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意識。教師只有幫學生形成樂于寫、善于寫、勤于寫的意識,才能以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寫作意識的培養越早越好,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的研究與探索,使學生能夠從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就培養寫作意識,鍛煉寫作能力。基于此,筆者結合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探索低年級英語寫作教學的路徑與方法,希望以此為契機,創新英語寫作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寫作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英語;寫作意識;寫作能力
【作者簡介】陳拂曉,江蘇省睢寧縣新城區實驗學校。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寫作中往往受到詞匯儲備、思維能力、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限制而難以順利開展。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法開展寫作教學,相反,只要教師能夠從低年級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從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就能夠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寫作教學。本文中,筆者結合個人學習成果及實踐經驗,嘗試從“詞組句篇,循序漸進”“微型寫作,習慣養成”“以圖為媒,激趣導思”“協同寫作,合作發展”“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幾個方面,對小學低年級英語寫作教學的途徑與方法展開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幫助廣大同行打破小學低年級無法開展英語寫作教學的傳統教學理念,樹立從英語啟蒙階段開始就加強英語寫作教學的新型教育思想,幫助學生樹立寫作意識,更好的鍛煉寫作能力。
一、詞組句篇,循序漸進
在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切忌急于求成,應該遵循教學內容體系和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按照由單詞到詞組、到句子再到篇章的順序,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喚醒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urs”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寫作,在知識上、能力上乃至心理上都沒有做好準備,教師可以采取詞、組、句、篇的順序,讓學生逐漸熟悉英語寫作,適應英語寫作。比如,在學black這個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black組成詞組。于是,學生組成了a black cat、a black pen、a black hat等詞組。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組成的詞組及本單元所學的Its a ...句式,組成完整的句子。于是,學生說出了“It's a black cat. It's a black pen. It's a black hat”等句子。學生學完black、blue、brown、white等表示顏色的單詞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圖片寫出相應的句子。于是,學生寫出了“It's a blue cup. It's a brown car. It's a white horse. ”等句子。最后,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剛才的學習經驗,利用本單元所學的“What colour is this? It's a...”句式編創對話。這樣一來,學生經歷了詞、組、句、篇的寫作過程,循序漸進地掌握英語寫作方法,鍛煉了英語寫作能力。
二、微型寫作,習慣養成
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僅寫作能力有限,生活經驗和有效注意力也有限,如果教師堅持要求他們敘述完整的事件或書寫完整的篇章,則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疇與能力范圍,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與學習負擔,不利于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和寫作習慣的養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一句話寫心情”“三詞五詞寫事件”“寥寥數語寫日記”等微型寫作活動,使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熱愛寫作的情感,養成堅持寫作的習慣。
比如,在三年級上學期,考慮到學生的英語詞匯儲備十分有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三詞五詞寫事件”活動,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有限的詞匯描述身邊的人和事。有的學生用“a hot day”來描述當天的天氣,有的學生用“red flowers”來描述校園里的花朵紅艷艷的狀態,有的學生用“a blue car”來描述自己看到了一輛藍色的汽車……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培養學生用簡單的英語來記錄生活的習慣。而到了三年級下半學期,隨著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原本的“三詞五詞寫事件”活動就自然而然“升級”為“寥寥數語寫日記”活動。同樣是三年級上半學期經歷的事,到了下半學期就有了更加完整而流暢的表述。比如,有的學生寫道:“It is a hot day. I have an ice cream. It is nice”,有的學生寫道:“The flowers are red. They are beautiful”。還有的寫道:I see a blue car on the road. It runs fast. It is very cool.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微型寫作不僅能夠從啟蒙階段就喚醒學生的寫作意識,幫學生養成堅持寫作的習慣,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在寫作中思路越來越清晰,表述越來越流暢。
三、以圖為媒,激趣導思
低年級小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往往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缺少靈感,難以調動起知識儲備和生活體驗,感到無從下手;二是缺少邏輯,難以理順語言結構和寫作順序,感到雜亂無章。而圖片在小學低年級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兩大難題。小學低年級英語寫作教學中,圖片的應用方法為:首先,以圖片激趣。與文字相比,圖片更為直觀,也更為生動,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聯想。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看圖寫話”的訓練,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使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其次,以圖片導思。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在語言表述和書面表達中容易語無倫次。