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良 田剛元
摘 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必要支撐。為探究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與路徑,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落地實施,在明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內涵要義的基礎上,指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充分體現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發展。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消費潮流、培育先進產業集群、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有效形成技術、市場、組織、結構以及政策融合發展合力,并使資源配置渠道暢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度實施三大變革,以全面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這既是黃河流域制造業新時代實現新跨越的必然路徑,也是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要素生產率;黃河流域
中圖分類號:F427;TV882.1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09.004
引用格式:陳富良,田剛元.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與路徑[J].人民黃河,2021,43(9):20-24.
Power and Path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HEN Fuliang1, TIAN Gangyua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2.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256600, China)
Abstract: The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and necessary support to promote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wer and path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ointing out that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a development that fully embodying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ing the consumption trend, cultivating advanced industrial clusters, promot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creating a leg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o effectively form a joint effort of technology, marke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policy, then actively unblocking the channels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eply implementing the three major reforms, to fully realize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the inevitable path to achieve a new leap in the new er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Yellow River Basin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在保障生態安全、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為新時代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黃河流域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期。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是推動技術創新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主力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必要支撐,對維護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落實好高質量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為搶抓歷史發展新機遇,開創黃河流域平衡充分發展新時代,本文在明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內涵要義的基礎上,探究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與路徑,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落地實施。
1 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
做好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應首先明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不能一說發展,就“撿進筐里都是菜”,必須結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緊迫要求,闡釋什么是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1.1 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充分體現五大發展理念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1]。五大發展理念為推動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因此,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和行動必須統一到五大發展理念上來,即:以理論創新、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為發展動能,深度挖掘黃河文化底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以“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為發展方向,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強化區域分工協作,有序推進產業承接,推動產業結構、市場結構與區域結構向更加協調、更高層次邁進;以綠色低碳為發展模式,加快制造業綠色化改造與綠色園區建設,推進制造業向產業結構低碳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能源循環化轉型升級;以開放合作、內外聯動為發展途徑,堅持立足于黃河流域實際與跳出黃河流域范圍發展現代制造業,實現制造業“走出去”與“引進來”互融互促發展;以補短板促民生、共享高質量成果為發展目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切實滿足人民需求層次“高”、質量追求“好”的消費升級需要,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黃河兒女。
1.2 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全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發展
黃河流域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全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出了緊迫要求。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本質上要求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根本性轉變,這既是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以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完善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與政策措施[2]。所以,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應有效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切實打造智慧服務型政府,主動退出“越位點”,積極補上“缺位點”,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清除區域生產要素自由流動障礙,加大技術研發與教育培訓投入,有效保護產權、嚴厲打擊侵權行為,使市場主體的創新動力與發展活力充分釋放。通過不斷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充分的企業競爭與創新競爭、持續的管理模式改進與產品質量提高,推動有限的資源向優質的行業、企業、產業集中,有效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引擎、激發新活力,全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綜上所述,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指立足于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和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均衡協調高質高效配置資源,不斷滿足黃河流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2 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深刻把握其內涵要義的基礎上,積極構建科技創新驅動、中高端消費拉動、現代產業集群帶動、數字經濟技術推動、法治營商環境促動為一體的動力系統,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2.1 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內生驅動力
