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的成效與調整取向

2021-09-22 01:48:38張航燕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張航燕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有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國有經濟規模穩步提高、布局進一步優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國有經濟提出了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但國有經濟在實際發展中依然存在功能未能充分有效發揮、“脫虛向實”“大而不強”、區域布局不均衡等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為今后國有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需進一步明確國有經濟調整的目標和方向,在改革中切實增強國有經濟調整的系統性和協同性,要深化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用,并完善國有經濟退出機制,進而更好地推動我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關鍵詞:國有經濟布局;高質量發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企業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F123.7;F20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101(2021)05-0054-0007

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發展和壯大國有經濟具有重要作用。在物質存在方式上,國有經濟主要體現為國有企業;在價值形態上,國有經濟主要表現為國有資本,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都是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要素。提高國有資本的流動性可以使國有經濟實現高效配置。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不僅對培育市場主體、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建設中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也具有積極作用。

一、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取得的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經濟保持高速增長,規模穩步提高;國有資產向第三產業集中,布局進一步優化;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別是中央企業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擔負著排頭兵重任;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骨干力量,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一)國有經濟規模穩步提高

國有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國有資產規模穩步提高。從資產總量來看,我國國有企業①資產總量已由2013年的104.1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33.9萬億元,年均增長14.4%;從凈資產總額來看,國有企業凈資產總額由2013年37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84.1萬億元,年均增長14.8%;從資本總量來看,國有資本總量由2013年的29.3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65.9萬億元,年均增長14.4%;從企業數量來看,國有企業數量由2013年的15.5萬戶增加至2019年的21.7萬戶,年均增長5.7%;從單戶企業資產規模來看,單戶國有企業資產已由2013年的6.7億元,逐年增加至2019年的10.8億元,年均增長8.2%(見表1)。

(二)國有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

從國有企業資產在三次產業中的分布來看,第二、第三產業資產占比已經由2013年的43.4%、55.8%轉變為2019年的32.5%、66.7%,國有企業資產進一步向第三產業集中。2019年,第三產業中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233.3萬億元,是2013年的2.6倍,年均增長17.5%;第三產業的資產占比由2013年的55.8%上升至2019年的66.7%,增加了近11個百分點。2019年,第二產業中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113.6萬億元,是2013年的1.6倍,年均增長8.4%;第二產業的資產占比由2013年的43.4%減少至2019年的32.5%(見表2)。

從細分行業來看,國有企業資產呈現出向社會服務業和機關社團及其他聚集的態勢,其資產占全部國有資產的比重分別從2013年的13.4%和8.1%,增加至2019年19.7%和11.3%,占比分別增加6.2%和3.2%(見表3);同時,國有資產在電力工業、石油和化工業、冶金工業、煤炭工業等行業的分布趨于減少;2019年,電力工業、石油化工工業、冶金工業、煤炭工業國有資產占全部國有資產比重分別為6.0%、3.4%、2.5%和2.1%,較2013年分別減少2.4個百分點、3.6個百分點、2.4個百分點和1.6個百分點(見表4)。

(三)國有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近年來,國有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別是中央企業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擔負著排頭兵重任。國有企業走出去不僅推動了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且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2018年,中央企業共有11 028戶境外單位,遍布18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資產總額高達7.6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5.4萬億元和0.13萬億元。國有企業

工程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等領域,承擔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帶動性的重大項目和標志性工程。[1]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有161家國有企業實現了國際化經營,其海外資產達到了18.6萬億元,較2018年增加1.7萬億元;實現海外營業收入5.9萬億元,較2018年增加0.8萬億元;海外員工占比5.5%,較2018年增加0.7個百分點②。由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間還比較短,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與世界一流的跨國公司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仍然需要提高。

(四)國有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中堅力量,在吸納科技研發人才、增強科技研發投入和提升科技成果質量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業擁有733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含9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16名兩院院士,中央企業擁有有效專利總量約77萬項。[2]2020年,我國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11.3%,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6%,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中央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3]中央企業在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高速鐵路、高端裝備、能源化工、移動通信、北斗導航、國產航母、核電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志性重大成果。

