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迎來重大突破,應試教育逐漸被教師摒棄,素質教育正式拉開帷幕,越來越多的先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開始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然而,針對我國的教育實情來看,高考依然是學生升學的必經之路。因此,高考視域下的高中語文教學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例如語文課程教學的局限性、形式化、功利性、機械化等。本文從剖析高考視域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入手,以此為前提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期給相關從業人員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8-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57
隨著全國各地新高考改革不斷擴大,高中教育改革創新的各種問題日益突顯。要在高考視域下開展高中語文教育改革,不僅要考慮新的課程標準和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改革的規定,而且還要考慮“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拓展以及深度開發已有教學資源與教學輔助資源等實際訴求。基于此,可將“立足課內、放眼課外”當作高考視域下高中語文教育改革的基本準則,以此為前提,有效解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如課程設置類型不一、課程組合類型多、教師資源剩余和緊缺并存等現實問題。
一、高考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一)教學理念單一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基礎知識傳授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輸入,教師通常只在教室里盲目輸出基礎理論,而忽略和學生的交流、溝通,導致一定程度上忽略學生的實際學習訴求及其主體作用,學生學習積極性差,課堂教學效率低下[1]。傳統教學方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課程內容無聊,學生學習知識不主動,教師無視學生實際的學習和訓練需要,學生獨立性差。第二,教學方法單一且過時,大多數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人公,而忽略了學生這一關鍵人物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第三,不具備互動性的教學評價,過去的教學理念都是關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和測驗結果的評價,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缺乏對學生的個人評價以及對師生關系的相互評價,導致教學理念單一,評價內容有失水準。
(二)忽視素質培養
不管是在哪一個時代背景下,高考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生涯甚至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關鍵轉折點,其所具備的實際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高中是學生參與高考前最關鍵的學習階段,學生知識掌握的水平非常重要,一直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許多高中教師時刻關注高考的重要意義,并盡最大努力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此時他們只關心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積累,而忽略了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導致學生只能掌握課本知識,實踐能力不足,并且危害教學成效[2],主要體現在:課程內容只限于教材的內容,而專業知識的擴展延伸被忽略,課堂氣氛沉悶死板,學生的自學能力下降,課堂教學的邏輯思維無法發散。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立足點也有所不同。由于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與學習負擔更加沉重,許多教師和學生對高中階段的學習態度和情緒調整過于僵化,僅將考試作為學習和培訓的關鍵或唯一目的,并未將高中生的興趣愛好作為教學、學習的出發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課堂教學動力,降低了實踐教學的效率。
(三)教學內容有待改進
從目前的具體情況來看,在一些高中學校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設置的課程內容一般是根據目前的教材而定。在基礎教育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也經歷了重大變革,不斷創新和調整。但是,即使教師對教材中的課程內容進行了充分講解,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因為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不只局限于課堂教學,還包括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學習與實踐[3]。只有逐步將課堂教學中的學習內容擴展到日常生活中,不斷擴大學習內容和實踐范圍,才能更好地提高課程內容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但是,這個問題尚未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還有部分教師忽視拓展教學內容,非常不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高考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如果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基于既定的課程目標,整合研究教育理論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只有確立課程目標,教師才能著眼于教學提綱的各種規定和教材改進內容,以此全面分析學生對基礎知識學習的訴求與學習困難。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效果,例如對關鍵知識點和文章內容的記憶與理解等,以確保課堂教學能夠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其次,語文教學必須注重自主創新,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語文素養[4]。教師應重視及時獲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可將學生知識掌握與理解程度作為主要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可增加也可減少,重點講解一些難度系數大的和關鍵部分,并將其拓展為更多的鞏固形式,通常還可以忽略不重要的內容,但是有必要對其中的關鍵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教師還應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給予有效的課堂教學分配。高中前兩年為基礎學習時期,這時應該高度重視夯實學生的語文功底,針對性強化學生的背誦、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以此為前提,給高三綜合復習做鋪墊。此外,有必要增強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其不僅是高中語文學習的主線,也是高考分數占比較大的模塊。
(二)發揮學生主體性,注重激發學習興趣
高考視域下,教師的課堂教學應側重于引導學生靈活應對高考。決勝高考的前提保障就是日常的學習,想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在實踐教學中確保教學環節的開放性并關注學生思維邏輯的強化。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引發“一言堂”問題,為學生提供大量積極發言的機會,發表自身觀點,使新課標要求得到滿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摒棄傳統教學觀念,不要過分強調每個教學流程都遵循教師設想而發展,將學生作為主體,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活動。在此前提下,學生學會站在多角度看待問題,有利于發散思維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