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川川
摘 要:隨著“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先進制造企業正從傳統制造模式向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發展。職業院校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艱巨任務。
關鍵詞:新舊動能? ? 智能制造? ? 專業群? ? 協同育人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對接崗位、融入標準、校企共育”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 2019080 )研究成果。
一、智能制造產業的創新發展對智能制造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 2025”的主攻方向,它包含產品智能化、生產方式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裝備智能化等多個方面。它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數字化、智能化。智能制造技術包含虛擬制造技術、并行工程、人工智能技術、信息網絡技術、人機一體化等方面。隨著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將出現新業態、新模式、新職業,智能制造產業將誕生新技術、新崗位、新任務,同時對職業院校培養智能制造方向的高層次復合型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
2018年9月,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實施“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培育工程的通知》,計劃到2022年培育認定10萬名左右“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其中10萬名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包含大量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技能型人才,2018年、2019年山東省機械專指委、電子信息專指委、能源與材料專指委等22個專指委,培育了3萬名齊魯工匠后備人才。
2020年1月,教育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文件提出,每個城市至少建設一個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職業院校需要加強智能制造專業建設,需要加強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加強智能制造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以適應山東省新舊動能的轉換。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高地,對山東省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新內涵。職業院校需要在智能制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面構建全新的培養標準與培養路徑,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的有機銜接,滿足企業對智能制造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高地建設背景下職業院校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路徑
在部省共建職教高地的背景下,針對 “智能制造專業對接不深、雙師型教師培養匱乏、教學資源建設滯后”等問題展開研究。按照“實踐—概括—再理論—再實踐”的研究路徑,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培養什么人”“誰來培養”“怎樣培養”等問題,研究智能制造專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分析職業院校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師隊伍、教學資源、教學內容與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之間的關系,科學定位培養規格,深化校企合作,實現智能制造專業與產業、崗位對接,不斷提高智能制造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高地建設背景下職業院校智能制造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根據智能制造新興產業市場需求,職業院校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等要素,職業院校以裝備制造為載體,組建智能制造專業群,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科學定位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目標。依據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確定智能制造專業的課程體系,共同組織實施教學,開展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評價。總結提煉校企協同育人成果,形成“六共五同四體”育人模式,實現學校企業合作發展、合作就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促進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的深度對接。
(二)智能制造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部印發《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文件,闡述了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培養標準、產教融合多元培養培訓格局、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以及1+X證書制度培訓等內容。
“雙師型”教學團隊是智能制造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的重要保障,職業院校智能制造專業急需培育復合型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促進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在培育“雙師型”教學團隊的過程中,職業院校要建立教師分層分類培養制度,構建新任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青年名師的培養培訓體系,積極發揮領軍人才、名師、團隊帶頭人的帶頭、示范、引領作用。同時職業院校要以國家、山東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為載體,做好“雙師型”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專業領軍人才的培訓,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學團隊,推動智能制造專業建設。
(三)智能制造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
智能制造專業教學需要建立由教材、精品課程、教學資源等構成的立體化資源庫,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的需求。
智能制造專業教材的編寫一是要立足于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教材編寫中。二是要突出校企合作,教材內容要突出企業真實生產項目、實際工作任務,融入企業文化、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創新精神等內涵。教材的編寫既要適應新時代智能制造專業對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又要注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技能積累和文化傳承創新。智能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建設要實現共建共享。以企業對專業人才的專業能力需求為導向,建設智能制造專業資源庫、課程資源庫、素材資源庫和資源共享平臺,形成“顆粒化、數字化、碎片化”的教學資源,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有效銜接,提升智能制造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偉,石偉平.智能制造視域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標準與路徑新探[J].職業技術教育,2017(7).
[2]戴有華,劉旭,黃克.智能制造形勢下機制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期刊,2019(12).
(作者單位:濱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