科技創新是創新體系的核心,是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的第一內生驅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3]。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依托強大的科技支撐。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流域,制造業結構以資源型、重化工型為主,具有典型的污染排放重、能源消耗高、質量效益差、產業層次低的特征,這些特征成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攔路虎”。科技創新作為深化產業改革和優化產業升級的“牛鼻子”,能夠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有效構建環境污染少、資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有力推進黃河流域制造業由“傻大黑粗”向“高精特新”綠色蝶變,顯著提升黃河流域制造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層次水平,全面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發展模式與增長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因此,黃河流域制造業必須加強科技創新投入和支持力度,激發內生動力,培育創新活力,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驅動力。
2.2 以中高端消費為重要外部拉動力
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中高端消費成為新時代的市場主旋律。消費尤其是中高端消費能夠有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順應居民消費新趨勢”“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4]。黃河流域九省(區)2018年年底總人口達4.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30.3%,這既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又是一座巨大的產業“富礦”,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抓好消費這一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切實增強中高端消費對產業優化升級的促進和引導作用。另外,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覆蓋范圍較小,難以有效滿足人民群眾需要[5]。后脫貧時代的黃河流域對涉及教育、醫療、社保和公共安全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的“新基建”存在巨大需求,“新基建”強大的需求帶動效應和產業連鎖效應能夠有效推動制造業轉型和結構升級,不斷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因此,黃河流域制造業必須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適應、滿足乃至引領黃河流域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有效形成中高端消費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拉動力。
2.3 充分發揮現代產業集群的帶動力
現代產業集群是產業分工深化和組織結構優化的高級產業組織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6]。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基礎好、配套全、集聚度高;關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經濟體量大、發展潛力強;各省(區)在自然資源稟賦、區位比較優勢、技術發展階段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具有較好的產業轉移支撐,為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培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客觀基礎條件。因此,黃河流域制造業必須充分利用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產業群推進轉型升級的新模式,聚焦優勢主導產業,培育發展科技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構建大中小制造企業集聚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打造產業聚集度高、智慧化應用好、區域性帶動強的制造業集群,促進現代產業組織方式與先進科學技術的有機融合,有效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全面共享和自由流動,推動制造業集中、集聚、集約式戰略協同發展,建設橫向與縱向貫通的大規模制造產業軸線,提升黃河流域制造業布局的整體性與協調性[7],充分釋放黃河流域現代制造業集群的輻射力和帶動力。
2.4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技術的推動力
產業數字化轉型是世界產業結構變革與調整的必然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正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8]。黃河流域制造業傳統產業占比高、轉型升級難度大,而數字經濟技術滲透性強、融合度高的獨特優勢,能夠有效促進傳統制造企業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的改革與改進,重塑企業質量和品牌新優勢,煥發競爭新活力。另外,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可共享、可復制、可無限供給,其“去物質化”特征能夠有效減少物質資源消耗,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同時有效實現綠色發展,這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步推進的發展理念是完全契合的。因此,黃河流域制造業必須加快產業數字化、生產服務化進程,搶抓數字經濟戰略新機遇,持續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拓展價值鏈和延伸產業鏈,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技術在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的融合力和推動力。
2.5 充分發揮法治營商環境的促動力
營商環境是制造企業運行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9]。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助于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明確政府的市場站位,有效保護知識產權、企業家的企業產權及人身財產權,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和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尊重市場規律的良好發展氛圍,充分釋放市場主體參與競爭和創新創業的活力與動力。法治化營商環境還有助于將“負面清單”等管理模式真正落到實處,有效實現“非禁即入”,徹底拆除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隱蔽隱藏的“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營造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充分激發民間社會投資的熱情。因此,黃河流域各省(區)必須加快構建服務型法治政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法治“硬內核”優化營商“軟環境”,充分利用法治化營商環境在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的保障力和影響力。
3 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既是一個發展模式革新和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更是一個體制變革和機制創新的過程。在全面深化資源配置改革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全力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3.1 全面深化資源配置改革
全面深化資源配置體制機制改革是突破要素瓶頸、提高環境生態承載力的必然選擇,是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方面,有效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把市場能夠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還于市場,堅決打破行政壟斷和地方保護,堅決遏制低端重復建設、重復投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與民生消費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通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奇經八脈”,下活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盤棋”。另一方面,有效運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通過嚴格的技術標準、環境標準與質量標準,堅決消除低端無效的污染產能和落后產能,辯證看待過剩產能,既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予以淘汰,又要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和新需求予以再開發、再利用,促進過剩產能“浴火重生”。另外,穩步推進“僵尸企業”處置,加大減稅降費降息力度,激活“僵尸企業”;實施穩妥有效的債務處置方式,加快“僵尸企業”市場出清,“騰籠換鳥”,推動優質資源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傾斜,使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源配置渠道暢通。
