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雙好
摘 要:
對比《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前者相對于后者,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時代環境和社會背景的不同呈現的新境遇,對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功能不同的新定位,對思想政治工作要著力解決的問題的新認識,對思想政治工作指導方針原則的新確立,對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新創設,對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領域的新深化和具體化。要認真領會這些變化背后的思想理論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深刻變化;理論創新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05
中圖分類號: 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749(2021)04-0016-04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從指導思想、方針原則、方式方法、教育內容、工作載體、工作領域、領導和管理等幾個方面,對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整體謀劃和構建,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與1999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相比,兩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性質和功能、方式方法、載體領域以及領導管理等方面呈現出繼承性和穩定性,但兩者在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形勢判斷、解決的重點問題和領域,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認識、思想政治工作著力點以及解決的舉措等方面也呈現不同。對比《若干意見》和《意見》,《意見》在《若干意見》思想理論成果和實踐推進的基礎上,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的新的深化發展。
一、時代環境和社會背景的不同呈現的新境遇
《若干意見》是在黨中央在對“法輪功”組織的斗爭取得決定性勝利,針對“法輪功”現象引發的問題而出臺的文件,文件主要針對這一時期出現的問題,從思想和社會根源尋找原因,進而從源頭開始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構建;同時,《若干意見》在進行整體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針對“法輪功”給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最緊迫的挑戰,提出應對策略,具有明顯的補救性的特點。
《意見》是在《若干意見》下發二十多年后,經過黨和政府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明顯加強,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新時代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的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新要求,在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奮斗目標邁進的關節點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的背景下的積極主動作為,文件主要是在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對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總體布局和全面謀劃,具有前瞻性質。同時,《意見》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主動謀劃,體現積極有為的主動性,具有前瞻性和主動性特點。
二、對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功能不同的新定位
《若干意見》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提出“我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全部歷史證明,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進一步明確“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性質、地位和作用進行明確定位,總結和重申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的基本觀點,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定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進一步的確認。
《意見》在繼承《若干意見》的基礎上在,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進一步突顯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意見》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中,重申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的思想;在作用和功能上,從“三個事關”即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對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功能進行了新的定位,這個功能定位雖然在《若干意見》中有類似表述,如《若干意見》提出與“法輪功”的斗爭,“關系到共產黨人的根本信仰,關系到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根本思想基礎,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顯然,《意見》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更為開闊、更為長遠,也更為全面。
三、對思想政治工作要著力解決的問題的〖JP〗新認識
《若干意見》提出要解決的思想政治工作問題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還沒有根本解決,一些領導干部埋頭業務工作,不注意研究社會思想政治動向;二是一些基層黨組織處于軟弱渙散狀態,在思想教育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三是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著不適應社會生活變化,覆蓋不到位,針對性不強及方法手段滯后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問題,但更多是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條件和基礎問題,是屬于思想政治工作宏觀政策和外部建設問題。
《意見》提出要解決的思想政治工作問題包括兩個層次,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總體問題,主要是“體制機制不順、方式方法簡單、基層基礎薄弱、力量保障不足”等,這是對思想政治工作內部問題的關切;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點問題,認為有一些問題特別明顯,即“一些地方和單位不同程度存在著不愿做不會做、忽視甚至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現象”,“‘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還不夠充分等,這些問題既有思想認識問題,也有工作、條件問題。《意見》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問題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外部政策環境問題得到一定程度解決以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深入改革和發展的問題,主要著力解決思想政治工作內部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基層基礎和力量保障等問題,并且從問題的性質來看,是面向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應對各種困難的提前預案。
四、對思想政治工作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的〖JP〗新確立
《若干意見》從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必須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領先全社會共同來做等方面,明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的正確方針原則,并沒有專門從總體性和建設性角度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
《意見》在總體要求中把指導思想與方針原則作了區分,明確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指導思想,體現了新時代的特殊要求:一是總體指導思想,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二是總體基調,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三是根本任務,即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四是責任使命,即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五是方式方法,即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六是主要著力點,即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七是目標要求,即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述規定既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總體指導思想也是對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規劃設計。
在思想政治工作原則方針中,在繼承《若干意見》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建設和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增強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實效性等原則方針的基礎上,《意見》進一步突出了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原則方針,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性認識,特別是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廣泛覆蓋與分類指導結合起來的規律的認識,使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升了新的高度。
五、對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新創設
《意見》最突出的創新點在于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并專門列一個部分對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重要方式提出明確規定和要求。《意見》要求強化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責任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責任清單,明確落實措施和推進步驟。《意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黨的建設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黨的各項建設之中。《意見》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加強黨的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方式。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國家治理始終,運用思想政治工作和體制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要求把思想教育同落實各方面制度規定結合起來,同各領域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結合起來,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這些體現了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新變化,也突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六、對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領域的新深化〖JP〗和具體化
《意見》深化和系統化教育內容,形成較為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在《若干意見》重點把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干部和人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大力提倡科學精神;加強形勢與政策、民主法治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教育;加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等教育內容的基礎上。《意見》深化拓展到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形勢政策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教育,增強憂患意識、發揚斗爭精神等方面,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特別是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內容、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四史”教育內容,增加了增強憂患意識、發揚斗爭精神等教育內容。
《意見》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載體,在《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的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群眾性精神文明創見活動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重視發揮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注重運用先進典型人物影響和帶動群眾等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基礎上,《意見》在拓展新聞媒體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深化群眾性文明創見活動,深化拓展群眾性主題實踐活動;深化發揮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注重運用先進典型人物影響,提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等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基礎上,增加切實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內容,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意見》進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在《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特殊群體思想政治工作和社團組織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基礎上,深化企業、農村、學校、社區、特殊人群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并新增加強機關思想政治工作、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突出機關部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帶頭作用,把網絡這個最大的變量納入思想政治工作領域,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意見》具體化和細化了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制,提出構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的要求。進一步深化了《若干意見》對思想政治工作體制、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陣地和評價體系的要求,《意見》提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分工負責、全黨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提出以黨務和宣傳干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班主任、機關企事業單位政工干部和群團干部、城鄉社區工作者為主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隊伍,充實優化以黨員干部、學校教師、“五老人員”、英雄模范、公眾人物及各行各業代表人士為主體的兼職工作隊伍,不斷壯大以文明實踐志愿者為主體的志愿服務工作隊伍;提出用好各級各類文化設施和陣地并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考核體系,具體明晰化了思想政治工作領導管理體制,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和考核體系建設,深化了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制和評價保障機制。
上述我們僅僅從文本對比角度對《意見》深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方法和舉措進行了總結,從文本比對來看,新時代對思想政治工作已經提出新的要求,而新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標定位、使命任務、教育內容、方式方法、途徑載體和管理體制方面也發生深刻變化,這些深刻變化從一個方面折射出黨的創新理論、國家治國理政方式和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變遷,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理論觀點和豐富的實踐創新成果,值得認真總結和系統整理。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