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語文要素是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提出的一個創新點,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落實語文要素,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部編版語文教材在課后習題的編排上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改變,其指向更加明確,而且與單元語文要素配套設計,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依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把握課后習題的特征,利用其優勢落實語文要素,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應用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要素;課后習題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2-0141-02
【Abstract】The element of Chinese is an innovative point proposed in the textbook compiled by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Primary School. How to fully implement the element of Chinese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must think about. Partially edited Chinese textbooks have changed a lot in the arrangement of after-school exercises compared with the past. Their orientation is clearer,and they are design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unit Chinese elements to provide a very powerful basis for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Chinese teachers should ful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fter-school exercises,and use their advantages to implement Chinese elements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hinese abi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to apply after-school exercise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ies of Chinese elem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Chinese elements;After-school exercises
語文要素是小學語文部編版提出的一個新概念,主要從課文中萃取出來,并且貫穿著方法的學習和運用,是語文教師解讀語文教材、設計教學活動、開展考試評價的重要依據。語文要素可以說是每個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語文基本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落實語文要素,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語文要素通常設計在章節導語中,但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憑借著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并結合課題開展教學活動,沒有關注課后習題中的語文要素,課后習題的優勢自然也未能得到很好的發揮,這也是語文要素得不到落實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把握教材課后習題的特征,明確其存在的優勢,并學會如何有效應用課后習題,以此充分落實每個單元提出的語文要素,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1.應用課后習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通常是指完成對文章的閱讀所應具備的能力,包括對文字的認讀、對詞句的理解、對文本的鑒賞、對思想內容與風格特征的評價以及閱讀技巧等。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提出“你從文章中讀懂了什么道理?”“你對文章有什么感想”等問題,這樣的問題太過于籠統,學生往往會因為找不到閱讀目標而失去閱讀的興趣,甚至產生畏懼的心理,回答的內容也千篇一律。任何學習都是從閱讀開始的,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差,不僅會影響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雖然新教材的課后習題與舊教材基本相同,但在表述上確有很大的差異,新教材課后習題由模糊變得更加清晰,特別是在閱讀訓練方面,以往通常要求學生有感情地閱讀文章,但并沒有明確重點或難點詞句以及注意事項等。新教材課后習題中對學生閱讀訓練的目標更加明確,不僅結合了課文自身的特色,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應善于應用課后習題,并結合本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以此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例如,在《丁香結》的教學中,這篇文章的要素是感受課文中豐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內容,課后習題中就提出了這一道題: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象一下這幅畫面,作者為什么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這道題對應的是文中 “在細雨迷蒙中……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這一段話。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思路,知道應該從哪個方向或角度去閱讀文章并回答問題。再比如,學習《開國大典》時,這篇文章的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針對這一要素的落實,課后習題就提出了這么一道題:默讀課文,體會新中國成立時人們自豪、激動的心情,想象從群眾入場到舉行游行,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連起來簡要說說開國大典的過程。學生看到這樣的題目之后,很快就明確了閱讀的目標,并進入閱讀的狀態,帶著問題重新回到課文當中尋找語文題相關的內容,并從中找到答案。這樣設計課后習題,不僅能夠涵蓋整個文章的思想感情,還可以促使學生圍繞文章展開深層次的思考,幫助學生梳理思路,進而逐漸提高其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