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炎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升級與轉型,就業形勢愈顯嚴峻,創業開辟了就業新途徑,國家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在此背景下,眾多高校開設了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加快了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分析,提出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的意義,并針對當前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科學的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路,以培養高質量的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
關鍵詞: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人社部相關調查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大學生創業人數高達82萬人,2019年創業人數74萬人,同比增長10.8%,而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背景下,大學生創業還在繼續增長。同時,《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2020》顯示,接近50%的在校大學生有創業的想法和意愿。在新的形勢下,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據相關數據預測,2021年我國畢業生人數為909萬人,國家積極采取“三支持、三強化”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新創業”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
一、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市場的需求分析
1.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需求
在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專業人才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作為創新型專業,培養的人才企業家潛質,需要有足夠的創業經營的基本知識儲備,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進取心,對市場保持高度的敏感,在投資、金融決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在接受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學習畢業后,能夠充分發揮專業所長,自主創業或者能夠直接從事中小企業營銷、人事等中層管理工作,具備戰略思維的創新復合型管理人才。
2.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
在新形勢下,社會對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識層面的要求:必須具備扎實的創業與經營專業的基礎知識,熟悉并了解創業管理、財務稅收、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相關的知識,并且能夠熟練運用中小企業創業與管理理論和方法指導和開展工作;在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夠勝任市場調研能力,善于運用戰略分析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來管理中小企業創業經營活動,能夠發揮數學、邏輯學、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導向,做好文獻檢索以及市場調查研究與預測能力,在商務談判、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在素質層面的要求:具有較強的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的理論素養,掌握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擁有良好的體魄和精神面貌,創業心理素質俱佳,具有創新思維和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強,擅長人際關系處理,能夠領導和管理組織。
二、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的價值與意義
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深刻的價值與意義。第一,從社會層面來講,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市場人才需求相適應,拓寬了就業途徑,有效緩解了當前高校擴招與就業之間的矛盾,推動了創業型人才的發展,直接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創業過程中,創造了就業機會,推動了更多的人就業。第二,從學校層面來講,中小型企業人才的培養,直接促進了就業率的提升,促進學生就業多元化發展,以創業型人才為導向,推動教學方法和模式更新,強化了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融合,對于學科建設有現實的意義,同時以成功的創業型人才作為企業的形象代表,優秀的創業型人才資源,有利于學校的招生宣傳和推廣,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提升招生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校整體的辦學規模和質量。第三,從個人層面上分析,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促進了創業型人才自身素養和技能的提高,達到自我完善,塑造了正確的三觀,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是個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踐行,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然而,縱觀當前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構建完善的中小型企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成為中小型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探討的熱門課題之一。
三、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培養目標不僅是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學科教學計劃和實施的重要基礎。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有利于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人才培養的順利推進。國家教育部門提出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這就為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指明了方向。但是,從當前高校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來看,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規格、要求等沒有進行細化,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沒有特色,對創業與經營內涵沒有深刻的認識,由于企業與學校所站的角度不同,因此對人才的定位也不同,很多學校和人才片面地理解為專業的學習,是為了行使“企業家或老板”的權利和義務,人才培養存在一定誤區,而在培養過程中,對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的培養上大部分圍繞商業活動而進行,例如以實習的形式對學生的就業行為進行指導,對一些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缺乏深度,培養出來的創業型人才不能快速融入社會和企業,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2.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保障,培養的人才綜合素養不高
