳.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大班幼兒學習習慣培養探討[J].學園, 2018(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