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摘 要: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開始真正接觸科學教學,這能大大地激活學生們的想象力,同時也能讓這些小學生早早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本文就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鄉村教育、民主教育、創造教育,結合教學實踐來進行探討。
關鍵詞:陶行知; 小學教育; 生活教育; 策略; 現代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6?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025-002
一、對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深刻理解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經過多年的教育總結出來的一套理論,它主要向我們傳到的是“生活處處是學問”“社會也是學校”要做到“教做學結合起來”。陶行知主張的教育理論就是讓學校和社會之間不再有隔閡,應該讓學校和社會鏈接在一起,大膽地讓學生去體會社會。也就是說,社會不單單是上班族普通人的地方,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在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老師,也都可以是學生,即使是每個人的父母親以及他的同事同學等。社會與學校是不可分割的,在社會中很多的實踐活動,很多的事例都能用來作為教學教材來用,這也印證了“教學做合一”的正確性,強調了教學做三方面相互關聯,而不是各自獨立的三種行為。這意味著教師在做的時候還要教,學生們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也要學;這就驗證我們大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動作,做好了這件事或者請教別人完成了這件事就是學,而影響這件事的是“教”。概括來說,他的生活教育方法就是想給我們大家傳達,在我們每個人身邊,處處都存在著學問,每一個人不管你是普通人還是高管,你既是學生也是老師,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是在進行教與學的過程。
二、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在當前社會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對“教學做合一”的解釋是這樣的:“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教和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根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開展實施“教學做合一”,爭取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死教育”變“活教育”
淘行知先生一直都想把社會和人結合起來,通過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改變這個社會,反過來在利用社會中的教材來教育學生,這是一種可持續循環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前沿教育的一場革新。這種教學方法,完全是對當前生活與教育的否定。我們當前的教育應該把生活與教育結合起來,把以前的“死教育”變成“活教育”。同時要促進基礎教育、行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共同發展”,讓教育出來的人真正真正的為社會所用,為社會所需要,促進我國現代化經濟的發展。
因此,我們的教育應該與社會經常溝通,去掉社會阻隔學校的那堵墻。這面圍墻并不是實體的墻,而是我們早已根深蒂固的心墻,那個被以前傳統教育塑造的我們無法解釋生活教育的墻。我們應該拋棄傳統教育,改變過來,解放起來,而且我們只要下定決心去做,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學校在培育人才的時候,應該多關注社會的動向,以社會的發展為前提,以實現“學校社會相結合",這樣就能讓人民大眾接受到真正有用的教育,以此來提高我們中華民族整體的科學素養,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貢獻力量。
2.好的教育是改造人
在建設我們的祖國當中,我們不僅需要那些搞學術的技術專家,而且也不能缺失我國目前較為緊缺的藍領人才——也就是職業教育中的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其他城鄉勞動者的參與。因此,大力培養藍領技術人才和發展藍領技術學校是我們建設現代化中國的關鍵因素之一。反之,如果學校和社會依然沒有進行結合,仍然是閉門辦學,學校是學校、社會是社會;如果學生在學校學不到對社會有用的知識,那么辦學也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因為“社會是我們大家結合而成的,只有改造了個人才能更好的去改造社會;社會環境變好了,我們每個人的素質也會得到提升。因此在當前這個時代,我們一定要改變當前的教學模式,堅決實踐陶行知先生的各種教育理論,來適應時代的發展。
三、傳統授課方式必須改革,教學觀念必須更新
目前科學學科在教學當中還存在“填鴨式”的教學觀念,只知道給學生講述課本知識,并沒有過多的給學生講解為什么生活中會發生這種現象,更不要說讓學生自己去試驗了。學生得到的永遠都是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為此很多的人都希望回歸生活教育。因為當前的教育只是注重理論,而不注重實踐。雖然現在國家也在進行新課改,每一位老師的教育教學方法都在不斷改變,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科學是一門多動,多思考,多探索的學科,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輸知識,那么學生學習這門課也沒什么興趣。為此科學課教學方式必須從原來的“填鴨式”轉變為“探究式”這樣才能讓陶行知先生的教學理論得到發揚。
1.生活教育體現在探究性學習
學生們都有一顆好奇的心,就是因為這種好奇心,才讓他們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遇到很多的問題自己無法解決。如果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去學習,就是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先提出問題,這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讓他們喜歡動手動腦,這對科學的教育來說效率是非常高的。因為科學老師應該學會摒棄課堂這個環境,帶領自己的學生組織一些豐富的課外活動:如帶領自己的學生參觀科技展覽館,觀看互聯網上面很多的科技達人發的視頻。還可以讓學生們自己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學習科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的時候可以講解一些牛頓被蘋果砸的故事。當然在課堂上為了豐富課堂教學,老師可以準備一些科學課的教具:如科技模型、標本、實物展示等。通過多種多樣的科技活動,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開拓新的學習途徑,幫助學生走出課本,讓學生沉浸在科學的海洋當中,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方式方法用于實踐,徹底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
2.創造教育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
科學課最多的就是要思考。但是以前的教育都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講完課以后,老師就進行考點的分析,完全不讓學生有發問的機會。這樣讓學生心中的疑惑得不到解決,慢慢的學生學習科學的主動性、積極性,鉆研的興趣與熱情,都會被這無聊的知識消磨殆盡。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讀死書、死讀書”。為此我們應該踐行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理論,在自己的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以此改變過去的那種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的頭腦和思維都得到最大的解放,讓學生在不斷實驗、提問中主動探究和學習科學知識。
