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芳 吳福娣
【摘要】目的:探討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胸腔積液的護理方法與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胸腔積液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行針對性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兩組干預前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DS和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臨床上將針對性護理運用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胸腔積液患者中,不僅可以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減少并發癥,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胸腔積液、中心靜脈導管、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9-0084-02
胸腔積液是呼吸內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以呼吸困難、胸痛以及咳嗽等癥狀為主要表現,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增加并發癥的風險,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具有較大的危害性[1]。當前在治療胸腔積液時,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術因為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等優點,被廣泛運用在臨床上,但是由于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因為對護理和治療的要求很高,所以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法是很重要的。因此,本文對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胸腔積液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如下文所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其根據數字隨機法將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胸腔積液患者60例分別為兩組,每組各30例。其對照組患者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50.4±11.7)歲,其中10例女性、20例男性,其疾病類型:2例為膿性胸腔積液、6例為惡性胸腔積液、22例為結核性胸腔積液;觀察組患者年齡23~82歲,平均年齡(50.6±11.9)歲,其中12例女性、18例男性,疾病類型:1例為膿性胸腔積液、7例為惡性胸腔積液、22例為結核性胸腔積液。入選標準:①可正常交流溝通;②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④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 ①精神嚴重異常或意識障礙者;②不愿參與研究人員;③缺乏臨床資料;④死亡者。 兩組疾病、年齡等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其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術,即按照常規方法消毒后,將無菌方巾鋪好,取坐位或半臥位,給予患者2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患者胸腔中刺入穿刺針,對有無胸液進行回抽后,將6~8 cm中心靜脈導管置入,然后在導管胸壁上固定,外接引流袋,在床邊固定。需要注意的是,首次放液量通常<600 mL,將患者的實際病情作為基本依據,控制好胸水引流量,不能過快過多。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其為監測患者病情,并且給予患者簡單的健康教育,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等。觀察組行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給予患者心理干預和指導,給患者講解置管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②引流管護理:因為中心靜脈導管具有較小的內徑,容易出現阻塞,要妥善固定導管,避免折疊、扭曲,使其保持通暢,并且對引流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若導管堵塞,要運用10~20 mL生理鹽水對管道進行正壓沖洗,使其恢復通暢,對各連接口的密閉性和牢固性進行檢查,確保引流效果;③并發癥護理:(a)預防感染:重視皮膚護理,每天運用碘伏對穿刺點進行消毒,使導管周圍皮膚保持干燥和清潔,一旦發現局部污染或潮濕,要對敷貼進行更換。同時,對于下床活動的患者,要及時將引流袋和導管開關關閉,避免引流液倒流,導致逆行感染;(b)預防堵管:護理人員要將患者的實際病情作為基本依據,堅持從上而下的原則對引流管進行擠壓,每天引流前運用20 mL生理鹽水對導管進行沖洗,引流管關閉前,運用5 mL生理鹽水+0.1 mL肝素鈉進行封管。對于已經堵管的患者,如果無效,可運用250 mL生理鹽水+1 mL肝素進行沖管,邊回抽邊對肝素鹽水進行推注,需要注意的是,沖洗的過程中,不能用力過猛,避免對導管造成損傷。若數次沖洗后依然沒有效果,則可運用原深靜脈留置包內的導絲進行消毒后再通;(c)預防留置管脫出:因為活動不當拉脫或固定導管不妥,容易出現胸腔置管脫出的情況,如果處理不及時,可導致諸多并發癥如胸腔感染、液氣胸等,而重新置管不僅會使患者的痛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使患者的經濟負擔加重,具有較大的危害性。護理人員要對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預留一定的長度,避免體位擺動、翻身時從胸腔脫出。同時,重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睡眠時盡量保持患側朝上,不能進行劇烈的活動,活動時要注意保護引流管,避免外力拉扯而導致滑脫,若出現滑脫情況,應該重新置管,不能直接將引流管置入胸腔而導致感染;(d)氣胸:使引流管保持密閉,尤其是引流袋與引流管之間,應該處于完全密閉狀態,避免對胸膜腔內壓力產生身影響,使各個連接管連接牢固,避免出現脫落情況,并且在對引流液進行傾倒時,要及時將導管關閉,避免胸腔內逸入空氣而導致氣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引流管脫出情況,應該用手將穿刺處皮膚捏緊,對皮膚進行消毒后,運用無菌紗布和凡士林紗布對創口進行按壓,并且及時告知醫生處理;(e)預防肺水腫。