二、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存在的問題

國有經濟在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仍然存在行業分布過寬過散,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區域分布非均衡性,密集分布在壟斷性、資源性和傳統性行業和領域,盈利能力和競爭力不足等問題。

(一)國有經濟集中在壟斷性行業和傳統服務業,功效未能充分發揮

受基本經濟制度和歷史等因素影響,我國國有企業分布在國民經濟中的絕大多數領域和行業。就工業而言,國有企業資產集中分布在電力工業、石油化工業、煤炭工業等行業。電力工業、石油化工業、煤炭工業資產占全部工業資產的二分之一。其中,電力工業資產規模進一步集中。2019年,電力工業國有企業資產規模達到了21.1萬億元,是2013年的1.6倍,年均增速為8.3%;2019年電力工業資產占工業國有資產比重為26.2%,較2013年資產占比提高了3.4個百分點。2019年,石油化工業資產占工業國有資產比重雖然較2013年減少4.1個百分點,但占比接近六分之一。就服務業而言,國有企業資產較多地集中在房地產、交通運輸倉儲業、批發和零售、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2019年,國有企業房地產、交通運輸倉儲業、批發和零售、餐飲業資產合計達到103.9萬億元,占服務業資產比重合計達到44.5%,接近服務業資產總額的二分之一;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資產合計占比,自2013年以來呈現下降態勢,2013年最高,為2.1%,2019年減少至1.7%,表明國有經濟在高端服務業態投入不足。

(二)國有經濟快速向房地產業擴張,“脫實向虛”特征較為明顯

國有企業中房地產行業資產規模由2013年的12.8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43萬億元,年均增速為22.4%,遠遠高于國有企業資產年均增速14.4%的水平。國有企業房地產行業資產占全部國有資產比重已由2013年的8.2%提升至2019年的12.3%,增加了4.1個百分點。制造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獲利的巨大差異是國有資產向金融和房地產業聚集的重要原因。2013—2019年,制造業銷售凈利潤率平均值為5.4%,而金融業銷售凈利潤率平均值高達27.5%,金融業獲利能力是制造業的5倍;盡管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但即便是在嚴格調控的情況下,房地產業的銷售凈利潤平均值仍保持在13%的水平,也是制造業的2.4倍(見圖1)。

(三)盈利能力不足,國有經濟“大而不強”問題較為突出

國有經濟存在行業分布過寬過散、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有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阻礙了國有經濟競爭力提升。2013—2019年,國有企業資產報酬率呈現遞減趨勢,由2013年的3.8%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2.6%。雖然2013—2019年,國有企業虧損面較為恒定,維持在37%上下;但虧損額快速增長,2019年國有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8萬億元,是2013年虧損額的2.0倍,年均增速高達12.6%(見圖2)。這些虧損企業大多分布于貿易類領域(無人員、無資產、無場地的“三無”企業較多)、產能過剩和環保欠賬類行業。2015年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要求。但從近年來國有企業虧損情況來看,大力推進“僵尸企業”處置和虧損企業治理依舊任重道遠。

世界鋼動態公司(WSD)對全球重點鋼鐵企業從生產規模、產能擴張、國內市場議價能力、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技術創新能力、削減成本能力、盈利能力、資產負債平衡、市場結盟及下游業務開拓等23個方面進行評分,進而對各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進行排名。WSD公司發布的“2020年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中,全球共有35家鋼鐵企業入選,其中韓國浦項鋼鐵處于榜首位置,浦項鋼鐵已連續11年位居第一。中國寶鋼、鞍鋼、馬鋼和沙鋼位次分別為11位、25位、33位和34位。盡管寶武集團2019年發貨量高達1.1億噸,排名第一,但仍未進入競爭力前十。與浦項鋼鐵相比,寶武鋼鐵在國內市場定價能力、高附加值產品、轉換成本與收益、削減成本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擁有鐵礦等權重較高的因素方面得分與浦項有較大的差距。

