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豐
摘 要: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文化領域和精神需求不斷拓寬。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藝術也得到了全新的發展和廣泛的傳播。基于此,文章介紹了古今藝術傳播的不同形式,分析了互聯網時代下藝術傳播的利弊,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下,根據我國藝術傳播的現狀及發展,探討藝術傳播傳統與現代交融、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新方式,為藝術傳播與藝術市場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關鍵詞:互聯網;藝術傳播;傳播媒介
藝術并不是作為一個孤立的個體而存在,它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充斥著我們的精神世界和社會物質層面。它以繪畫、行為藝術、雕塑等多種形式存在,日益成為人民群眾審美、精神需要的產物。
運用各種各樣的傳播方式,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了解藝術,大眾審美意識提升。藝術傳播形式多樣,在傳播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受到社會環境、市場經濟的影響。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藝術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推動了傳播方式的多樣化。
一、我國傳統藝術的傳播
(一)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經濟交流的重要路線,作為連接東西方的主要脈絡,其傳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通過絲綢之路,將我國的美向外宣傳,是中國藝術傳播一條必不可少的筋脈。它通過商品貿易、人員往來等多種方式促進了藝術的傳播。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得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傳入了世界其他國家,文化也都得到了更廣泛的交流。
(二)畫展
畫展能夠服務大眾,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更多人進入展廳感受文化的熏陶,不僅能夠提升自我的文化修養,而且還能夠促進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學習。藝術家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沒有什么比親眼所見、親身所感的方式更有沖擊力,許多藝術家也會觀看畫展,觀賞其他藝術家的作品,與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從中得到啟發,學習別人的長處,汲取有利于自己的營養成分,使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
(三)博物館
說起博物館,人們覺得它就是用來存放歷史文物的地方,的確,這是博物館最必要也是最基礎的作用,但是博物館的作用遠遠不止于此。博物館不僅有它獨特的藏品、宏偉的建筑和多功能設施,它更是大眾的休閑場所、受教育的第二個課堂、公眾的文化依賴。
首先,博物館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旅游地,每年都會吸引很多人參觀,這樣就促使了旅游業的發展;其次,博物館會促進學生學習,學生們在課堂和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都是間接的、抽象的,到了博物館會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可以親自感受歷史文化的變遷,可以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培養更完善的道德品質;最后,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蘊的呈現,通過參觀博物館,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國家文化的深厚底蘊,而且可以更詳細地了解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歷史內涵等。
二、互聯網時代藝術傳播形式的改變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的發展日益精進,藝術傳播的手段日新月異,傳播方式更是高速高效。人們可以通過移動端直接欣賞藝術,還可以同天南海北的共同愛好者無障礙地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獨特理解,從而達到更好的藝術傳播效果。
如今,藝術傳播的文本媒介不斷隨著時代在更新,現當代用手機、平板電腦繪圖等方式進行藝術傳播早已不足為奇,并且商家推出許多App以適應不同群體的需求。如黃油相機,它會自行判斷照片是食物類還是風景類等,從而為用戶提供不同風格的濾鏡。這就使人們可以在無形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辨別能力,且為藝術傳播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捷。
藝術傳播的媒質通常可以分為印刷媒質、設施媒質、電子媒質和網絡媒質四種類型。其中,印刷媒質主要有報紙、圖書和雜志,設施媒質通常是指美術館、博物館和電影院等,電子媒質主要指唱片和廣播等,網絡媒質就是指通過網絡將線下實體藝術作品變成線上的藝術作品。現當代的技術手段進步顯著,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媒質尤為明顯。
現當代媒質增加了許多手段,尤其是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時期,人們更加依賴網絡的藝術傳播。比如,許多微信公眾號、微博熱搜、抖音博物館等都是大家在不能出門的時間中了解藝術的有效途徑。
“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這是微信宣傳的口號。的確,微信現在已經成為人們離不開的一個應用程序,它不僅僅是一個聊天工具,還集購物、游戲、支付為一體,幾乎能滿足人們的一切需求,這樣就使人們對它的依賴性更強。于是,微信公眾號就成了許多用戶或者商家宣傳自己的一種很好的工具。同時,有許多藝術愛好者通過這個平臺給大眾講解一些藝術知識或者分享藝術繪畫,讓大眾通過最簡單的方式了解更多的藝術知識。比如“蔡叔叔講畫”這個公眾號,它講解的是關于少兒創意美術的一些內容,包括少兒素描、鋼筆畫、創意兒童畫等,不僅吸引了愛繪畫的兒童,而且也引起了學生家長和少兒教師的關注。
微博的運用范圍則更廣,且較微信而言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之前,有這樣的微博熱搜引起了廣大藝術愛好者的關注: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服裝工程系中外服飾史課程布置了一份奇特的期末作業,即老師要求同學們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世界名畫并通過專業知識制作服飾、道具來模仿名畫。同學們表示這份特殊的作業不僅激發了大家的實踐熱情,還在模仿中更好地掌握了服裝史的知識。
目前,據統計,人們喜愛的App包括抖音。人們通過它制作屬于自己的作品,簡單易學且效果出眾。同時,藝術傳播也借此平臺宣揚中國文化,不僅采用平面拍攝,更有許多3D拍攝,比如對于雕塑作品的展示,就運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了雕塑,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此同時,抖音博物館還在不斷地進步,抖音聯合20家博物館推出云端博物館,讓人們穿越時空阻隔,近距離感受人類精神文明的精粹,使藝術愛好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浩瀚的視覺盛宴。
藝術傳播方式的改變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可以說互聯網藝術傳播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藝術傳播的時空限制,使藝術傳播更加有效。
三、互聯網在藝術傳播中存在的弊端
互聯網在帶給我們眾多益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現代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存在著消亡的窘境,因為這些傳統的藝術受到網絡上新奇藝術的沖擊。由于傳統藝術發展較為緩慢且形式單一,青少年對于參與傳統藝術活動缺乏熱情和興趣,傳統藝術逐漸不能夠適應大眾的心理,不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傳播的速度也因此滯后,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加深了傳統藝術發展的難度。
另外,互聯網當中的某些藝術作品為博得眼球會采取一些低俗的手段,然后借助網絡的庇護長久且大范圍地存在,而這些腐朽的藝術嚴重影響著當代青少年的藝術思維甚至是行為方式。長此以往,會潛移默化地扭曲青少年健康的藝術欣賞心理發展,導致藝術品的質量和大眾的審美能力下降。
四、結語
在網絡傳播時代,人們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積極推動高雅藝術的傳播。既然網絡已經成為現當代傳播藝術的主流,我們就要盡最大能力讓它成為傳播藝術正能量的平臺。互聯網現在不僅是學習者追求學習目標和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時是整個現實世界的虛擬化存在,所以要開拓更多了解專業藝術的途徑,讓專業藝術更接近大眾。這首先可以從藝術教育著手,因為藝術教育的受眾是廣大青少年群體,他們是國家的希望和棟梁。對于傳統藝術的傳播,我們需要以互聯網為基石,普及傳統藝術,提高大眾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陳晶,洪玲.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陳鳴.藝術傳播教程[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
[4]范美俊.新媒體文藝[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