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要:文章圍繞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途徑展開研究,通過分析 “互聯網+”戰略應用于農業經濟生產和銷售等環節的意義,結合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優勢,探究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戰略的措施,為農民創造更高的生產效益,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邁上新的臺階,更好地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互聯網+;戰略途徑
“互聯網+”是基于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而涌現的新型發展模式,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各類產業相結合,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調整其產業發展節奏和發展方式,拓寬與相關產業和其他產業之間的聯系,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引入“互聯網+”戰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農業經濟現代化、經濟化的重要體現。
一、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的意義
(一)加快農業經濟發展速度
受到經濟建設以及環境變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國內土地資源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特別是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農業經濟發展面對的問題進一步增多。從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國內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與國外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部分農村地區,受到其機械化普及程度等方面的影響,人力種植的比例仍然相對較高,這就導致其種植精細化程度長久得不到提高,影響了實際的作物產出,在農作物加工和銷售等環節也會缺少必要的支持,導致國內的農業經濟發展長期處于落后地位。在引入“互聯網+”之后,可以利用其相關技術來克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弊端,不斷解放農業生產力,同時提高農業發展活力,農業生產也會逐漸擺脫傳統人工農業生產的各類問題,轉而向更高效率、更高產值方向發展。在“互聯網+”的幫助下,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各類農作物和農副產品的供需變化等將會形成更為準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指導農業生產工作,可以保障各類農產品的基本價格,進而保障農民整體收益,推動農業經濟在新時期實現新發展。
(二)迎合經濟發展變革形式
當前經濟發展對各行各業產業變革的要求逐漸提高,特別是隨著消費渠道和消費方式的變化,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可以對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概念等形成更為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對農業經濟發展策略進行調整,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來完成相關產品運輸和銷售工作,可以減少農產品銷售所耗費的時間,同時也更有利于各類農產品推廣,繼而為社會經濟發展變革做出更突出的貢獻。
二、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的優劣勢分析
(一)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的困境
當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用“互聯網+”戰略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仍需面臨諸多問題,有時還會走入困境。就當前來說,其面臨的困境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設備因素的影響。在農村區域,受到其互聯網普及程度以及電子設備設施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完善的互聯網操作工具來指導農業經濟工作,導致其各項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完善的依據,對當地的農業信息和農業需求等也沒有形成全面的認識,所產出的農產品可能與社會需求相背離,影響了農業經濟效益。其次,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引入“互聯網+”概念后,并沒有足夠的人才對其各類操作進行指導,導致對“互聯網+”知識和資源的利用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最后,受到農村村民文化程度和其他方面的影響,農戶對“互聯網+”的歡迎程度相對較低,仍存在不信任現象,這會導致“互聯網+”相關策略在實施過程中不能獲得社會大眾的歡迎。特別是“互聯網+”對應的宣傳措施沒有落實到位,導致農戶對其關注度和認可度逐漸下降,也影響了農業經濟發展。
(二)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的優勢
利用“互聯網+”相關技術和資源來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必要的指導,可以推動農業經營和生產方式轉變,部分地區開始推行農業合作社和農業基地等,可以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戰略,及時輸出相關的農產品和農業資源,農業領域獲得的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在“互聯網+”戰略的幫助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開始利用智能化設備和工具來指導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對社會公需等的認識將會更為全面,其推出的農產品受歡迎程度也會隨之提高。特別是在農產品后期銷售過程中引入“互聯網+”戰略,使用電子商務的相關工具和手段來對產品進行推廣,產品的知名度明顯提高,受社會大眾歡迎度也會隨之提高,農產品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明顯減少,可有效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最后,在“互聯網+”戰略的幫助下,可以及時為農民提供社會大眾需求的相關信息,搭建農戶和經營者之間的良性溝通平臺,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會隨之加快,在后期整合消費群體和消費資源的過程中,需面對的問題也會隨之減少。農業經濟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投入減少,而最終收益卻不降反增,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等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的具體途徑
(一)轉變農民生產思維
與傳統農業生產和銷售不同,“互聯網+”戰略要求農民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轉變自身思維,充分利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同時發揮自身積極性來開展相關工作,可有效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加快農產品銷售速度,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益。在該過程中,農民和農業經濟發展領導者等必須加強對人們思想觀念變化的重視,通過定期向農民講述“互聯網+”戰略的相關意義以及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系,引導其對農業經濟生產形成更為全面的了解,同時對農業生產和銷售以及社會大眾需求之間的關系形成更為全面的認識。隨著宣傳的深入推進,農民對“互聯網+”戰略的認識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將會以更為積極的姿態參與到“互聯網+”戰略過程,繼而在當地形成較為濃郁的農產品營銷氣氛,創造更高的效益。在農產品營銷氣氛愈發濃郁之后,會有人才主動參與到農業“互聯網+”戰略中,相關人員在此基礎上對該類人才進行培訓,同時引入農業經濟發展缺少的人才,可以打造更為專業化的“互聯網+”人才團隊,農業經濟發展的專業性將會進一步增強。政府等相關單位也要加強對人才引進和“互聯網+”戰略宣傳工作的重視,利用電子商務渠道等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引導其正確認識“互聯網+”戰略的內涵,可以增強 “互聯網+”的信服力,在此基礎上來搭建全方位的農產品物流服務平臺和相關聯動機制,積極調動各方參與,打造農業“互聯網+”相關產業的良性互動平臺,并及時利用互聯網技術來解決其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可以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平臺做大做寬,帶動更多農民致富,同時也可以為當地經濟打造新的驅動力,實現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水平提高的有效結合,增強農戶的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