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與核心,閱讀已成為所有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具有引領、檢查、診斷、激勵、反饋等功能。課外閱讀作業的設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問題引路,拓展學生閱讀思路;展示分享,引領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評價助力,調動學生閱讀熱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業;設計;反饋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24-0168-02
呂叔湘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外閱讀推崇備至,認為課外獨立閱讀對學生的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和審美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小學階段的閱讀量要不少于145萬字。
從目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作業現狀來看,許多學生對閱讀作業的態度比較消極,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敷衍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對課外閱讀作業的內容不感興趣。基于此,筆者從課外閱讀作業的價值以及課外閱讀作業的設計策略兩方面來闡述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知識、學會思考。
一、課外閱讀作業的價值
閱讀作業,是一種教學手段,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又能起到督促學生閱讀的作用。如果單純地要求學生看書、做習題,學生就會產生閱讀是為了應試的想法,會對閱讀產生厭惡情緒,這樣一來,閱讀作業就成為學生的負擔。
所以,從作業題目的設計,到呈現的形式和評價的機制,教師都要精心設計,讓學生在完成課外閱讀作業的過程中得到精神、智力、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讓學生喜歡上閱讀。
二、課外閱讀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問題引領,拓展學生閱讀深度
許多學生喜歡讀圖,喜歡看漫畫,樂于看一些武俠奇幻類的小說,但對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呼蘭河傳》《水滸傳》等經典名著,很多學生不愿讀,沒興趣讀,即使讀也是走馬觀花,收獲甚微。為了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筆者會把“提問題”作為每天課外閱讀的常態化任務,學生每天完成一定的閱讀量,教師布置幾道閱讀題,再由學生自主提幾個問題,教師負責批改閱讀題,回答學生問題。筆者發現學生所提的問題往往缺少深度,以“什么是什么?什么叫什么?什么在哪里?誰多大了?”等題目為主,而像“為什么?怎么辦?你怎么看?”等具有思辨性的問題幾乎見不到。沒有教師的引領,學生很難提出有深度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提問加以指導,教師自己布置的題目要具有引領性??梢詮木植康膶用嫣釂?,也可以從全文的層面提問;可以從內容上提問,也可以從寫法上提問;可以有關修辭手法,也可以是故事給我們的啟發。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元化且有思辨性,學生的閱讀也會漸漸深入。
如針對《呼蘭河傳》第五章的第4、5兩個故事,筆者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①團圓媳婦的婆婆是怎樣打團圓媳婦的?(舉三個例子)她是個怎樣的婆婆?②云游真人能治病嗎?團圓媳婦的婆婆為什么心甘情愿把五十吊錢給他?這五十吊錢是怎么掙來的?③老胡家為了給團圓媳婦治病,想了哪些方法?他們用這些方法治病,反映了他們的愚昧、無知,如果要治好團圓媳婦的病,該怎么做?針對第六章第11~14個故事,筆者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①請把有二伯偷銅酒壺的過程抄寫下來。②猜猜父親為什么打有二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通過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內心”。結合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讀《呼蘭河傳》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題目:①有二伯有哪些怪異的行為,請選擇兩個抄寫下來,并想想,有二伯內心可能會想些什么?②馮歪嘴子看著兒子,笑著笑著便哭了,猜一猜,他內心會怎么想?
而學生一開始提的問題大都是這樣的:團圓媳婦多少歲?“我”喜歡吃什么?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會提這樣的問題:王大姐沒有嫁給馮歪嘴子前,鄰居是怎么夸她的?嫁給馮歪嘴子后,鄰居又是怎么嘲諷她的?鄰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學生提的問題可以發現,學生閱讀的質量在慢慢提升,他們不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閱讀,他們已經深入到文字里去,用心在體會,用心在思考。
(二)展示分享,引導學生思維縱深發展
對小學生來說,沒有溝通和互動,學習很難高效。
閱讀一本書,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可以交替進行。根據課外閱讀書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小百家講壇、課本劇表演、手抄報展示等活動。
以課本劇表演為例,在課本劇表演前,學生要經歷分組、編劇、制作道具、錄音編排等程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能夠得到發展,如把故事改編成劇本的能力,制作道具的能力,運用電子設備錄音、配音的能力。而這一系列實踐都需要學生思考、創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向縱深拓展。
在讀《三國演義》時,筆者布置了以下任務:
(1)語音錄制。全書120回,第一回由筆者來范讀,示范各種要求。其他章回學生認領。
(2)每回的朗讀要求:①標出所讀章回中的生僻字的讀音。②朗讀者將認領的故事進行錄音。③由朗讀者提供一份本回中出現的所有人物的名單,可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④朗讀者就本回故事提出一至兩個值得大家討論的問題。錄音完成后上傳至教學平臺。
(3)學生每周聽一位其他學生的朗讀,填寫一張記錄卡,記錄卡具體板塊如下:①摘抄朗讀者發布的本回人物表。②根據本回情節評說人物表中的一位人物。③回答朗讀者所提出的一至兩個問題。④自由感言,只要是由本回情節引發的思考,主題、立場、字數不限。學生在完成閱讀作業的過程中搜集資料,遴選材料,與他人合作,提升了綜合素養。
(三)評價助力,調動閱讀熱情
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肯定,面對肯定、鼓勵的評價,他們會喜悅,會產生出向上的動力。將一個簡單的對號或“優秀”作為評價已經很難激發一些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作業的熱情,教師可以采用“星級制+教師評語+同伴互評”的評價方式。星級制以五顆星為上限,作業完成得越好,得星越多,得五顆星就表示完成得非常好。光有星級評價還遠遠不夠,還應通過作業評語更全面、深入地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作業評語分為教師評語和同學評語。教師鼓勵的話語,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繼續保持自己的優點,發現自身的不足,產生持續閱讀的動力,也能夠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
除了來自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評對學生來說也有很大的激勵作用,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在班級中形成相互幫助、相互競爭的氛圍。在課外閱讀作業的評價中,采用教師、學生多方面參與的形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能夠調動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作業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語言實踐水平的提升、思維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學生的立場出發設計課外閱讀作業,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讓思考助力閱讀,從而讓學生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王學進.課外閱讀.路在何方——由一節課外閱讀交流課引發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3(17).
[2]姜妍.激發興趣·走進生活·貼近教材·課外延伸——談課外閱讀假期作業的布置[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8(z4).
【作者簡介】
陳雪峰(1978~),女,江蘇泰興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