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秋珠
摘 要:在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閱讀教學,但無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僅需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還應當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需提高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和組織能力,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教師需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角度出發,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9-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50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閱讀教學可幫助教師探索更多的教學方法,積累和總結更多的教學經驗,反思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最終實現教師教學能力的穩步提升。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閱讀教學可實現其語言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的穩步提升,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素養,有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第一,經濟發展、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如今,世界全球化進程正在逐步加快,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增加,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家和社會都需要大量具備較強英語翻譯能力、閱讀能力的專業人才。因此,英語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和英語素養的提升,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培養人才,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國家要求的專業人才。
第二,積極回應新課程改革。高中英語屬于義務教育的一種延續,是大學教育的鋪墊,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和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的重要風向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英語素養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要求。
第三,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在高考試題中,閱讀理解占據著較大比例。從本質上來說,閱讀理解可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切實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二、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注重組織能力和語言分析能力的培養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如果學生能夠精準把控語言,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文章的內涵與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不同類型的主題,使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方式閱讀文章,并運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文章內容,這樣的方式可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鍛煉學生合理、熟練運用語法、詞匯的能力。這是因為閱讀的基礎為語法與詞匯,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語言分析能力和組織能力的穩步提升,為其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二)教給學生閱讀技巧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在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英語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內容,利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學,不斷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教師需要教給學生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使其能順利完成閱讀。
第一,略讀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略讀法是最常用的一種學習技巧和閱讀方法。通常情況下,學生需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在閱讀中提煉出更多有價值、有用的信息。要想靈活運用略讀法,學生應當深入分析和研究文章大意,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與主題相關的重要詞匯和語句,這些關鍵詞和關鍵句能夠將文章的中心思想充分呈現出來。
第二,尋讀法。這一教學方法具有高效性、創新性,可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文章的閱讀。教師在教學時,可將尋讀法與略讀法融合起來進行對比和分析,使學生能夠牢牢掌握兩種閱讀方法。
第三,英語詞義猜測法。在學習高中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部分學生不夠熟悉新單詞,經常會在遇到新單詞后查閱字典,了解這一單詞的更多正確解釋。但這一現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閱讀速度,無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文章內容的閱讀,無法提煉出更有價值的信息。此外,此類現象還會大大降低學生的閱讀質量。此時,教師就需引導學生運用英語詞義猜測法,使學生能夠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猜測生字的含義,切實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而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和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閱讀態度,使學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逐漸養成恰當的閱讀習慣。目前,很多學生都缺少明確的學習目的,通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甚至認為閱讀是一種十分浪費時間的事情,不愿花費較多的時間去閱讀。這樣的閱讀態度、學習習慣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時,教師就需利用多種方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閱讀,改變對閱讀的固有印象,逐漸愛上閱讀,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英語素養的穩步提升。
(三)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豐富,還需引導學生借助閱讀學習更多的技能、知識、方法與文化,為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1]。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各個不同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閱讀能力、學習能力、認知水平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閱讀材料的選擇,尤其是要控制好閱讀的難易程度。如果材料過于簡單,那么對學生來說并無太大幫助;如果材料過難,那么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需全面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其選擇恰當的閱讀材料,同時還應當重視閱讀材料的多元化。教師必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結合學生的差異性設計教學方案,盡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挑選閱讀材料時,教師可盡量選擇一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材料,真正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引導學生準確把握閱讀材料中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