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越 王健 趙慧雯 李凱文
摘 要:進入新時代以來,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非遺文化或多或少遭到了中國現代流行文化的沖擊,出現了傳承人才流失、宣傳力度不夠等方面的問題。基于此,文章以山西戲曲文化為例,結合新媒體時代下山西戲曲文化的發展背景,針對山西戲曲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策略,讓更多的人熟知戲曲文化,從而促進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非遺文化;文化傳承;戲曲文化;新媒體
山西,簡稱“晉”,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山西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種類繁多,在中國的戲劇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山西四大梆子是指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是群眾基礎較廣的山西戲劇劇種,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能展現當地的民風民俗。
一、新媒體時代下山西戲曲文化的發展背景
山西省是富有濃厚非遺文化氛圍的地方,戲曲作為重要的非遺之一,一直活躍在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而山西戲曲文化是該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被不斷地傳承,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山西戲曲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出現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色的戲曲作品,展現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人們對山西戲曲的了解程度和好感度也在逐漸提高。山西戲曲的歷史文化價值在社會中轉化為重要的經濟價值,并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戲曲文化產業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山西利用了新媒體傳播手段,在不斷探索和創新的新戲曲表現形式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戲曲作品,讓戲曲進一步出現在大眾視野,在大眾中得到廣泛傳播。
中國戲曲代表著中國的特色文化,其經過悠久的歷史演變,創造出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和獨具特色的歷史人物,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戲曲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其臉譜形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形式。戲曲臉譜顏色多樣,形態各異,其代表的文化含義深深地烙在了人們的腦海中。
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作為山西的地方戲曲,有著濃郁的山西地方特色。歷史發生的許多有趣的故事都能通過戲曲形式展現出來,人物性格也能通過人物造型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人們熟知的紅臉的關羽、黑臉的張飛、白臉的曹操等。各個地域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各個地方藝術氛圍,都使得山西戲曲臉譜文化顯得豐富多彩而又格外動人。
二、新媒體時代下山西戲曲文化發展過程中
存在的問題
(一)經費不足和戲曲人才的流失
一方面,由于經費的不足,一些劇團沒有發放足夠的工資導致大量戲曲演員流失,也無法招募到更多有創意和想法的編劇和導演,而且損壞的演出機器設備無法得到及時修復,以致傳統戲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另一方面,優秀的編導要么選擇辭職,要么選擇從事其他行業,沒有足夠優秀的編導去設計戲曲劇本,使得戲曲的劇本缺少創意,進一步加快了戲曲藝術的消亡。
(二)戲曲宣傳力度不夠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流行音樂劇和其他劇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而戲曲藝術在人們生活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微弱,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特別是地方戲曲宣傳力度嚴重不足,在大眾中并沒有很大的影響力。并且大多數年輕人對戲曲缺乏足夠的興趣,導致了劇團演出受關注度不高。
(三)流行文化給戲曲文化帶來了巨大沖擊
在當今社會,流行文化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給戲曲文化帶來了巨大沖擊,流行音樂會、演唱會的發展使本就不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戲曲變得更加不起眼。如果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的戲曲藝術沒有得到年輕人的喜愛,戲曲文化就會被現代流行文化潮流所掩蓋,無法在社會中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
三、新媒體時代下山西戲曲文化發展對策
(一)將山西戲曲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促進戲曲文化的傳承
在現代社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山西戲曲也應該朝著大眾化這一方向發展,比如將戲曲與流行音樂相結合,將傳統戲曲與演唱會相結合,這樣既能凸顯傳統戲曲的風格,也能顯示出現代音樂的魅力。在發展山西戲曲文化的過程中要注重戲曲文化的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將其和現代文化相結合,尋求二者的共同點,使戲曲文化更好地出現在現代社會中。此外,在創作戲曲時要保證戲曲具有流行性和大眾性的特點,滿足各類人群的消費需求,真正做到將優秀的傳統戲曲文化和現代文化相結合,將戲曲藝術在文化市場中不斷地發揚光大。
(二)相關部門應該重視山西戲曲文化的傳承
第一,相關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手段,在各個網站或平臺上發布老戲曲藝術家的信息資料,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戲曲文化和戲曲名人,使人們就算不能親眼看到老戲曲藝術家,也可以通過網絡熟知老戲曲藝術家為傳統文化所作出的貢獻;第二,設立戲曲藝術文化館,讓更多的人來此參觀學習,還可以將山西戲曲和各個地區的戲曲文化資料上傳至網站上;第三,相關部門可以設立3D戲曲文化體驗館,讓人們身臨其境般感受戲曲文化的多樣性,更好地傳播、發揚戲曲文化。
(三)利用新媒體大力傳播和弘揚山西戲曲文化
互聯網信息傳播迅速的特點促進了戲曲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播,因此可以多多舉辦戲曲藝術活動,邀請山西各個地區的戲曲藝術家開展講座,為熱愛戲曲的各類群體提供戲曲文化交流平臺,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山西戲曲文化,提高山西戲曲文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互聯網時代,還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來發布有關山西戲曲文化的活動通知、文章、視頻、圖片等,讓人們針對山西戲曲的相關表演視頻展開討論。
(四)將新媒體技術與山西戲曲相結合
社會在進步,時代也在進步,新媒體時代下,將互聯網和其他傳播手段運用好,戲曲藝術將不斷向前發展,滲透到更加廣闊的歷史舞臺之中。將VR、AR等新媒體技術與山西戲曲相結合,根據當前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實際需求,更好地呈現山西戲曲藝術,并明確當前戲曲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探索當前戲曲文化應該朝哪方面發展會更好。
四、新媒體時代下山西戲曲的文化價值
新媒體與戲曲相結合,可以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山西戲曲產業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可以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需求,從而生產出一系列既具有現代社會氣息又具有傳統特色的戲曲文化產品,比如戲曲服裝、戲曲臉譜和戲曲道具等產品。這樣不僅可以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山西戲曲文化品牌,還可以將山西戲曲文化推廣出去,為文化市場增添一份活力。
振興山西戲曲可以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山西戲曲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體現了山西的地方特色。山西戲曲文化中形態各異的臉譜文化、多姿多彩的藝術舞臺和各種精彩的劇本設計滿足了人們感官上的審美需求,帶有強烈的美學吸引力。山西戲曲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振興山西戲曲可以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總的來說,山西作為中國戲曲的發祥地之一,擁有深厚的戲曲文化底蘊,同時也有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喜愛戲曲的群體。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體可以促進山西戲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高社會大眾的藝術文化素養。新媒體的發展還可以使現代社會中的各類人群進一步接觸到有關山西戲曲方面的文化知識,營造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促進山西戲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傅謹.努力實現中國戲曲人才的全序列培養[N].文藝報,2020-10-28(4).
[2]嚴麗娟.傳統戲曲文化產業的困境、機遇和發展方略[J].神州,2013(13):41-42.
[3]劉曄.戲曲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J].四川戲劇,2012(2):82-84.
作者簡介:
王嘉越,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數字媒體。
王健(通訊作者),武漢理工大學設計學博士,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藝術。
趙慧雯,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數字媒體。
李凱文,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工藝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