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莉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從“預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合理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多元練習,促進知識內化”三個方面出發,對如何深化啟發式教學,營造數學高效課堂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高效課堂;啟發思維
前言
數學重在邏輯思維能力的深化,數學知識和人類發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而小學年齡段的孩子們沒有完善的學習思維與學習基礎,對于數學課堂更具本能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善用啟發式的學習思路,調動學生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啟發式的教學引導下,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內在潛能,完善學生個體的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運用生活化的教學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預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對于教學情境的搭建對于啟發學生思維具有重要幫助,這能夠讓小學年齡段的孩子們全身心教育居于數學環境之內,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以《平移與旋轉》一文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巧妙應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呈現相應的圖片資料,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回答教師的問題,鼓勵學生找到圖形共性和個性的特點,為了引導學生分析對稱圖形和特點。緊接著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感知平移和旋轉的過程,初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思想方法,正確判斷平移和旋轉。任課教師可以出示多張圖片,并思考下述問題:關于圖形的運動,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動手剪一個對稱圖形,并指出它的對稱軸?通過這樣如此情景搭建有效期啟發了學生思維,通過復習,回顧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能辨認軸對稱圖形,正確區分平移與對稱現象,感受數學美,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充分深化了情景教學的價值,學生能夠在課堂之中形成學習思維,對于提升數學成績助益良多。
二、合理設問,啟發學生思考
合理提問是啟發教學的關鍵,這要求任課教師要全面掌握課堂教學重難點,在課堂不同的教學節點之中,充分啟發學生思維,能夠做到層層深入的提問,以此啟發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與課堂緊密聯系在一起。以《三位數乘兩位數》一文教學為例,任課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提問,首先指導學生聯系兩位數乘法如:26×43=?在聯動學生思維之后,然可教師可以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課堂講解,在學生掌握課堂技巧,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應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積的末尾與個位對齊,其次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積的末尾與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相乘的積加起來。在班級學生有了一定認知后,任課教師可以再進行合理提問,612×12= 457×69= 184×33= 。當學生能夠正確計算出這些算式后,任課教師再提出發散性的數學知識,如“王叔叔也特別喜歡去旅游,假期中他準備乘火車去天津。李叔叔了解到從他的城市去天津要12個小時,火車每小時行145km。從該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呢?該怎么列式?”這樣一來能,真正做到了數學啟發思維由簡及難,對于落實學生數學能力,具有重要幫助。
三、多元練習,促進知識內化
朱熹曾言“讀書無疑者須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對于啟發教學的落實離不開多元化的聯系,這能夠真正轉化學生的數學能力,充分挖掘學生思路,讓學生可以運用不同解法來思考問題,可以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考水平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以《梯形面積》一課教學為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能夠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自主探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滲透轉化數學思想方法。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任課教師可以出示習題,啟發學生數學思維,看看是否能夠從多元角度解出答案。通過討論有學生發現兩個一模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先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得到梯形面積。好友的同學將梯形補成長方形,先求出長方形面積再得到梯形面積。還有學生認為可以將梯形面積加切割,算出相關組成部分面積,則能夠得到梯形面。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真正實現了知識內化,通過啟發教學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活躍起來。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數學能力啟發式探究是十分必要的,這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班級學習氛圍,能夠讓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起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深化啟發式課堂的挖掘探究。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關注“新課改下背景下小學數學啟發式教學策略”這一重要課題,以期真正提升學生數學能力,養生完善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星云.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11):47-50.
[2]謝復娥.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 考試周刊, 2017, 000(021):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