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隴杰
摘 要: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是人類個體必備的基本素養,二者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從個體層面對日常行為習慣的約束,法治是從國家層面,為確保國家穩定發展、百姓安居樂業而制定的框架性、系統性的限制標準。隨著國人法治觀念的不斷提升,人們愈發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法治教育的融合工作。本文將簡要闡述二者融合的意義,并結合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具體的融合途徑,以期全面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促進小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2-0151-02
【Abstract】The concept of moralit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are the basic qualities necessary for individual human being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that morality is a constraint on daily behavior and habits from the individual level,while the rule of law is a framework developed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to ensur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s live and work. Sexual and systematic restriction standard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and explore specific ways of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im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Primary school;Morality and rule of law;Legal education
在“依法治國”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人們愈發意識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學教育階段,正是培養學生道德觀、價值觀和法治觀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與法治教育相融合,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還能夠啟迪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其具備較高的法治素養。
1.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融入法治教育的意義
開展小學生法治教育能夠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犯罪幾率。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青少年犯罪逐漸向低齡化的趨勢發展,越來越多的以小學生為主體的未成年犯罪案例被報道出來。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自我意識尚未成熟的小學生,很容易被網絡上的不良文化和思想誘導,走向犯罪道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從而幫助其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進而避免其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開展小學生法治教育能夠提升其安全防范能力。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小學生在面對不法侵害時,都會因極度恐懼而選擇隱忍的方式應對,這種錯誤的處理方式不僅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加劇小學生受到的傷害,還會影響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真實身心發展狀況的判斷,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產生嚴重的身心發展問題。對小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能夠使其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懂得第一時間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確保自身健康成長的同時,嚴厲打擊不法分子。
2.現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道德與法治是小學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在新時期“立德樹人”“依法治國”等理念的指導下,人們愈發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因此,現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傳統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深化和創新,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德育,還要有效滲透法治教育。但是從當前實際教學情況來看,二者的融合仍存以下兩個問題,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度依賴教材,往往利用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通過“板書+語言”的單一教學形式,進行教材內抽象概念和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導致教學氛圍嚴肅、教學過程枯燥,難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嚴重影響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其次,法治教育意識不足。目前很多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更新教育理念,對于小學生法治教育缺乏重視,錯誤地認為“小學生年齡小,尚未脫離家長的監護,不急于進行法治教育”。在這種錯誤思想的誤導下,大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德育教育上,而忽視法治教育的開展。同時,當前教材中,“法治教育”相關內容較少,也是導致教師法治教育意識不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