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
摘要:作業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評價環節,也是學生課上學習活動的有效延伸。《教育大辭典》把完成學習任務的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兩大類。課堂作業是教師在上課時布置學生當堂進行檢測的各種練習,課外作業是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檢測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階梯式作業研究是本市學生學業減負、提質、增效的有效策略,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而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則是高效、高質階梯式作業的基本保障。筆者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探索小學英語階梯式作業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階梯式;多層次;多元化
小學階段英語作業設計的現狀及問題
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不斷督促、推動教育向前發展,教育變革迫在眉睫。教育部在公開回復人大代表建議時表示:2021年年底前,將發布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這意味著基礎英語教育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課堂教學將有新的突破。作業作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評價環節,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關系著學生的習慣養成、身心健康和學業質量,學科作業必將進行科學、系統的管理和優化,使之符合新時代、新形勢下的育人要求。
立德樹人,充分發揮英語學科作業育人的價值,將是新一輪課改初期的重點任務。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英語學科的育人目標;培養學生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主線,這條主線引領課堂教學的方向,也引領作業的功能和價值。作業設計要始終與學科育人目標和教學目標保持一致。
筆者通過課題研究、教師和家長問卷調查、學生訪談、作業樣本分析等方式,歸納小學英語學科作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作業形式單一、缺少創新性、作業內容來源教材比重大、重復性抄寫作業較多、學生缺乏主動完成作業的動機和興趣、需要家長配合學生完成的作業占一定比例,教師批改和反饋作業形式陳舊,效率不高且針對性不強,以上問題導致小學英語學科作業量過多、質量不高,作業功能異化,育人功能發揮不夠。
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也是有效實施階梯式作業的關鍵。通過多元化作業形式和多層次作業內容提升小學英語階梯式作業質量的同時,要進一步優化和規范教師講評作業的方法和策略,反饋和評價作業質量的過程是發揮作業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徑。作業作為一種評價形式,并不孤立存在。影響作業發揮價值和功能的因素除了教師和學生,還有教研部門、學校、家長和客觀環境,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證作業減負、提質、增效。
小學英語階梯式作業設計的探索實施
1.對階梯式作業的目標引領。小學英語作業普遍對標率較差,通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和《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對作業內容和難易度的指導和約束,結合我省小學生6年級結束時應完成二級目標要求設定作業的類型和考查方式,建議五四制和六三制學校,結合學情實際,按標調整作業內容梯度。
2.作業內容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以往小學英語作業重知識、輕能力,重語法、輕語用,英語學科育人功能在作業中被窄化。事實上,英語是一門融合性學科,常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小學階段的英語應將趣味性、實用性、生活化、多樣性的特點作為階梯式作業的主要內容形式。探索英語學科作業與勞動教育、美術教育、音樂教育、數學學科、語文學科、歷史學科、地理學科、道德與法制學科以及科學學科的有機融合,學生通過對作業的探索和實踐,鍛造用英語做事情、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人教版PEP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6 Shopping階梯作業設計:
3.作業分類多層次化。階梯式作業雖在探索和實踐中,但在任務設置、批改和反饋等環節遇到諸多問題,導致落地性不好。小學英語學科作業分類嘗試設置即時作業、短期作業、中期作業和長期作業。小學階段英語學科每周兩課時,即時作業在課上或課后服務時間完成,內容以基礎性為主,形式多為基于語篇的聽、說、讀、看、寫技能訓練;短期作業完成時限為一周,內容以應用性和實踐性為主,形式多為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思維訓練;中期作業完成時限為一個月,內容以創新性和遷移性為主,形式多為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主題探究訓練;長期作業完成時限為一個季度,內容以綜合性語言運用為主,形式多為以個性化展示為評價形式的戲劇、經典故事表演訓練。如圖所示:
4.作業形式多元化。重復抄寫和練習題是小學英語作業的主要形式,受客觀條件影響,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訓練受限,大部分學生回家后只能盲讀,或者不讀,缺乏語言環境,聽說類作業無法完成。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探索多元化小學英語作業模式,創新聽說類作業、閱讀類作業和書寫類作業的評價方式,在題型設計和指導反饋上有技術突破。以聽說類作業為例,在原有聽音連線、聽音配圖、聽音找不同等題型的基礎上,提升內容的趣味性、思維性和階梯型,關注核心語言知識的呈現方式,利用微信公眾號和問卷星,掃碼聽原文和視頻講解,倡導通過人機對話的形式完成口語練習,利用大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和糾錯。
5.作業內容與生活實踐的融合。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的單元主題語境涉及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方面,階梯式作業內容的選擇和設定,應關注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引導學生能以“我”為視角,圍繞個人日常生活展開學習;能以“社會”為視角,圍繞人的社會生活展開學習;能以“自然”為視角,圍繞人與自然的關系開展學習。學生通過對作業內容的思考和探究,建立英語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為日后能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6.中華傳統文化對作業內容的影響。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有意識幫助學生根植家國情懷、民族自信、跨文化理解、跨文化思維,讓學生從小對祖國文化有所認識和理解,并嘗試能用英語進行文化交流和國際表達。人教版PEP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is it?階梯式作業案例如下圖:(案例來源:哈爾濱工農兵小學校 劉璟麗)
