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微
【摘要】目的:研究人文關懷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的68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予以隨機分為研究和對照組各34例。研究組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的SAS評分、SD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研究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原發性肝癌患者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后,情緒顯著改善,生活質量提高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人文關懷;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3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0-0139-02
原發性肝癌屬于惡性腫瘤,不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死亡率風險較高,能夠對患者造成嚴重的痛苦[1-2]。由于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隱匿,患者多于中后期接受治療,但此時病情嚴重,不僅治療難度較大,也會使患者身心俱損。有研究表明,原發性肝癌患者容易誘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部分患者出現失眠現象,不利于患者的治療[3-4]。通常情況下,原發性肝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精神、社會、心理、生理需求,其中心理需求最大。鑒于此,則需要重視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而常規護理在人文關懷方面相對欠缺,護理效果并不理想。而人文關懷護理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深受醫護重視。對此,本文對原發性肝癌患者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68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予以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4例。研究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7~56(39.8±10.2)歲。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26~53(40.1±10.1)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肝癌》[5]關于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標準;(2)神志清醒者。
排除標準:依從性較低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疾病宣教、生命體征監測等。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如下。
(1)入院宣教。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予以熱情接待,并詢問患者有何護理需求,安排床位后向患者介紹相關制度,包括洗浴、開水供應、訂餐等。盡量保證病房的干凈、衛生,告知患者病房相關設施的使用方法。
(2)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原發性肝癌的病理知識及臨床特征,以簡易的語言并結合圖文的方式進行講解,告知患者原發性肝癌的危害,以及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向患者講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患者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保持規律作息。還可以為患者發放治療保健手冊,進一步提升患者對原發性肝癌的認知,促進恢復。
(3)心理護理。以輕柔的語氣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引導患者吐露心聲,同時安慰與鼓勵患者。告知患者科室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經驗豐富,治療手段多樣,希望患者保持樂觀的態度,有助于病情的恢復。還可以將病情相似或者興趣愛好一致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不僅可以交流病情,還可以探討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痛苦。護理人員每天均需要與患者溝通15 min左右,同時需要家屬參與,共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4)放松訓練。主要在睡前或者患者心情不好時對患者播放溫柔的輕音樂。在播放輕音樂之前,需要調整患者的體位,使患者保持臥位,讓患者閉目,指導患者行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氣體進入鼻腔,再入胸腔,隨后緩慢呼氣。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3]。以50分為界限,輕度焦慮、抑郁:50~60分;中度焦慮、抑郁:61~70分;重度焦慮、抑郁:>70分。
(2)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4]。包括獨立性、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會關系,各項滿分25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AS、SDS評分
研究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情況研究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十分常見,隨著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的顯著改變,其發病率在不斷提高,主要包括肝內膽管細胞癌、肝細胞癌[6-7]?;颊咄ǔP枰邮芨伟┣谐g治療,該手術相對復雜,且創口較大,術后易出現不良反應。有研究表明,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神經-內分泌異常的誘發風險較高,活性物質、內源性遞質的大量生成可造成高代謝狀態[8-9]。另外,由于麻醉效果的消失,患者會感到嚴重的疼痛,且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比較消極,依從性下降。鑒于此,則需要重視對患者情緒的改善,積極的對患者進行疏導,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保證患者預后良好。
在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的常規護理中,包括病情監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內容,能夠協助治療,但缺乏對患者的心理關懷,難以保證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可能因為情緒問題不配合護理,影響護理效果。熊正香等[10]研究顯示,原發性肝癌患者深受疾病的折磨,加上手術的影響,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誘發抑郁、恐懼、焦慮等情緒,且具有一定的疼痛感,因此需要為患者制定更加規范的護理方案。人文關懷護理遵循對患者人性化的護理理念,重視心理需求,安撫心理情緒,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胡艷[11]研究顯示,人文關懷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疏導患者的情緒,盡量讓患者從痛苦中走出來,以促進患者的恢復。
本文研究顯示,研究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代敏[12]對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后,患者的SAS、SDS評分顯著降低,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在人文關懷護理中,主要是通過協商與指導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患者予以尊重、愛護,引導患者合理的發泄情緒,正確的認知自身的處境,并通過講述預后較好地病例提升患者的信心,重拾對生活的熱情。另外,在放松療法中,為患者播放優美的輕音樂,能夠促進氣機暢通,優化身心。
本研究還顯示,研究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雖然臨床的三階梯鎮痛療法可減輕大部分患者的疼痛,但難以徹底的控制疼痛,患者仍然受到疼痛嚴重的折磨。而在對疼痛的影響因素中,包括依從性、心理因素等。在人文關懷護理中,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健康宣教,能夠糾正患者的認知以及生活習慣,同時能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而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舒暢氣機,安撫患者的心靈,不僅能夠緩解心理壓力,同樣可以減輕疼痛。除此之外,人文關懷護理中還重視對患者的放松訓練,同樣能夠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在多種護理措施的聯合作用下,不僅能夠促進患者身心愉悅,熱愛生活,還能夠提升患者的依從性,積極配合,進而更快地恢復,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對原發性肝癌患者采取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京晶,陳曉.人文關懷理念下的護理干預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6):805-806.
[2] 朱可艷,陳彩紅,曹黎莉,等.強化疼痛管理對原發性肝癌行肝癌切除術患者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9):812-814.
[3] 張靖.更改交談方式在原發性肝癌合并帶狀皰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8,21(3):479-480.
[4] 董蓓,王紅軍,沙靜瑤,等.信息-動機-行為模式聯合聚焦解決模式在原發性大肝癌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4):1899-1902.
[5] 焦興元,任建林.原發性肝癌[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
[6] 劉翠,趙艷.健康信念指導下的中西醫結合優質護理干預提高原發性肝癌TACE術后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J].現代腫瘤醫學,2019,27(22):4018-4022.
[7] 任乃媚,王艷,周喜春,等.疼痛護理管理對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3):370-373.
[8] 張建男,于雯,王麗麗,等.腹部術后改良助行器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早期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6):568-570.
[9] 張晶晶,李懿,熊正香.人文關懷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6):70-72.
[10] 熊正香,張晶晶,李懿,等.睡眠護理干預在原發性肝癌術后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6):59-62.
[11] 胡艷.探討人文關懷在肝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3):207-208.
[12] 代敏.人文關懷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9,26(S1):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