尤其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更是容易雜亂無章。為了幫助小學生克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寫作中引入思維導圖,使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理順寫作結構和語言邏輯,在寫作中做到文從字順。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6 “What time is it?”的時候,教師需要學生利用本單元所學的“What time is it? It is...It's time for ...”來描述自己一天的行程。然而,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這樣一篇習作,寫作內容過于繁雜,知識點也過于繁多,他們難以把握。那么,教師可以發揮圖片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降低寫作難度,提高寫作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出示六張圖片,每張圖片上面畫有時鐘和動作,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使學生對寫作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教師可以出示一張思維導圖,在導圖中,以My day 為核心詞,輻射出三個“分支”,三個“分支”的核心詞分別為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在“分支”的后面,有time和events兩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在兩欄中填上具體的時間和事件。這樣一來,學生通過閱讀和填充思維導圖,會對寫作順序及結構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充分發揮了圖片的作用,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英語寫作給予了幫助與指導,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寫作任務,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四、協同寫作,合作發展
寫作是一項對于學生綜合語言素養要求較高的教學活動,對于處在英語啟蒙期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要適應寫作教學的節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幫助他們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開展協同寫作活動,使他們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比如,在學完江蘇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2 “On the farm”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以“On the farm”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句話的小作文。然而,從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來看,大多數學生是在拼湊句子,不僅內容枯燥,邏輯混亂,而且錯誤頻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協同寫作。在協同寫作中,學生們在互相啟發中激活寫作靈感,在互相補充中完善寫作框架,在互相糾錯中提升寫作質量,實現了高效率寫作。比如,在構思環節,有的小組開展了頭腦風暴活動。大家圍繞farm一詞展開聯想,收集了pig, apple tree, cow, chicken, cabbage, children, fly a kite, ride a bike, play with a dog等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對于寫作內容進行分類,決定從三個方面展開寫作,分別為animals, plants, activities。然后,學生們根據討論結果羅列提綱,并撰寫初稿。在初稿完成后,大家互相傳閱,糾正拼寫和句法錯誤,并針對寫作內容和寫作順序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大家共同潤色成稿。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互相啟發中共同學習,在互相幫助中共同發展,促進了學生寫作意識的養成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五、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閱讀屬于語言學習中的“輸入”環節,寫作屬于語言學習中的“輸出”環節。從長遠角度來看,二者在語言學習中的地位均等,且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而對于處在語言學習初級階段的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寫作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他們寫作的質量與效率。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構建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閱讀中開展仿寫、續寫、改寫等寫作訓練,從而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形成優秀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2 “In the library”后,學生學會了利用祈使句的否定形式Don't...來表示“禁止……”。由于課文中的情境都是圍繞library展開的,基本上囊括了在圖書館中禁止做的一切行為,那么,教師就很難再基于教材內容來組織學生開展寫作訓練。于是,教師為學生引入了一本繪本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Jelly,Nelly!繪本中,“Don't put your finger in...”這個句式在不同情境中反復出現,既幫助學生鞏固了祈使句否定形式的用法,又幫助學生開拓了寫作思路,激發了寫作靈感。讀完這本繪本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仿照繪本內容,進行續寫練習。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將寫作教學融入閱讀教學中,達到了以讀促寫的目的。
綜上所述,學生英語寫作意識的培養與寫作能力的訓練,需要經歷漫長而復雜的教學過程。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強對于小學低年級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力求通過“字詞句篇,循序漸進”“微型寫作,習慣養成”“以圖為媒,激趣導思”“協同寫作,合作發展”“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等途徑,推進低年級英語寫作教學創新,促進低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景嫣.以“圖”為媒:從模仿到創作——例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高年段寫作訓練中的應用[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2):42-46.
[2]劉素芳.“微課+寫作教學”,加出寫作教學新思路——淺談可視化微課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9(14):184-185.
[3]汪海蓮.找尋學習的規律與方法——基于支架理論的小學英語單元主題寫作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9(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