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琴
摘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被國家賦予了“建設西部經濟增長極”的戰略使命。文章利用2005~2018年的面板數據,構建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水平三級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綜合權重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并測算出成渝城市群城市化發展水平和產業發展水平指數。最后,計算并識別出城市群的協同發展度和協同類型。同時,基于測算結果,為成渝地區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鎮化;產業協調發展
一、文獻綜述
因研究對象維度的不同,對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內涵,學術界主要存在兩種差異化的理解。許多學者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納入區域經濟關系范疇,認為:區域均衡式發展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本質內涵。在計量方面,覃成林以2001~2010年全國31個省市區面板數據中GDP、人均GDP以及增長率為重要指標,采用莫蘭指數、變異系數和平均賦權法計算并分析了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趨勢。另外,周民良以測算全國經濟重心為依據,研究得出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區域發展不平衡趨勢的擴大主要體現在南北方向,并提出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均衡發展的相關建議。
同時,許多學者以協同理論為背景,基于協同學和自組織理論主要觀點,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內涵理解定義為特定區域內部經濟、人口、產業、環境、科技等各子系統間的協調程度。其主要研究路徑是對將要研究的子系統建立指標體系,標準化處理數據后,綜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變異系數法以及協調度等公式測算、識別和分析出區域內經濟產業子系統和其他子系統之間的協調度和協調類型。其中,汪波、方麗在較早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縣域對象人口子系統、社會子系統、科技教育子系統、資源環境子系統與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進行了測量,并識別出限制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的因素。另有部分學者較多聚焦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產業、城市化等子系統的協調度研究。
二、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確定
(一)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主要采取綜合賦權法、加權線性和以及變異系數法對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鎮化和產業發展協同水平進行測度與分析。
首先,對CNKI數據庫中近十年里所有評價城市群、城鎮化與產業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進行頻度統計,篩選出使用頻率最高的指標。
其次,從城鎮規模、基礎設施、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四個維度刻畫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并從產業實力、產業結構、科技創新三個維度刻畫產業發展水平,構建三級指標體系。其中三級指標由28個指標構成。見表1。
(二)指標賦權方法
本文同時采取熵值法和變異系數法計算指標體系各權重,最后通過組合權重折中系數β=0.5,來最終確定指標各權重。
1. 熵值法
(1)構建判斷矩陣。假設對象的城鎮化與產業化情況變化為m年,其中每個評價對象的城鎮化與產業化有n個評價指標。
Z=(zij)m×n(i=1,2,…,m;j=1,2,…,n)
上式中zij表示第i年的第j項指標值。
(2)標準化處理。本研究采用極值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數值的取值在[0~1]之間。標準化后的矩陣Z′:正向指標z=;負向指標z=;式中z與zij分別為標準化后的值與原始值,zmax、zmin分別為極大值與極小值。
(3)求各指標的熵e及信息效用值dej=-ln(n)-1fijlnfij,其中fij=,如果fij=0,則定義fijlnfij=0。某項指標的信息效用值dj=1-ej。
(4)確定各指標j的權重wj。
wj=,當且僅當wj=1
2. 變異系數法
(1)首先建立特征值矩陣。
(2)分別計算各指標的變異系數δj。公式如下:
δj=;其中,A=;rj=
式中,δj表示第j個指標的變異系數;A為第j個指標值的均方差;rj為第j個指標的均值。
(3)計算各指標的權重wj。
wj=
3. 組合權重評分法
假設wz為最終的組合權重,wb為變異系數法確定的權重,ws為熵權法確定的權重,將其建立組合:w=βw+(1-β)w。其中β為權重的折衷系數,反映變異系數法權重對綜合權重的影響程度。本文取β=0.5。
(三)城市和產業發展水平計算方法
本文采用了加權線性和的方法計算城鎮化和產業發展水平。其公式為X=WiXi。在本文中設城鎮化系統F1與產業結構系統F2的發展水平分別為F1(x)和F2(y),則:F1(x)=aixit,F2(y)=bjxjt。式中,發展水平相應特征向量設為x,y;相應評價指標的權重向量由a和b表示。
三、新型城鎮化與產業協調發展度測算
(一)構建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發展的協調度函數
本文選用變異系數法來衡量城市與產業兩者之間的協同度。差異系數越小表示兩者之間的協調性越好。設城鎮化系統F1與產業結構系統F2在某一時刻的差異系數為Cv,則:Cv==令g=
由于離差系數Cv表明了系統間的協調性,當g(t)=Max(t)時,說明離差系數=Min(t),系統協調度達到最高值。故,定義城市發展水平與產業發展水平之間的協調度為:
G=
其中,k為調整系數,其取值k≥2。K的取值越大。則兩系統的靜態差距越小,即越協同。若F1(x)、F2(y)值相等,表明此時城市化發展系統與產業發展系統的存量靜態差最小。
(二)測量協同發展度
同時,為克服系統協同度只是反映系統間協同靜態差距,結合兩者之間的協調度與發展水平,可得到兩者的協調發展度。其指標表示為:GD=),其中α、β為待定系數,且α+β=1,本文取α=β=0.5。GD值越高,說明協同發展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協同發展的等級劃分標準見表2,協同發展度評價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