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勇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基礎教育的理念和目標也在不斷變化,現代教育更加重視對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將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小學階段的學生心靈比較稚嫩,是實施道德教育的關鍵階段。體育作為小學課程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其心理健康成長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進行分析,以期推動德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
關鍵詞:德育;小學;體育教學;滲透策略
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進步的背景下,社會開始關注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德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直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小學體育教師要在教授給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加強對他們思想情感方面的引導,利用豐富的體育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成長氛圍,培養他們的正確積極的思想觀念。但目前來看,德育理念在小學體育中滲透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提升,如何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滲透德育,是小學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一、結合日常體育教學,滲透德育內容
學科德育并不是教學與德育的簡單組合,而是要根據學科的具體特點,合理地選擇德育的內容和方法。體育教學以班級為單位,通常需要學生跟隨教師的指揮和引導開展集體活動,是培養學生集體精神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體育課開始的排列隊伍、做熱身操的時候,教師要對全體學生進行統一指揮,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情況,對表現不當的學生及時做出提示和糾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隊伍的整齊性和美觀性,有助于使學生意識到班級是一個整體,一個人表現不佳會影響到整個隊形,從而增強學生遵守組織紀律、積極為班集體做貢獻的意識。
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組織一些小活動,比如“大魚網”的游戲,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學生拉手組成漁網,另一組學生則要從漁網的空隙中跑出,但不能跑出劃定的“池塘”范圍。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都需要齊心協力,相互配合,才能獲得游戲的勝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集體意識。
二、創設體育活動情境,深化德育效果
德育是對學生心理上的影響和引導,德育的滲透通常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才能使小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情境的構建,不能刻板地將德育內容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主體會、自主探索,對德育內容形成深刻的體會和高度的認同感,內化成為自身的素養。與文化課相比,體育課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開闊的學習空間,在活動形式上也更加豐富,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課的優勢,創設不同的德育情境。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快快集合”的活動,為小學生講述解放軍嚴守紀律的故事,激發學生遵守紀律的意識,根據教師的手勢和口號,快速、標準地完成相應的動作,呈現出整齊劃一的隊形。又如在講解運動健康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出“救助傷員”的情境,讓學生模擬運動中劃破皮膚、扭到腳等不同的受傷情況,然后指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方法完成自救或救助他人。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模擬操作的過程中,掌握運動中受傷的正確應對辦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
三、加強體育技術訓練,持續滲透德育
體育素養的提升需要長期、持續的訓練,但不少小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都遇到了一定的問題。如有的學生覺得技術訓練比較枯燥,難以長期堅持下來,有的學生面對激烈的運動項目存在畏懼心理,不敢參與進來。
對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技術訓練方面的引導,為他們講解堅持體育運動對身心成長的益處,并鼓勵他們堅持自我、超越自我,通過語言和行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堅韌的毅力和不畏困難的勇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我國優秀運動員刻苦訓練、頑強拼搏,最后為國爭光的例子,激勵學生向這些運動員學習。通過互相幫助、互相督促,提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打造出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奮進的班集體。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體育比賽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領略體育運動的魅力,感悟相互競爭、不斷超越的體育精神。教師可以將學生訓練、比賽的過程錄制下來,在班級中進行分享,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與進步,提升他們熱愛體育的情感,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精神。
四、結語
體育課程對于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品質的發展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體育教師要明確德育理念的內涵和要求,將其滲透到日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去,創設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情境,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技術訓練,從而在體育課上營造出有利于學生心靈成長的氛圍,將集體精神、紀律意識、頑強拼搏、不畏艱難等良好品質融入到體育教學過程中去,對學生的思想形成正面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實現德育在小學體育課中的有效滲透。
參考文獻:
[1] 何愛明.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開展中滲透德育[J].灌籃,2021(2):98.
[2] 陳青山.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在小學體育中的滲透研究[J].神州,2021(6):121-122.
[3] 陳超.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德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讀與寫,2021,1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