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祥蘋
摘要:本文主要從高效聽課,創建良好的思維模式、構建一張“知識網”,改善作業內容結構,做好復習、查缺補漏,家校配合這五個方面來進行作業研究,作業本身就是教學的一部分,適度的作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運用知識。
關鍵詞: 作業內容;思維模式;減負;趣味性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最基本形式。目前,學生的課后作業存在“繁”“重”“難”的現象。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指導精神,切實減輕中學生課業負擔,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1.高效聽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保證紀律的前提下,如何讓學生喜歡聽你的課呢?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配合呢?如何讓學生既“怕”你,又能讓他們“大膽”去說呢?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比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新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學會判斷一元二次方程,設計了課堂活動游戲(圖略)。這樣的活動不僅吸引學生注意力,更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2.創建良好的思維模式,構建一張“知識網”
嚴謹性、靈活性是數學思維邏輯的兩個方面。在布置作業時,盡量做到讓學生從基本概念入手,在思路清晰的前提條件下,逐步深入,逐漸提高難度。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講,講給自己聽,講給他人聽,靈活運用題中的已知條件和隱含條件,認真地寫出解題思路。如果這兩點都做到的話,經過時間的沉淀,學生的思維模式“那張網”逐漸建立起來,這樣學生做作業會更容易些。
3.改善作業內容結構,達到分層教學的效果
作業的內容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以達到更好的反饋效果。
(1)作業的內容要適量
現在的作業特點是“繁”“重”“難”,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很多負擔,在作業的選擇上需要教師精心挑選,要適量、適度、適合。
(2)作業的內容要突出目的性
布置作業要體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點,不要急于硬塞給學生,可以將知識點分解成若干個小部分,逐級消化,反復練習,進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3)作業的內容要體現層次性
為了減輕學生作業量,在眾多的習題中,如何挑選作業成為了教師的重點任務。挑選習題堅持“721”原則。
①“7”是基礎題所占比例。這是讓全班學生都必須掌握的題目,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
②“2”是難題所占比例。這是為能提高的學生所設計的,是對基礎題的延伸和推廣。
③“1”是拔高題所占比例。這是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準備設計的,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開拓進取的精神。
同時對于題型的選擇應該學會舉一反三,就像傅雷說過“不會觸類旁通,研究哪一門學問都難有成就”。比如以下幾道題:
①利用配方法解方程:3x2+6x-9=0
②若x2-4x+y2+6y++13=0,求(xy)2的值。
③證明:不論x取何值,代數式-x2-x-1的值總是負數,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對于這幾道題學生可以選擇性做題,小組參與討論,這樣由淺入深的題目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學生做題的成就感。
(4)作業的內容具有生活化
教師可以將生活實例與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結合到一起讓數學變得更有意思。例如:電腦勒索病毒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如果開始有6臺電腦被感染,經過兩輪感染后共有2400臺電腦被感染。求每輪感染中平均一臺會感染幾臺電腦?
這道題需要學生找出實際問題(傳播問題等)中的相等關系并建模解決問題,將抽象的一元二次方程與傳播問題緊密聯系起來。本實例可以讓學生聯想到某些傳染病的傳播速度,貼近生活,引發學生主動思考。
(5)作業的內容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趣味性的題目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有一位應聘者小王去公司之后與經理、職員A、職員B的談話如下:
小王:“經理,你們公司員工收入到底怎樣呢?”
經理回答說:“我這里報酬不錯,月平均工資是6000元。”
第二天小王上班了。
小王問職員A、職員B:“你們工資多少?”
職員A回答說:“我的工資是40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職員B回答說:“我們好幾個人都是3000元。”
小王工作了一周后,小王對經理說:“你欺騙了我,我已經問過其他職員,沒有一個職員的工資是6000元。”
經理回答說:“平均工資確實是每月6000元,你看看公司的工資報表。”
①計算這個公司員工月收入的平均數;
②如果用①算得的平均數反映公司全體員工月收入水平,你認為合適嗎?
顯然這樣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覺得更有意思。與此同時教師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當地讓學生自主設計一個章節的測試題,同桌互換做與講,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6)作業時間要適時
素質教育注重“減負”,完成作業時間也要適度縮短。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實行“30+10+20”課堂安排方式原則,30分鐘是學生完成作業時間,10分鐘是學生自主討論作業時間,20是師生互動解答時間。只有掌握好時間,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4.做好復習,查缺補漏
每天講完習題后,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聽習題課。學生會出現一些問題:
聽完不及時整理答題過程。
小題錯了只是把答案改了。
做題與修改作業使用同一顏色筆。
要想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提醒學生也要對錯題進行整理與反思,同時從錯題中能夠提出新問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觀察。
5.家校配合,保證作業的高效完成
作業的有效完成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與用心,還離不開家長的有效陪伴。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部分家長坐在旁邊玩手機打電話,這些行為對于孩子的學習起不到任何的促進作用。最近一位家長主動跟我聯系,說孩子成績下降之后提升得很慢,在家里孩子不愿意聽她說話,孩子總是把自己關在屋里。從談話中我能體會到家長急切的心情,但也能感受到她沒跟我說實話。對于這種情形我建議她適當地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讓孩子愿意跟母親交談。之后我私底下找孩子談心,孩子主動說他的媽媽一說學習就生氣罵他,動手打他,并且從小打到大。這就與家長說的孩子不愿意與她溝通銜接上了。對于孩子的學習落后,只是一味地指責、謾罵還不如主動去找出孩子落后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不想學習的出發點在哪,要知道學習是一件漫長的事,知識是需要時間沉淀與積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