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網絡技術和新課改的推動下,微課應運而生,并成為了中職語文教學的新方式。將微課應用于語文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教學結尾,利用微課短小生動的特點,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有利于教師創造出更多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同時,微課作為豐富教學知識和課后知識拓展的有效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微課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7-092-03
【本文著錄格式】劉忠偉.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微課的方法[J].課外語文,2021,20(27):92-94.
微課教學具有教學目標清晰、內容簡短、結構簡單的特點,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以短視頻的方式將教學關鍵點、重難點傳輸給學生。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課程里都添加了新元素,從而形成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中職語文教師不僅要適應時代發展,具備與時代接軌的教育理念,還要創新優化教學模式,從而確保微課這種新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教學方式,能夠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被靈活運用,最終實現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效果。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升教學信心
微課的教學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形象生動,且教學目標清晰,而這恰巧彌補了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低、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學習缺點。將微課合理地運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之中,勢必提升教學效果。中職語文教師通過設計微課,不僅可以提高對知識點和課文的分析與理解,還有助于提升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的能力。因此,作為中職語文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對微課給予信心。
二、在課前預習中應用微課
中職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就在于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對微課教學物盡其用,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中職語文教師對課后復習、課前預習向學生提出要求,并監管學生執行,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從而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例如在講解課文《鴻門宴》時,微課的內容可以是我國古代的宴請禮儀、楚漢歷史資料等,做成若干個小的微課,將其打包上傳到學校的共享學習平臺,供學生提前學習并且給予學分獎勵。微課不僅實現了知識的可視化和圖形化,還結合了學分激勵,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熱情,這也是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作用所在。
三、課堂教學用微課收尾,教學主題得到升華
結束語除了總結以外,還具有啟示作用。就語文教學的目的而言,其一就是讓學生可以從文章中領悟到生命與人生的真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很少用總結領悟的話語作為教學的結尾,而是采用布置作業的方式收尾,讓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此時,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作為結尾,讓文章的主題在視頻形式下,給學生帶來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錢塘湖春行》的時候,教師將山水詩意的圖片制作成微課,利用微課進行課堂總結,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形象的圖片和影音資料中,加深對作品所要表達的境界的欣賞與理解,還能讓學生沉醉在作者的思想意境中,進一步提升了詩歌教學的主題,讓學生牢固掌握所學。
四、設置教學情境,強化學生理解
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從而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通過微課做引導,讓學生主動思考,對于某些特定的教學內容,利用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其主動深入探究。比如,在教學《應聘面試》的時候,適合設計成微課內容的部分是面試注意事項、面試技巧和個人介紹,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實的面試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并進行合作學習,主動交流,從而掌握面試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接下來,教師設置學習情境并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身感受應聘面試的整個流程,從而加深對面試技巧和方法的理解與掌握,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
五、探究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知識
微課短小不復雜,往往是一個視頻輸出一兩個知識點。想要學生吸納更廣泛的知識,還需要教師探究分析教學內容,將更多補充知識融入其中。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導致掌握知識的主要渠道依然是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解。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將影像片段或短視頻制作成為微課,作為對教學內容的知識補充,這樣生動形象的方式也更利于中職生學習掌握,從而擴大知識面。比如,在講授課文《合歡樹》時,合歡樹的圖片以及藥理藥性都可以被制作成視頻,通過微課形式在課前播放。而在語文課上講解醫藥知識,對于醫藥專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會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做法也體現了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六、利用微課實現課后拓展
由于微課的容量有限,因此微課的設計必須內容短小精悍、教學目的明確、突出主題,因此,就要求教師收集資料要圍繞教學主題展開,實現拓寬學生知識面的教學目的。另外,將學生的課堂反饋作為依據,進行補充視頻的制作,從而更有針對性地給學生補充知識。應用到具體的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比如,教師在講解有關革命先烈的課文后,將新時期我國的治國發展方面的傲人成績,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方面取得的驚人成績,利用微課呈現出來,震撼的畫面敘述會讓學生對革命先烈犧牲所換來的革命道路的科學合理性,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同時也為學生樹立起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在講解課文《羚羊飛渡》時,羚羊身上所傳達的精神著實令人振奮,教師將羚羊相關視頻做成微課,讓學生切身了解到羚羊生存環境的險峻,從而更能深刻理解羚羊所呈現出的精神??傊?,教師在備課階段,就要搜集整理更多的教學資料,或者利用微課網絡在線的方式,在課堂上在線觀看有關的課件和教案等教學輔助,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點,搜集更多資料作為知識補充,從而激勵學生思維創新。
七、微課成為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的媒介
傳統的語文教學就是針對課文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講解,極易讓學習氛圍陷入枯燥乏味之中,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中職語文教學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以此為基礎,為了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文學底蘊,中職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深挖生活資源,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將微課作為媒介,將實踐活動與語文課堂教學結合,令課堂氣氛歡快,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教學方案為基礎,優化教學內容,結合課本情節和教學目標,通過多媒體進行微課設計。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與課文情節有關的問題,也可以形成小組,分組展開角色扮演,既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能在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中,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文章的深意,從而讓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八、通過微課幫助學生適應就業
中職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僅僅是語文知識的傳授,還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而學生未來就業必備的能力之一就是語言表達,尤其是應聘面試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良好的語言表達,有助于給應聘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從而增加應聘成功率。而且良好的語言表達在日后工作中,有助于與同事、部門和領導中間進行高效溝通,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因此,通過語文教育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適應就業。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差的情況,語言表達是短板。因此,語言交際能力的提升,有待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解決,而通過微課進行提升是不錯的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設置學習情境,在微課中穿插語言表達的練習,以有聲視頻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利用角色扮演,從而加強語言練習,也可以利用課后的空余時間,讓學生主動學習微課進行語言表達練習。教師通過組織語言比賽,激勵學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
九、促進學?;A設施建設
完善的配套設施是微課得以應用的基礎。首先,建立微課資源共享平臺,成為了中職院校應該首要做的事情。由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語文課的需求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設計出差異化的微課。同時,受限于中職院校本身有限的教學資源,制作出來的微課良莠不齊。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資源共享平臺,將其他院校優質的教學資源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來,從而讓本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其次,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對微課的基礎設施建設。中職院校在教改的推動下,對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實現了“課上+課下”的新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中職院校購入更多的多媒體設備,供學生觀看微課課件的時候使用。比如,學生在課后觀看微課,或者收集微課所要用的資料,就要用到網絡,而構建穩定的快速的校園網絡,就是中職院校必須要做的基礎設施工作。
十、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微課作為新的教學模式的代表,推動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發展。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微課教學內容生動形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讓教師在收集微課資源,設計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從而全面實現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實際教學的應用中,教師始終堅持合理靈活地應用微課,并將實踐活動與中職語文教學相融合,加強了中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升就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黎. 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 文學教育,2019(19).
[2]李紅. 中職語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導入分析[J]. 現代職業教育,2019(29).
[3]劉丹. 微課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與對策探究[J]. 文存閱刊,2020(4).
[4]戴小清.中職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方式[J].新紀實·學校體音美,2019(4).
[5]周央紅. 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思路[J].中外交流,2019(6).
[6]潘晶晶.中職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有效應用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9(11).
[7]康蓓.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的策略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11).
[8]王曉斌.如何運用微課打造高效中職語文課堂[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4).
作者簡介:劉忠偉,1976年生,山東寧津人,本科,高級講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語文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