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銀霞
摘 要 教師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初中語文課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精神品格。在“互聯網+”時代中,信息技術成為了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課程中的工具,可以將傳統文化和初中語文不斷整合起來。
關鍵詞 “互聯網+”;初中語文;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國最為重要的一種文化軟實力。而初中語文教學作用重大,是培養學生語文知識,增強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階段。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所以需要教師加強重視,并且有意識的滲透傳統文化,這樣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互聯網+”視角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傳統文化滲透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一、“互聯網+”視角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傳統文化滲透遇見的阻礙
1.海量信息對學生的沖擊
就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自我辨別能力不足,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特別在互聯網時代初中生在海量信息的影響下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此外,初中生的表現欲望很強,希望能夠很好展示自身能力,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弱,嚴重影響到其滲透。
2.互聯網文化需求和傳統閱讀習慣相脫節
隨著電子產品行業的飛速發展,應用手機等方式閱讀的人群數量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增加,這代表著人們的閱讀方式逐漸轉變成為移動閱讀快速閱讀。可以說,互聯網使得當代人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且給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傳統文化生澀難懂,就傳承方式上來說,傳統文化大都是以紙質媒介當做載體,與當前初中生電子閱讀習慣不符。
二、“互聯網+”時代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措施
在“互聯網+”時代下,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的滲透非常有必要,所以需要教師加強重視。不過在具體滲透中尚存在一些問題,為此,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充分考慮具體情況,然后在此基礎上采用合適的措施進行處理,以便促使傳統文化更好的滲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具體如下:
1.轉變教師觀念
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而且還賦予了初中語文更為人性化的意境美與跟豐富的表現形式。在“互聯網+”時代下,初中語文教師也應該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并且借鑒現代化技術手段,促進傳統文化更好的滲透,使得初中生成為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所以短時間很難掌握其精髓。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應該努力提升自身傳統文化修養。
古文與古詩詞是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主要載體,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閱讀大量的經典書籍,并且深入分析其內涵,感受其中的優美意境。此外,還應該結合作者生平與歷史背景積極進行學習資源的拓展,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盡可能將學生從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便可以將互聯網合理利用起來,從中找尋合適的資源。這樣,便能很好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達成理想的傳統文化滲透目標。
2.借助互聯網營造良好的環境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從自身角度出發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引導他們合理應用互聯網,甚至其給傳統文化賦予的新特點。就教師角度上來說,首先就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思維,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并且結合學情努力迎合新時代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與特點,有意識強化他們的想象力;其次就是進行內容方面的創新,具體可以引入《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優秀傳統文化節目,展示其中專家的精彩點評與選手對某些古詩詞的理解,這樣有助于激起學生傳統文化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探索意識;最后就是主體方面的創新。不論是在線教學還是課堂教學,初中語文教師都應該加強重視和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建議家長在家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通過這種方式,必定能夠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促使傳統文化滲透更加的深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傳統文化學習意識。
3.豐富滲透形式
在“互聯網+”時代下,初中生的自我意識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增強,獲取信息渠道越來越多,從而對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重視學生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如在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時候,教師便可以要求學生搜集相關古詩詞,又或者是找尋一些趣味性的相關網絡資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些具備節日特色的手工作品,制作完成之后,由小組代表上臺講講本組手工作品的意義和內涵。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合作演繹古詩詞中的場景。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滲透形式,能夠很好激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促使傳統文化內化于心,達成理想的效果。而且在這種方式下,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動手實踐能力等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達成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4.加強師生交流與注重教師引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語文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與交流。這樣使得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僅停留于表面,理解不夠深入,傳統文化傳承自然也無從提及。而在“互聯網+”背景下,便給傳統教育的滲透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互聯網具備跨越時空的特點,使得學生在家中就能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并且聽名師講課,滲透效果自然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5.組織學校增設互聯網課程
互聯網中的外來文化實現對于我國青少年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所以加強注重學校互聯網傳統文化教育意義重大。不過就具體情況來看,當前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對于有關傳統文化的書籍閱讀比較忽視,了解較少,掌握的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能夠輕易接觸到的,這樣很難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甚至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理解上的偏差。為此,需要初中學校加強重視,構建新型傳統文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具體就是為現有教師提供培訓機會,定期組織教師開展研討會,分享一下傳統文化滲透經驗和方法。同時,吸引優秀教師進入學校,充實初中學校語文師資隊伍,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服務。可以說,傳統文化對于學生精神素養、品格等的培養有著很大的作用。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學校方面可以積極開展與設置傳統文化網絡課程,追求專業性,滿足學生學習特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其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與民族情感。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傳統文化意義重大,能夠很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為此,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加強重視,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推動傳統文化更好的滲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達成更為理想的教學目標。
[作者通聯:江蘇靖江市季市鎮長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