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 ?要: 分析國內外外語專業復合型人培養現狀,結合新文科建設對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新要求,提出高校在人才培養中應緊跟時代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科交叉、知識融合為理念,結合動態需求,完善人才培養內涵,順應科技發展潮流、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培養能在國家戰略發展中肩負起責任的高素質、多元化的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 新文科? ?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 ?學科交叉? ?知識融通? ?培養路徑
一、新文科建設賦予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新使命
新文科是指相對于傳統文科進行的學科重組、交叉,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核心是培養具備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全球化與人類多元化交織發展,提出了新的人才要求,社會需要更多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成為新時代賦予高校人才培養的新使命。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新文科建設。2019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北京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提出“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層面,傳統文科必須適應時代變革、與新時代要求相融合、與新科技革命形成合力、對研究領域、研究方法進行調整、進而為國際文明交流提供新機遇、為國內未來培養新人才、以新姿態承擔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擔當”。
2018年10月為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等文件,決定分三年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個部門在天津聯合啟動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旨在推動全國高校掀起一場“質量革命”。2020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發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點》指出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的工作主線是全面推進“四新”建設,持續深化新工科、新農科建設,積極推進新醫科、新文科建設。由此可見,新文科的建設是現今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外語教育一直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對外語人才的需求,積極探索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為我國對外交流、與國際接軌、提升國際競爭力做出卓越的貢獻。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知識的創造、產出和應用對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要求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重新審慎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內涵,創新人才培養的途徑,推進學科交叉,知識融合的新培養路徑,培養“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高素質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打造國際組織后備人才“蓄水池”,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撐,意義尤為重要。
二、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國內外現狀
(一)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國外經驗。
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地區和國家,對外語人才的培養多以復合型方式進行,課程設置靈活多樣,以不同形式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在英國,外語專業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可以從單科專修專業、雙主修專業、主修專業或副修專業四種課程形式中選擇其一學習。選擇單科專修專業的學生可選擇一種外語作為單科專業,75%以上的課程都要在本專業選修。選擇雙選修專業的學生可以同時選修一門外語或其他某一專業作為主修,課程比重各占一半。選擇主修專業的學生要在選擇一門外語作為主修的同時,選擇一至兩門其他專業作為副修。選擇副修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任何一門外語作為副修(劉毅,2001)。
美國高等教育非常注重跨學科學習,培養通識人才。美國高校外語專業與其他專業沒有清晰的界限,專業多以“語種+專業”命名,如“法語與哲學”“近東亞語言與文明”等。課程設置類似于英國的主修專業、副修專業和聯合主修專業,鼓勵學生在修一門外語的同時,選修一門相關專業,如區域研究、人類學、比較文學等(李欣燃、趙蓉暉,2014)。
歐洲國家非常重視復語型人才的培養。在歐盟國家,學習多門外語的現象非常普遍,雙語教學從中小學就開始,60%的高中生學習兩門以上外語,一些國家如捷克、盧森堡、荷蘭和芬蘭等,學習兩門以上外語的高中生比例達到了100%(朱效惠、趙忠德,2010)。
國外發達地區和國家外語人才培養經驗和做法對我國新時期外語專業教育改革,提高外語人才培養質量,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二)我國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現狀。
我國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始于八十年代中期,部分外語院校如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開始嘗試培養復合型人才,并取得一定成效,培養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專業復合型;二是語言復合型(蔣紅新,2019)。專業復合型分為“外語+專業知識”和“外語+專業方向”兩種形式。培養目標是具有“扎實的外語基礎+其他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開設外語課程的同時,開設用中文或外文進行教學的其他相關知識課程,如外交、經貿、法律、新聞等。九十年代是我國培養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呼聲最高的時期,也是圍繞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階段(胡文仲、孫有中,2006),“專業+外語”成為各高校,特別是理工類高校外語教育的熱門專業。
語言復合型指的是除母語外,掌握兩種或多種語言的外語人才。有別于外語專業大綱規定的“外語專業+第二外語”的常規教學模式,語言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在外語專業本科教育階段,課程設置實現學生熟練掌握兩門外語的目標。1981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率先開設了“西班牙語+英語”雙語班。1989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創辦了“英語+法語”雙語班。隨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及大連外國語大學等院校開設了雙語班。近年來,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對雙語甚至多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復語型人才的培養日漸受到重視。
國內高校一直積極探索復語型人才培養路徑。北京大學在高端雙語人才培養中,在強化“英語+法語”的同時,注重專業技能培養。采用“1+1+1”的跨學科導師團隊制,由校內外法學、外交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科專業教師擔任專業導師,由校內外語教師承擔語言文化導師,由具有國際組織實務經驗的人員擔當實踐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英法專業方向”采用“法英雙語+經濟學”的方式,在法語和英語課程外,增設經濟專業的核心課程,如會計與費用分析、金融等。