3.2 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擴大市場消費潛力、暢通國內大循環、構建發展新格局的支撐,是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充分發揮黃河流域的區域比較優勢,聚焦精準扶貧,創新扶貧方式,借助網絡直播、農村電商等數字經濟新模式,大力發展互聯網+農產品加工產業,積極推進小木耳、小黃花等黃河流域特色農產品成就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的大產業,有效推動脫貧減貧與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有效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讓百姓切實“有錢可花”,切實保障后脫貧時代脫貧群眾不返貧。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提升黃河流域公共投資結構,有效增加優質教育、便捷醫療、社會保障、民生服務等公共產品供給,有力彌合公共服務鴻溝,不斷改善消費預期,逐步消除消費顧慮,讓百姓真正“有錢敢花”,切實提升黃河流域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另外,積極倡導綠色健康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廣闊市場空間。
3.3 全面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
全面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是黃河流域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必然抓手。一要強化質量文化建設,弘揚黃河工匠精神,宣傳先進質量理念,傳播優良質量文化,塑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讓質量意識貫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過程。二要強化質量品牌塑造,深入挖掘黃河傳統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整合現有知名制造企業品牌資源,對外整合媒體資源以講好黃河制造故事,對內整合營銷工具以形成傳播影響合力,提高黃河流域制造品牌的知名度、認可度和美譽度,讓更多黃河制造品牌叫響全國、走向全球[10]。三要強化技術標準基礎,建立健全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基礎設施與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與修訂的投入力度,完善黃河流域制造業質量治理體系。四要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健全缺陷產品召回、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質量失信企業“黑名單”等質量管理制度體系,提高黃河流域制造業質量治理能力,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夯實質量品牌根基。
3.4 全面推動制造業發展效率變革
全面提升制造業發展效率是黃河流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路徑,是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重點。一方面,加快建設智能服務型企業,積極推動制造企業數字化改造,以“智能工廠+智能決策”為優化升級方向,以“正向設計+反向定制”為轉型手段,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為紐帶構建產業生態鏈,提升產品設計、工藝設計與生產制造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推進企業經營方式、管理體制、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的管理革命,促進生產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再造,打造與現代智能制造匹配融合的信息管理模式,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的集成優化,顯著提升黃河流域制造企業的響應速度和生產效能。另一方面,加快建設智慧服務型政府,積極推進政府職能定位轉變和角色轉換,全力當好“店小二”,有效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知識管理技術對政務信息進行系統性整合共享,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流程重組再造,讓貼心、精準、及時的政府服務觸手可及,全面提升“一次辦成”“一次辦好”的政務服務效能,大力營造法治化、標準化、便捷化的營商環境,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服務效能高地。
3.5 全面推動制造業發展動力變革
全面增強制造業發展動力是黃河流域制造業增速換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核心。一方面,優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瞄準國際高端制造技術,以核心關鍵技術和重大發展需求為目標,聚焦重點領域與主導產業,創新發展“飛地經濟”模式,大力招引科技創新資源,集聚高端技術人才,強化技術聯合攻關,著力推進原創性、顛覆性的制造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有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技術封鎖,并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商業推廣、品牌建設模式創新,使技術、產品、產業間的轉換機制與轉化渠道暢通,促進科學技術有效轉化為生產力。另一方面,優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全面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加大職稱評審與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力度,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唯職稱、唯帽子“四唯”傾向,更加注重能力、業績、貢獻與質量評價,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向制造企業集聚,激發激活人才創新動力與活力。另外,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人才投入開發機制,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優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擴大適應現代化制造需求的高級技工和應用型高端人才隊伍,為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發展動力。
4 結 語
在努力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發展的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在黃河流域保護和治理中的集中體現,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在黃河流域的重要部署。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和黃河流域的支柱,是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著力點和關鍵突破口。因此,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消費潮流、培育先進產業集群、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有效形成技術、市場、組織、結構以及政策融合發展合力,并使資源配置渠道暢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度實施三大變革,以全面實現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充分滿足黃河流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這既是黃河流域制造業新時代實現新跨越的必然路徑,也是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客觀要求。黃河流域各省(區)應統籌協作、協同創新、集中優勢資源不斷開拓黃河流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參考文獻:
[1] 韓保江.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N].光明日報,2019-12-20(11).
[2] 蔡昉.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18-11-09(7).
[3] 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4] 高璇.以新型消費釋放內需潛力[N].光明日報,2019-09-16(16).
[5] 朱永明,楊姣姣,張水潮.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J].人民黃河,2021,43(3):1-5,17.
[6]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31.
[7] 趙金輝,連興容,陳欣怡,等.匹配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工業布局模式研究[J].人民黃河,2021,43(4):18-23.
[8] 習近平向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致賀信[N].光明日報,2019-10-12(1).
[9] 杜云.運用法治方式優化營商環境[N].人民日報,2019-11-19(9).
[10] 左其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框架[J].人民黃河,2019,41(11):1-6,16.
【責任編輯 趙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