運用間斷引流,即首次引流量不能>700 mL,以后控制每天引流量在1000 mL,胸水變少時,持續進行引流,并且對引流液的性質、顏色以及量等進行觀察,認真記錄。若患者體質較弱或年齡較大,在引流時應該堅持間斷、多次、少量的原則,避免縱膈擺動和出現復張性肺水腫。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滲血、氣胸以及局部感染等,并且評價患者滿意度,有三個等級可供選擇,分別是不滿意、滿意以及非常滿意。同時, 采用自評焦慮量表(SAS)和自評抑郁量表(SDS)對干預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評估,得分越高,則負面情緒越嚴重。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對計數和測量數據進行了χ2和t、P檢驗比較。
2 結果
2.1兩組并發癥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其發生率低,且組間比較有差異(P<0.05),詳見表1。
2.2兩組各項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各項評分無可比性(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DS與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其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臨床上在治療胸腔積液患者時,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術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由于導管管徑小、尖端柔軟,不容易刺激胸膜和肺部,具有較好的組織相容性,并且不會對肋間血管造成損傷,有助于預防繼發性血胸[3]。有研究發現,可通過連接注射器注入藥物至胸腔內治療,也能反復無創對新鮮標本進行抽吸送檢,可以使治療效果提高,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4]。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術中,護理作為一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痛苦,還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5]。在針對性護理中,通過給予患者心理干預,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理解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配合治療[6]。同時,因為中心靜脈導管管腔比較軟、細,導管容易完全脫出或脫落至肌層,若胸水比較黏稠,則會堵塞管道,影響治療效果。而在針對性護理中,通過加強導管護理,妥善固定導管,可以避免彎曲、打折或脫落,使其保持通暢,并且加強引流監測,一旦發現導管堵塞,及時進行正壓沖洗,能夠使其恢復通暢,從而確保引流效果[7-8]。在這次的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 %,低于對照組的16.67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負面情緒評分低、滿意度高,這一結果與徐欣蘭[9]等研究報道一致,提示針對性護理運用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術患者中可以獲得滿意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上運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術對胸腔積液患者進行治療時,另外,實施針對性的護理,不僅可以提高引流效果,預防并發癥,還可以提高護理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紈青. ARROW中心靜脈導管在胸腔積液引流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 現代臨床護理, 2010, 9(9): 36-37, 64.
[2] 姜楠, 彭薇. 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引流聯合順鉑灌注化療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護理體會[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30(21): 241.
[3] 田曉芳. 中心靜脈導管胸腔穿刺引流惡性胸腔積液60例的護理體會[J].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31): 2.
[4] 阮汝娟. 中心靜脈導管胸腔引流術治療胸腔積液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32): 91-92.
[5] 丁海平, 王元蘭. 中心靜脈導管在56例惡性胸腔積液患者持續引流中的護理體會[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4(2): 19-21.
[6] 胡茂霞. 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聯合化療治療惡性胸腔積液效果及護理體會[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1, 23(1): 100-101.
[7] 胡曉艷. 52例胸腔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護理[J]. 黑龍江醫藥, 2013, 26(5): 937-938.
[8] 李克. 觀察鹽酸氨溴索治療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療效及特點[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10): 98-99.
[9] 徐欣, 蘭建萍, 許曉菲. 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胸腔積液120例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 兵團醫學, 2009, 20(2):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