2.1玩中有學輕松掌握科學知識
玩是我們大家的天性,更不要說小學生了。怎么利用他們這個天性,讓這個天性和學習結合起來也是創造教育的一部分,旨在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探究,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探究。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這一內容時,以學生喜愛的拔河比賽導入課題,講述拔河想要贏是需要用力把對方拉過來,然后拋出一個問題:現在有一個小球,我沒用任何膠水,也沒做任何手腳,更沒有用螺絲把他們擰在一起,但是你們絕對打不開它,就算你們拔河再有力氣。學生們聽了,估計都不信,都會躍躍欲試,這就帶動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們慢慢產生了問題。為什么看似很脆弱的一個球,我怎么用力都打不開呢?在學生們的這些疑問下,學生自己就會去研究這個問題并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讓學生為發現大氣壓強的奧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老師揭曉謎底以后,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就會被完全調動起來,這就達到了在玩中學到了知識。
2.2培養興趣要從做開始
任何興趣的培養都不是靠說實現的,而是需要不停的去做才能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在給同學們講解科學知識的時候,教師更多的應該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索,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同時教師要根據課本上的知識點,自己構建能讓學生眼前一亮的教學場景。例如在學習各種物體燃點的時候,學生可以自己動手燒一壺水,測試它的沸點。而后老師告訴同學們用紙能把水燒開的震驚結論,并給一部分同學一張紙,讓他們先是點燃這張紙,讓他們知道紙非常容易點燃,而后讓他們自己動手做一個不漏水的漏斗,里面裝滿水放到酒精燈下面“點燃”。估計很多的同學都認為老師瘋了,紙那么容易點燃,這實驗太危險了。但是估計在他們動手以后,發現老師說的是對的。通過這個實驗,估計能讓很多的學生都對科學這門課產生興趣,當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時,他們已經把認識過程從感性推向理性,由感知過程上升到思維階段。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真正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動手解決難題的喜悅。有了這種喜悅,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他們相信自己最棒。有了這種信心,就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有了這種欲望,就更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就能將學生過去的“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式改變成為“用活書,活用書”的方式。
四、教學做三合一及時解決問題
學習不但有學還要有評價機制,這是對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三合一”做出的最好的回應。因為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缺陷與學習上欠缺的地方,而后通過學習來進行彌補,進而讓自己的學習取得很好的效果,鞏固自己對學到知識的理解與消化,對其科學素養、自主思考的培養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提升都是有很大的幫助。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簡單的分數問題,而是要讓學生們愛上學習,讓他們獲得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并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舉一反三,也對應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解放思想”。根據當前的社會形勢,在給學生們上科學課當中,可以根據課本知識構造出相應的科學模型或者場景,也可以不定期的讓同學們開動腦筋進行科學實驗或者科學實踐的戶外活動,把社會這個教育環節充分應用起來;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是大勢所趨
基于這樣的認識與理解,我非常重視手工勞動,目的就是讓大家對教育的傳統理解慢慢轉變過來,也讓更多的人知道精英教育根本不是最好的教育,而大眾教育才是真正的平民教育。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異的一面,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協同好這個矛盾的兩個方面。所謂精英教育,就是要能培養出拔尖的學生;所謂大眾教育就是要提高全體受教育者的整體水平!大眾教育關乎到整個國民的素質,我們的教育,必須對每一位學生都進行有效的教育,不拋棄,不放棄,提高他們的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基礎教育,尤其是小學教師應該著重注意的。
1.平民教育讓社會人才更豐富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中國在建設的時候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而職高學校和成人夜校能夠培養出不同于學校的人才,這些職業技術學校主要培養的就是那些技術性人才,初級,中級,高級的工程師類,他們是直接參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主力。他們可以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直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能夠直接為祖國建設提供創意,促進我國科技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帶領地方經濟不斷增長,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各個地區的發展是參差不齊的,如果這些地區大力發展平民教育,大力發展農村藍領技術教育,以自己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辦學,來進行學科的設置,目標的制定,就能很快提高學生思考和動手能力,為社會培育出更多有用的人才,能更好地提高當地學生的素質教育。
雖然我們的時代在不斷變化,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歷久彌新,而我作為一名科學教師,更應該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理論得到更好的應用。在給同學們授課的當中靈活運用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生活教育、愛滿天下、教、學、做合一的思想理論;在科學的課堂上積極利用這些理論活躍課堂氣氛關愛自己的學生,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到知識,在動中了解知識的內涵,在關愛當中感受到學校的溫情,利用身邊豐富的資源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創造性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嚴文娟.“學做合一”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000(071):185
[2]奚小星,馮琴琴.小學科學中陶研思想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6(2)
[3]蔣云娟.“科學實踐”思想在小學科學拓展性課程中的運用策略[J]浙江教育技術,2017,000(004):P.46-51
[4]劉行海.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J]讀寫算:教師版,2015(35):289-289
[5]邵明道.靈通"活動單導學"課堂教學做合一——淺談“教學做合一”理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4,000(017):67
[6]洪興祥.讓科學教學生活化[J]小學科學:教師,2011(4):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