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群
摘要:一直以來,語文都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是培育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關鍵。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培育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已經成為了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只有將單一的閱讀轉化為讀寫結合的閱讀,才能激活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對此,本文將分析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讀前寫作、讀中寫作以及讀后寫作三個方面出發,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究
引言:
閱讀,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不斷拓展閱讀者的知識視野,讓他們不斷的成長和進步。所以,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閱讀教育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采取的閱讀方法和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得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小學生更加自主的閱讀課內或課外書籍,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開展讀寫結合的閱讀教育工作呢?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興趣較低
縱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工作,我們不難發現,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普遍不高,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學生剛剛步入校園,對周邊的一切事物都有著一定的陌生感,也對突然加劇的學習任務產生抵觸心理,從而不愿意自主的參與閱讀活動[1]。同時,對于那些年齡較低的學生而言,他們適應校園環境的周期較長,所以針對教師提出的課內與課外閱讀要求往往無從下手,導致閱讀狀態不佳,對于那些年齡較高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語文知識與技能,從而認為閱讀不能直接提高學習成績,而選擇忽視。
(二)閱讀時間缺失
經過各項研究和調查顯示,仍然有部分熱愛學習的小學生喜歡閱讀,對語文閱讀始終保持著濃厚的熱情與興趣,但是由于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弊端影響,導致著他們的學習效果欠佳。并且,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部分家長和教師一味的以成績來批評學生的好壞,所以學校最首要的教育任務就是傳授知識與技能,導致課堂上教師留給學生閱讀的時間很少,課后作業的數量較多,也致使學生課后閱讀的時間缺失,從而不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閱讀方法錯誤
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認為閱讀是學生休閑和放松的活動,從而采取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只是簡單的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等等。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閱讀有著十分強烈的教學意義,只有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動手、動腦,才能更加有效的發現文章的具體內涵。然而,當前閱讀教學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過于形式化等等,這都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研究
(一)讀前寫作,以寫作輔助閱讀
所謂“讀前寫作”,是指在正式講課之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給定的話題進行深刻的探討,并且將自己對文章的初步理解進行書寫,以此在閱讀之前對文章的情感和表達方式進行推測,以此激發其學習興趣[2]。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借助某個主題,進行文章的寫作,該主題一定要與課本教材相聯系,最好以某篇文章的題目為主題,進而讓小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書寫一篇與之相關的文章,隨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這樣在閱讀之前進行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并且了解自己與文章作者在思維、寫作方式上的不同。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為例,教師可以以“我的小學”為主題,讓每一位小學生按照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和認知創造一篇文章,讓他們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小學。隨后,當每一位學生都創作一篇文章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大青樹下的小學》與自己的文章進行對比的閱讀,發現自己與作者吳然在認知、思維和寫作方法上的不同,從而在閱讀之前進行寫作,借助寫作輔助閱讀,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二)讀中寫作,以閱讀促進寫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工作中,要想將寫作融入到閱讀的過程中,就應該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及時記錄文章中優秀的語句,并且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看法進行記錄,以此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師生與生生互動中得以解決,進而促使學生深入的理解文章,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3]。在讀中寫作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閱讀的感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善于挖掘文章的本質和內涵,找尋其中傳遞的情感與道理,從而更加精準的感悟文章。其次,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不斷記錄真實的想法,從而帶著質疑的心理促進寫作。
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千年夢圓在今朝》一課為例,首先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觀看“神舟五號”發射成功的錄像資料,從而激發他們閱讀文章的興趣,借此引導學生自主的閱讀文章。其次,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建立合作閱讀的小組,讓他們將閱讀中提到的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歷進行及時的記錄。最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閱讀過程中的記錄資料進行作文的整理與創造,從而書寫一篇與“圓夢路”相關的文章,以此讀中寫作,以閱讀促進寫作。
(三)讀后寫作,以寫作鍛煉閱讀
寫作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地位,它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并且促使他們以讀促寫的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進行讀后寫作,通過書寫讀后感的形式,以寫作鍛煉其閱讀。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讀后的仿寫。由于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效,缺乏相應的詞匯量和表達方式,通過仿寫可以拓展其寫作形式。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讀后續寫,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敘寫文章的故事,從而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交流與共鳴。
結束語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校所重視,大部分學生也已經明確了閱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閱讀興趣較低以及閱讀模式較為落后等因素,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停滯不前。對此,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教育能力和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認知,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例如讀前寫作,以寫作輔助閱讀;讀中寫作,以閱讀促進寫作等等,以此幫助學生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從而促進他們更加全面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尹鑫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2020,1904:100-103.
[2]張傳燧,何淑娟.基于“四生課堂”理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及其實施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20,04:54-61.
[3]李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