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人才的培養實踐與理論的深度融合,應該兼具理論與實踐并重,將創新創業的相關理念滲入到整個學科課堂教學中。雖然大部分高校中小學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人才綜合素養的提高。
(1)人才培養機制保障不足
在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完善的培養機制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保障。人才培養的各個教學、實踐環節都必須有相關的機制保障,如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度、評價制度等,但是當前很多高校創業與經營管理專業存在制度缺失的狀況,導致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的程度不高,一些創業相關的指導和服務難以推行,不能準確對焦產業,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2)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
從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課程建設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現象:第一,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當前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開設了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課程,但是由于課程本身缺乏特色,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而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很多學校注重專業課程的開發,但是在教學中缺乏良好的文化建設氛圍,過于重視相關的理論指導,課程連接性不強,很多學校未能把創業課程與創新課程有效連接起來,缺乏創新課程建設,忽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第二,培養方法和手段落后。創業是一種實踐能動性很強的專業,在教學中除了系統知識的輸送之外,還要強化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從當前高校實際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培養模式來看,很多高校在項目訓練、案例分析教學方面明顯不足,教學停留在創業與經營理論知識層面中,仍有部分高校采用理論講授式,一些學校采用項目實踐和案例分析教學,但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要么理論陳舊,要么案例太過于經典沒有新意,要么項目沒有針對性,整體來說,教學質量和效果有待提升。第三,從教材方面分析。在現有的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教學中,大部分教材沿用市場營銷相關的專業教材,而且教材與市場發展并不同步,據相關了解,一本教材從編寫到出版需要很長的時間,而社會市場一直是在發展的,教材更新不及時,一些新的理論以及案例不能及時搬到課堂教學中,使得人才培養需求難以與社會發展同步。
(3)人才培養的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基礎設施是保證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平臺和基地設施的保障,創業實踐平臺和基地的建設,有利于人才綜合應用創新創業知識以及創業技能的提升,在累積經驗和項目成果孵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據學校的真實情況,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有必要建立創新創業基地,加強對創業與經營人才的培養。然而,當前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實踐平臺和基地建設匱乏,學校自有的實踐基地規模小,學生的實踐成果還不能準確地應用到實踐基地和平臺中,一些項目成果的轉化率并不高,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實踐教學要求,不利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3.專業教學評價體系不科學,不利于創業型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學評價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據,也是檢驗人才培養成果的關鍵。評價體系應該要根據培養目標來確定,對培養的全過程進行有效反饋,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培養內容和方法進行適當調整。當前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教學評價體系并不科學,主要體現為:第一,評價主體過于單一。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多元化的主體評價,能夠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映人才培養的有效性,然而很多高校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僅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人才評價不科學。第二,評價形式和評價內容不合理。當前很多高校對專業的教學評價主要分為平時的考勤和期末考試兩部分,其中期末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實踐報告兩種形式。在理論知識考試中,教師通常預先提示考試的重點內容給學生,學生根據教師給的提示,死記硬背通過考試,獲得相應的學分。實踐報告主要反映在實踐課程教學中,學生只需要通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或者項目的實施情況,撰寫相關的報告即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總結報告給予相應的評級,難以深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利于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和開發。第三,缺乏科學完善的評價標準。在科學的評價體系中,教學評價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知識能力,有針對性地制定評價標準,但是很多高校為了方便管理,制定統一的標準來進行評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學生整體綜合素養的提高。第四,評價反饋不及時。從評價結果中反饋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但是,當前的高校教學評價反饋不及時,難以從評價中快速地提取有效的信息,不利于學生的改進,不利于達到評價的目的。
4.專業教師綜合素質整體不高
當前,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教師整體素質不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由于創業與經營的特性,使得對專業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不僅要求專業教師具有牢固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還應該具備創業與經營相關的實戰經驗,才能更深入地指導學生理論與實踐,而現實中高校教師作為教學研究者,很少有教師能夠深入到一線進行創業和經營,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和能力,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實踐的指導,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實踐能力不足;第二,從學校的用人機制層面上分析,教師的引進大部分采用社會招聘,雖然很多學校提高了專業教師的入職門檻,但是由于社會教師的學歷層次不同,教師的素質也呈現參差不齊的現狀;第三,從學校層面上分析,職稱評審權力下放,為教師的專業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機會和平臺,但是“雙師型”教師仍然緊缺,加上學校對教師創業與經營方面的培訓機會和平臺比較少,專業教師的創業意識不高,直接影響了專業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此外,很多高校在任用兼職教師方面,存在管理不善的現象,也間接阻礙了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構建科學的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路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完善的學科體系