(四)國有經濟高度集中在東部地區,區域分布不均衡

從企業數量占比來看,盡管2013—2018年東部地區國有企業數量占比呈現逐年減少的態勢,但是仍有半數以上國有企業集中在東部地區。2018年,東部地區國有企業數量占比為53.6%,較2013年減少1.5個百分點。從資產占比來看,2013—2018年,東部地區資產占比呈現先增后降態勢;由2013年的63.2%微增至2015年的63.6%,2016—2018年連續3年下降至61.4%(見表5)。東部地區國有資產占比雖然略有下降,但是占比仍超過六成,國有經濟仍高度集中在東部地區。究其原因,一是歷史因素,由于東部地區發展基礎較好,除了三項建設期間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低于中西部外,其余年份均高于中西部地區,特別是改革開放前二十年,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一度高達三分之二。二是東部地區營商環境較好,國有企業整體效益好,使得企業“招得來、留得住”。

三、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目標和取向

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更長時間,我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不僅要服務于企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而且更要服務于整個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將更加看重促進國有資本更好實現其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的“做優目標”[4]。

(一)調整目標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處于不斷調整變化之中。從體量上看,國有經濟的資產規模穩步提高,國有資本總量持續增長。國有資產總額已經由2008年的416 219.2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 338 667.2億元,年均增長17%;國有資本總量由2008年134 365.5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658 777.7億元,年均增長15.9%;2019年,國有企業戶均資產為10.8億元,是2008年的2.8倍。但是,國有企業盈利能力不足。2019年國有企業凈資產利潤率為4.6%,較2008年下降了3.4個百分點;總資產報酬率為2.6%,較2008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同時,國有經濟規模擴張帶來了債務高企的風險。2019年,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64%,較2008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其中,中央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5%,較2008年提高了6.8個百分點;房地產領域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接近70%。國有企業龐大的債務如果演變為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總體而言,國有經濟調整較好地實現了“做大”目標,但還沒有很好地實現“做優”目標。因此,“十四五”時期,國有經濟首要目標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創新力、競爭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二)調整方向

從產業結構來看,國有經濟應更多向關鍵領域和公益行業集中。當前,我國國有經濟分布領域寬,幾乎所有的門類均有涉及;國有經濟又過于集中在資源型產業、重化工產業、交通運輸倉儲業等傳統產業。“十四五”時期,國有經濟要更好服務于國家戰略和民生目標,在國家重大戰略,比如制造強國戰略、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國有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從產能過剩的重化工領域、傳統服務行業轉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完善中心城市服務功能相關的產業等領域集中,向涉及到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公益行業集中。一方面,國有企業通過構建重大自主創新的生態系統,發揮技術創新引導作用,實現對關鍵技術和先導技術突破,進而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存在功效差異,地方國有企業還要承擔地方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故地方國有企業國有資產布局重點是地方城市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而中央企業國有資產布局重點在實現國家戰略任務和全國性公共服務建設領域,也就是發揮國有經濟對民生的保障作用。

從區域結構來看,國有經濟要更好服務于“一帶一路”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十四五”時期,國有經濟區域結構布局需要更好服務于國家戰略與民生目標,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落地實施中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國有經濟要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倡議對國有經濟海外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國有企業“走出去”應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布局,開展技術、資源和產能合作等。二是國有經濟要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國有經濟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推動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加快綠色發展、培育一批先進的制造業集群,推進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大西部開放力度,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加強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推動東北地區全面振興;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加快“中部制造”向“中部智造”轉變,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支持東部率先發展。三是推進央地合作。中央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中堅力量,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經營理念及信用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央地合作,通過資金對接、產業對接、技術對接、智力對接,雙方可以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從而帶動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繁榮。“十四五”時期,國有經濟央地合作要提升對接項目的精準性,采用合適的央地合作模式,進一步提高央地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時各地也需要加大協同發展力度。例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建立了一體化聯合工作機制,共同打造重大問題協調與重大項目對接等平臺,探索國有經濟跨區域合作。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國有經濟需要加快向產業鏈中高端躍進。“十四五”時期,國有經濟要加快實現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突破,實現技術自主、自立,并以技術進步推動產品升級換代,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的躍升。一是引導國有資本加快從部分低端傳統產業領域退出,轉而投向先進技術領域,以整體提升國有企業的產業鏈技術水平,增強國有企業對產業鏈發展的影響力與控制力,更好筑牢國有企業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的產業基礎。二是引導國有企業繼續去產能與優化資源配置,做好過剩產能與落后產能的淘汰工作,特別是對國有企業中的“僵尸企業”,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業務,必須加快采取措施予以剝離。三是借助技術創新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借助管理創新強化效率優勢,借助商業模式創新創造新體驗、新價值,使那些具備強大競爭優勢卻仍處于傳統產業領域的國有企業能夠在全球產業鏈上占據領先地位。四是鼓勵國有經濟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邁進,實現在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的躍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當代產業演進與升級的根本方向,也是體現一國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領域。

