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蘭 趙平生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受到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因此,教師需要以名著閱讀的方式帶領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旨在確保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名著導讀背景下,分析闡述教師如何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名著導讀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主意識,真正實現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質的突破,希望給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名著導讀;小學語文;閱讀;高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8-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25
名著是人類思想文化的綜合體現,凝結了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智慧,在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名著開展導讀教學,幫學生理清閱讀脈絡,傳授給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名著閱讀習慣。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可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三觀提供助力,為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做好鋪墊。
一、以內容分級提高效率
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門將更多關注點放在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教學引導,可以使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突破,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的語文審美造詣獲得提升。但是,名著閱讀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這主要是由于閱讀需要較強的自律意識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但小學生受其年齡制約,對于教師安排的閱讀任務存在三分鐘熱度的現象,這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名著閱讀的主體意識。所以,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名著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為學生制定針對性較強的、長效的閱讀指導計劃,以便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教師應給名著做出分類,比如古典名著、當代名著、外國名著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類型進行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選擇自己喜歡類型的作品進行閱讀,在對作品有興趣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這也是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基礎。
然后,教師應傳授給學生合適的閱讀方法,如果學生只對閱讀產生興趣,但缺乏合適的閱讀方法,同樣也達不到優質的閱讀效果。同時,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維意識,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的名著導讀引導。教師可以將閱讀內容分解為深入閱讀和淺表閱讀兩種方式,以確保不同層面的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可以得到相應提升。對于一些簡單的名著導讀內容讓學生自主閱讀,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主觀能動性,而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名著內容,教師需要通過閱讀引領的模式為學生進行名著導讀,使學生掃清閱讀障礙,為學生構建閱讀結構,理順名著閱讀的思路,使學生能夠有目的性地進行閱讀。
二、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名著導讀
學生進行自讀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以原計劃進行主動閱讀,引導學生通過筆記和批注的模式,記錄閱讀內容,在書中留下痕跡,確保后續重復閱讀時,可以對閱讀的重點內容進行鞏固性認知,加快知識內化的速度。而對于必讀書的教學來說,教師需要為這部分內容提供適宜的閱讀方式。此外,教師也應與學生進行同一本名著的閱讀,以便于與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并分析書中的重難點問題,這是一種名著導讀課程化的學習模式,學生理解了名著中的關鍵性問題,自然會對整本書形成一個概念性的認知,而且這也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閱讀內容,提高閱讀效率。教師也可以通過導讀筆記和閱讀活動兩種方式使學生關聯名著內容中的某些環節,以此提高學生對名著的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拓展閱讀、提綱導讀、教師導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模式,使學生從多元層面理解名著內容,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幫助學生構建體系化閱讀模式,提高學生的名著閱讀綜合能力。
三、讓學生進行自讀分享和話題共享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讀分享和話題共享,通過這種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主體意識,使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得以有效提升。首先,對于自讀分享來說,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內容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和空間,在閱讀結束后,讓學生在班級內進行自讀內容的分享,包括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將閱讀的全過程在班級內進行分享,以此為學生創設更加開放的自讀分享空間。其次,對于話題共享閱讀模式來說,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閱讀的內容,為學生布置閱讀分享話題,使學生在閱讀后能對同一個話題進行分析談論,這種閱讀模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學生為了在話題共享中發揮自身最好的水平,大部分學生都會在閱讀過程中下一番功夫,去感悟、體會閱讀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在閱讀中提高閱讀表達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和思考能力。最后,無論是學生自讀還是話題共享,教師均應做出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優勢,以此使學生的名著閱讀效果得到顯著性的提升。
四、注重閱讀氛圍的構建,有效開展活動
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名著導讀活動的過程中,大都是以程式化的方式,單純讓學生對名著進行朗讀,這種方式不適用于名著閱讀,也難以確保學生產生豐富的閱讀情感去理解名著中的含義。
因此,為有效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環節可以通過開展活動的模式,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同時,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對學生的閱讀活動進行跟進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開展名著導讀,能確保學生閱讀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的閱讀氛圍,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閱讀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電影走進閱讀室的活動,鼓勵學生尋找電影中的名著臺詞,便于學生以形象化的方式理解名著內容。教師也應注意在課堂教學環節引入名著角色飾演,通過表演的模式讓學生對名著內容進行理解,有助于從感官、聽覺兩個層面調動學生的思維主體意識。同時,角色飾演這種名著導讀教學模式也可以使學生在飾演的過程中,激發自身對飾演角色以及名著內容的熱愛,使學生形成對名著中每個角色的人物性格以及對整個名著的閱讀內容進行探究的欲望,這會對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個較強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