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盡管國內高校在人才培養路徑上不斷探索與實踐,但由于我國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起步晚,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復合”流于形式,原因諸如學科間的壁壘、師資、課時等因素,學科交叉、知識融合在實際運作中難以真正實現,培養出來的人才外語不精通,其他專業知識不扎實;二是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很多相關專業課程喧賓奪主,沖擊了語言知識類課程,使“外語專業逐漸發生蛻變”失去人文特色(何兆熊,2004);三是復合型人才基本內涵有待豐富,過多關注跨學科意識,忽視融專家知識與批判性思維、文化素養及自由人格于一體的培養(蔣紅新,2019)。
面對存在的問題及新時代對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新要求,如何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利用科技發展帶來的新環境,做到資源共享,實現真正的學科交叉;如何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資源的組織,使語言教學與知識教學、創新創業教學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如何科學規劃課程設置,以彌補學制年限帶來的學習時間不足是高校外語教育的職責與使命。
三、新文科建設引領下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路徑構思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2019年11月在同濟大學舉辦的第二屆理工科見長高校文科發展工作研討會上指出,新文科的核心是創新的新,不是新舊的新、新老的新。因此,順應時代發展,創新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路徑是新時代對外語教育的新要求。
(一)堅持立德樹人之根本,完善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之內涵。
立德樹人是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之根本,只有解決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才能培養出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因此,必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人才培養體系。首先,要完善復合型人才的內涵,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內涵不僅僅是“外語+某種專業知識”,還包含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及創新精神。其次,要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各環節。在教育教學中植入中國元素,培養學生了解我國國情和國際發展動態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實現人才培養過程中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同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培養學生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的能力,使培養的人才能夠在“一帶一路”“文化走出去”“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國家發展中肩負起更多的責任。
(二)結合動態需求,培養多元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
新時代對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教育與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復合”不僅僅是“外語+某種專業知識”的復合,還是學科交叉和知識融通的復合。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高校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應主動對接國家與區域需求,與時俱進地調整培養路徑、豐富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途徑,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深厚的中國情懷、寬廣的全球視野的專門人才。一是要堅持多元發展的理念,樹立多學科、跨學科、跨領域、跨專業的意識。打破外語學科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學、文學、翻譯等領域的限制。結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時代的變革,對研究領域、研究方法進行調整。二是深入研究、緊跟時代的發展及需要,適時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模式、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做相應的調整。三是根據區域發展需要實行差異化培養。在人才培養中立足本土,解決真問題,推進課程改革與區域經濟發展對外語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接軌。結合辦學定位,制定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打破人才培養的同質化。
(三)順應科技發展潮流、創新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法。
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化、人工技能技術的發展已經廣泛融入教育領域,引發教育體系和學習體系的變革。深度融合高科技與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充分發揮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開展混合式學習,構建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實體虛擬相結合的智能化教學是促進知識構建,推動學生個性化、高效學習及能力思維培養的有效途徑。在提升教師隊伍整體實力方面,可運用“互聯網+”技術,打造跨區域、跨學科、跨行業的教師發展和交流平臺,充分利用線上優質公開課、慕課等資源彌補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中“外語+知識”優質雙通型師資的不足,促進優質資源流動,實現資源共享。在學生學習體系方面,通過打造智慧教室,開發智能外語學習App,運用優質在線學習平臺,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個性化學習的發展。在教學資源方面,運用大數據,通過多種渠道,整合相關知識與語言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的教學資源,包括閱讀書目、相關知識英文學習鏈接、國內外線上優質公開課、慕課及相關軟件等,建設教學資源庫,供教師選擇教學資源、學生自主學習。
四、結語
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是我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面對新時代對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新需求,高校必須重點審慎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內涵,打破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實行多元化、差異化人才培養方式。同時,順應科技潮流,融科技于教育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努力培養造就高素質的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為國家戰略實施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Z].高[2018]2號.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點[Z].教高司函〔2020〕1號.
[3]蔣洪新.新時代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外語,2019(1).
[4]蔣洪新.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系英語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南》的研制與思考[J].外語界,2019(5).
[5]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試論當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5).
[6]何兆熊.對英語專業的現狀和未來的幾點思考[J].山東外語教學,2004(6).
[7]劉毅.英國高校外語專業課程設置及其啟示[J].外語界,2001(5).
[8]李欣燃,趙蓉暉.美國常春藤高校外語類專業及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4(9).
[9]朱效惠,趙忠德.外語專業雙外語人才培養——基于反饋調查的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