從所有制結構來看,應繼續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國有產權結構調整和布局結構優化。鑒于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壟斷行業中的企業多數為國有獨資公司,因此有必要重塑國有企業的產權模式,繼續深化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化、通信、煤炭、鋼鐵等國有企業占比較高的行業,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投資主體采用多種方式參與國有經濟改制重組,進而優化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和資本結構。在人力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科技型國有企業開展員工持股,支持對企業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等骨干員工持股。

四、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頂層設計,提高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的系統性和協同性

“十四五”時期,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一方面需要加強國資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需要更加注重國資國企內部改革系統性和配套性。結合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推動國有企業分類改革,進而優化國有經濟布局。按照國有企業使命和承擔目標責任性質的不同,國有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公益保障類、特定功能類、商業競爭類,并在此基礎上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治理和改革。對商業競爭類國有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和資源整合來提高產業的集中度,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來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對特定功能類國有企業,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平臺作用,培育、發展、壯大戰略性產業,提升國有經濟的主導力;對公益保障類國有企業,通過加大投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國有經濟的控制力。[5]通過分類改革,逐漸削減商業競爭類國有企業的數量和比重,控制特定功能類國有企業的數量和比重,進一步向公共保障類國有企業集中。在追求國有經濟的高質量和可持續性發展上體現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進而實現國有經濟動態優化與平衡。另一方面,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需要更加注重與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協同性。需要協同考慮有利于建設市場公平競爭環境,需要協同考慮有利于解決自然壟斷性行業的壟斷問題,需要協同考慮有利于形成兼有規模經濟和競爭效率的市場結構、需要協同考慮有利于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等各方面要求。[3]

(二)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平臺作用,引導國有資本服務國家戰略目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戰略部署,首次提出組建若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并明確提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地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的要求。因而服務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根本職責使命之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的要求。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通過重組整合、改制盤活、混合所有制、基金運作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升國有資產流動性,使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聚集。“十四五”時期要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平臺作用,需要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以市場化機制調整國有資本流向,圍繞功能定位和戰略任務進行產業投資、資本運作和股權管理。

(三)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自然壟斷性產業集中

以往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使得國有經濟向資源性和壟斷性行業集中,但這些壟斷行業國有企業整體上呈現低效性,影響了國有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例如,2019年,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4.1%,分別高于私營工業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8.8個百分點和10.1個百分點③。“十四五”時期應加快推動壟斷行業改革,通過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使國有資本向自然壟斷性產業集中,利用重組、分拆可競爭性業務和強化產業管制等手段,加快可競爭性市場結構的形成和公平競爭環境的建設。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進一步提高電力交易的市場化程度。加快推進油氣管網對市場主體的公平開放,健全和完善競爭性油氣流通市場。推進鐵路運輸業務多元化市場主體建設,實現郵政普遍服務業務與競爭性業務的分業經營,完善煙草專賣專營體制,構建適度競爭機制。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電力、油氣等領域的實施細則和具體辦法,向社會資本釋放更大發展空間。

(四)完善國有經濟退出機制,妥善處理“僵尸企業”