7.基于單元主題語境設計作業。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知識碎片化現象,單元內容被分割成幾個部分,教師習慣集中在某一個知識點上進行教學,造成單元學習結束,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毫無概念。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改革,倡導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應指導學生嘗試使用表格、圖示、思維導圖、概念圖、樹狀圖等思維工具思考問題、梳理知識、形成整體化概念,建立單元大觀念。這一理論指導下,階梯式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應以單元主題為核心進行延展,每個學習活動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的關系,課時分目標逐層遞進,最終指向主題語境建構下的單元總目標達成。
小學英語階梯式作業設計的建議
1.制訂作業評價標準,通過評價實現作業的育人功能。從發揮作業育人功能角度出發,進一步完善作業的評價機制,在家長反饋、學校管理的基礎上,對學生的作業質量進行科學、系統地跟蹤和評價,制訂學科作業評價標準,衡量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對其育人功能的體現,衡量作業內容是否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發展和養成。英語學科作業評價標準在教學中發揮逆向評價作用,以此監控和管理課堂教學的方向和質量,評估教師對課程標準的執行力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作業評價標準將約束作業內容和難度符合國家課程標準要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設計與實施。
2.通過TEA課程引領,發揮校本課程對作業的支撐作用。英語TEA課程體系中的T指的是Textbook,意在立足教材,夯實基礎。探究以結果為導向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倡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以教材為本,尊重教材;要求教師們講好教材、用好教材,依托教材設計基礎性作業。E指的是Extended Materials,意在拓展資源、發展素養,多文本融合。鼓勵課堂教學以教材為基礎,以話題為圓心,科學合理地選擇課外資源作為教學內容的拓展,探索主教材與多源文本融合的模式,提高課堂實效性,依托多源文本,設計探究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A指的是Assessment,意在評價研究、確保質量,主客觀評價模式研究。倡導英語課堂教學多進行以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通過參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在評價環節的主體作用,通過評價研究,敦促教師對作業反饋進行反思和調整,提高作業的質量和水平。從階梯式作業設計出發,以英語TEA課程體系建構為依托,以校本課程為推進,豐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分級資源,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優勢,為學生的作業反饋、展示評估、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更多機會和平臺。
3.建設作業資源庫,輔助教師創編、選編作業。優秀作業設計需要更多的、可用的有效資源作為支撐,以市級教研為核心,整合、統籌和建構小學英語學科作業資源庫,為一線教師設計作業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素材儲備,供教師從中按需選擇素材,作為創編和選編作業的參考,鼓勵和促進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作業資源的內容和形式。
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哈爾濱教育云平臺,開放分享基礎性作業題庫,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開放實踐性作業優秀案例,發揮城鄉互助團隊傳幫帶的作用;開放教師對各類作業的講評視頻,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不斷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開展持續培訓,提升教師作業設計和指導能力。教師對作業的設計、指導、反饋和講評方式,直接關系到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建立、時間管理能力的養成、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思維品質的發展。換而言之,教師對作業的設計和指導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生成。應對小學英語學科教師開展持續性培訓,幫助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學方法、研究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深度融合各學科、各領域的文化精粹,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如果說,行政部門的支持和教研部門的研究指導是高質量作業的保障性環節,那么,英語教師對學科本質的理解則是實現階梯式作業提質、減負、增效的關鍵環節,是解決問題的源頭,所以,通過持續性培訓,提升小學英語教師作業設計和指導能力,迫在眉睫。
作業和課堂教學同等重要,兩者相輔相成,促進發展。課堂教學質量影響作業的效果和價值,作業多樣化的前提是課堂教學多元化。教師是決定作業質量的關鍵要素,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能力、對學科育人目標的執行力度、對國家課程改革的認識程度,決定著作業的內容和方向。在高度重視作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度挖掘作業設計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積極探索作業管理的規范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更要關注對關鍵問題和細節的把握,關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全面提高、重點跟進,形成符合哈爾濱市市情的小學英語學科階梯式作業指導體系。
■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