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是中小企業順應時代發展的重要選擇,因此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與國家教育方針政策一致,符合社會企業的發展需求,以培養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為核心,以中小企業的發展和需求為培養方向和目標,細化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要求,以掌握基礎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基本技能為出發點,能夠熟練應用經營、管理、法規政策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具備戰略思維的創新復合型管理人才為培養目標,以此為基礎,構建完善的學科體系,將學生培養分為層次遞進的四個階段:一年級作為基礎學習階段,主要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使他們樹立創業思維和理念,對今后要學習的專業課程有大概的了解;二年級學生通過學習,熟練掌握創業與經營相關的知識,做好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三年級為專業知識應用階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相關的實踐訓練,將理論付諸于實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進入企業實習,鼓勵支持學生自主創業,對學生的就業行為進行有效指導。
2.健全專業人才培養保障機制,深挖創業與經營人才的潛能
針對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培養對象的特殊性,應該健全專業人才保障機制,以學生為主體,課程教學內容圍繞創業服務而設立。健全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完善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強化專業體制建設,準確對焦產業,使人才培養計劃有章可循;第二,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兼顧創業與經營兩方面的學科內容,把握課程之間的密切聯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構建特色的學科體系;第三,促進教學模式和手段多元化發展,結合企業與教學實際,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手段,例如,項目實訓法、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深挖學生的創業和經營潛能,并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和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第四,針對教學方面的問題,協調企業,更新教材內容,積極開發校本教材,由學院牽頭,聯合中小企業協會和企業家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根據市場最新的動態、理論和案例,共同撰寫校本教材,校企協同育人,使人才培養需求與社會發展同步;第五,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實踐平臺和基地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模式,加快項目成果的轉化,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良性
發展。
3.促進專業理論與實踐的充分融合,加強評價體系建設
加快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人才建設,促進專業理論與實踐的充分融合,必須從完善評價體系建設著手。具體實施如下:首先,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標準體系,有針對性地制定評價標準。例如,實踐教學方面的評價,根據學生參與實踐項目、論文成果,對學生的創業與經營能力進行登記預判。建立一套量化的評價指標,促進評價主體多元化,聯合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教師、學生以及企業相關人員等在內,從培養過程和結果兩個方向考察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其次,在評價形式和內容選擇上,教學評價除了平時考勤與考試之外,還應該注重學習過程以及職業素質、責任感等方面的評價,例如一般的課堂教學、課堂評價采用隨堂小測、課后作業的形式進行,并納入到綜合評價體系中,期末考試評價的內容打破傳統的劃重點、死記硬背的形式,根據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采用開放式的題型,以體現學生知識的動態變化。最后,及時反饋,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為他們提供有建設性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以達到評促改的目的。
4.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針對師資素質不高的現狀,可以從提高教師入職門檻著手,從源頭上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還應該從現有的教師隊伍出發,鼓勵和支持專業教師深入到一線參與經營生產,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并把生產經營經驗分享到專業教學中來,為學生的創業與經營專業課程提供有效的指導。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還應該為專業教師提供繼續教育和培訓的平臺,使他們的能力和素養都得到相應的提升。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對兼職教師隊伍的管理,促進整體教師隊伍的持續發展。
五、總結
高校作為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應該在明確人才培養價值與意義的基礎上,明確培養目標,健全專業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加強評價體系建設,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使培養出來的人才與中小企業的發展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北京商報.人社部:去年大學生創業者達到了82萬人,今年將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EB].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728663061527845&wfr=spider&for=pc,2021-02-26.
[2]人大新聞.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2020》發布會暨“創新創業基礎”教育教學研討會[EB].https://news.ruc.edu.cn/archives/319966,2021-04-27.
[3]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 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EB].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2016-03-15.
[4]陳羅通.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9,2(9):103-104.
[5]張婭瓊,郝香.“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內在邏輯與建設路徑[J].創新,2020,14(03):114-122.
[6]李彥蒼,陳雅楠,宿輝.淺談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過程[J].教育進展,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