加大力度妥善處理“僵尸企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充分運用市場、法律和行政手段,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妥善處理“僵尸企業”,盤活大量沉淀資源。不搞“一刀切”,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推進“僵尸企業”處理。通過重組兼并、改制、股權轉讓、債轉股、發行債券等多種方法,讓仍有發展前景的困難企業重煥新生。對雖然喪失清償能力,甚至已資不抵債但仍能適應市場需要、有一定發展潛力和營運價值的“僵尸企業”,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綜合運用破產重整、債務重組及和解制度等手段實現企業再生。對那些長期停工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沒有生存和發展潛力、扭虧無望、已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和營運價值的“僵尸企業”實施自主清算注銷、強制清算注銷和破產清算。值得一提的是,破產機制是處置“僵尸企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金融和法律手段,可有效解決“僵尸企業”形成的各類債務鏈條,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有助于社會資源的配置優化、市場效率的改善、社會誠信觀念的建設和市場秩序的維護。[HJ1.9mm]

(五)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有企業創新能力

世界科技強國普遍采用了舉國體制來攻克核心關鍵技術難題。如美國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歐盟大飛機研發、日本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等。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采取科技創新舉國體制,將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取得了諸如“兩彈一星”、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一系列重大成果。現階段我國雖然是制造大國,但是制造業大而不優、不強、不穩的問題依然較為突出,究其根源在于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的供給不足。比如,我國高檔數控系統、高檔液壓件和密封件存在明顯短板,甚至一些相關產品還被發達國家限制對中國出口。當前建立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顯得尤為重要。從短期來看,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可以補短板和強弱項,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從中長期來看,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可以科學統籌、協同攻關,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搶占科技創新競爭的制高點。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中,國有企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責無旁貸。

注釋:

①[JP+2]國有企業,不包括國有金融企業;總量分析使用的是國有企業合并數(含合并抵消),而進行結構分析時數據基于單戶企業報表數據匯總是合計數(不含合并抵消),導致合計數大于合并數,故文中分析時主要使用的是占比數據。

②數據來源《2020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企業管理出版社,2020年版,第37頁。

③筆者依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庫計算而得。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三方面發力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地“走出去”[N].經濟參考報,2019-12-04.

[2]以改革激發活力動力 央企高質量發展態勢凸顯[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20-10/09/c_1126586676.htm,2020-10-09.

[3]詹碧華.央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提高至2.55%意味著什么?[N].企業觀察報,2021-02-26.

[4]黃群慧.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三個原則[J].經濟研究,2020(1):14-16.

[5]彭建國.通過國企分類改革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結構[N].中國企業報,2015-11-17.

責任編輯:李金霞

The Effect and Adjustment Orientation of Optimizing State-owned Economy

Zhang Hangyan1,2

(1.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6,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2488,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s state-owned econom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the scale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y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ed,the layout has been further optimized, the pace of going out has been quickened,and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as been strengthened.At present,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nd new requirement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y have been put forward.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conomy,such as the function of state-owned economy is not fully and effectively exerted,transfer from the real economy to the virtual economy,"big and no strong",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not balanced.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y, develop a mixed-ownership econom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innovation, control, influence, and anti-risk capabilities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y,and strengthen,optimize and expand the state-owned capital,which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state-owned economic adjustment,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cness and synergy of state-owned economic adjustment in the reform,deepen the reform of monopoly industries,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tate-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companies,improve the state-owned economic withdrawal mechanism.This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our country's state-owned economy.

Key words:state-owned economy layou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ate-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company; innovation capac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中國市場(2018年18期)2018-06-13 05:41:22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经典三级久久| 亚洲aaa视频|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日韩a级片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福利观看|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av无码人妻|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久久99国产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婷婷午夜天| 亚洲三级色|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无码福利视频| 99激情网|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一级电影|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无码一区18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在线毛片网站|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成人在线网| 青草精品视频| 免费激情网址|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四虎成人精品|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特级毛片| 精品国产自|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网址| 找国产毛片看|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日韩欧美网址|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免费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澳门av无码| 国产正在播放|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