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逐漸完善的基礎教育教學體系對小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與講解,而忽視了學生閱讀思維、理解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語文綜合閱讀能力不足,阻礙了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了指向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整本書閱讀實踐策略,以供廣大教育界同人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6-0048-02
引? 言
為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應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結合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現狀,教師要深入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具體的解決措施,以提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促使其全面發展[1]。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較為基礎的教學目標。教師通過閱讀指導,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從當前整本書閱讀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并不高。一方面,學生年紀尚小,閱讀能力有限,難以理解文本內容,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教師雖然意識到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但并未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縱然采取的教學方法多樣,實際產生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由于沒有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教師便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導致學生的閱讀動力不足,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此外,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指導時忽視師生、生生互動,無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不到提升,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構建趣味性閱讀教學課堂,促使學生逐漸產生整本書閱讀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書更加有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故事書閱讀訓練,由此逐漸使其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后,逐漸提升課外讀物的閱讀難度,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更具教育性的書籍,如四大名著和經典小說,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
為了確保學生可以順利進入整本書閱讀情境中,教師應設計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節,從而在優質課堂環節與優質閱讀內容的雙重加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以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童話故事《動物王國開大會》教學為例,首先,為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讓全體學生分角色朗讀原文,根據學生的個人意愿為他們分配各個動物角色,使其結合簡單的裝扮與音色模擬,彰顯不同動物的形象特點。如扮演大象的學生應以更加雄厚的聲音進行朗讀,顯現出大象的憨厚;而扮演小老鼠的學生則應以更加尖細的聲音進行朗讀,體現小老鼠的古靈精怪。通過表演式朗讀,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激發閱讀興趣,提升想象力。同時,教師可借助分角色朗讀活動,豐富閱讀課堂教學內容,優化閱讀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的閱讀表演提供助力,給學生播放閱讀所需的背景音樂與背景圖片,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中。最后,教師應給學生推薦與本課內容類似的書籍作為學生整書閱讀教學的資源,多管齊下,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獲得有效提升。
(二)重視閱讀方法傳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教給學生某一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應重視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傳授,通過正確指導,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生豐富知識儲備、開闊眼界的最佳方式就是提升閱讀量,但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獨立對文學名著進行整本書閱讀。因此,教師一方面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學生閱讀且具有教育意義的優質內容;另一方面向學生傳授整本書閱讀技巧與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質量。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同時,小學課程內容日漸豐富,教師若想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主要還是依托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在此情況下,向學生傳授整本書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就顯得更加重要[2]。
(三)運用合作閱讀模式,提升閱讀訓練效率
小組合作模式作為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的高效方式之一,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閱讀過程中,全體學生能踴躍、積極地參與到小組研討中,通過良好的溝通來理解、掌握閱讀學習要點,培養自主閱讀意識與能力。
除此以外,小學語文教師應建立小組競爭機制,讓各個小組成員感受到小組集體榮譽感,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樣優質的授課模式下,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培養學生較強的整本書閱讀能力和良好的整本書閱讀習慣。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寶葫蘆的秘密(節選)》時,教師可以順勢開展對《寶葫蘆的秘密》的整本書閱讀訓練。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或童話人物,想一想為什么自己這么喜歡看童話故事。然后,教師為學生講述本書的作者和寫作背景,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安排學生大聲朗讀教材節選部分及教師整理的本書精選部分,引導學生分組交流“奶奶講的寶葫蘆的故事怎么樣?”“寶葫蘆神奇在哪里?”談一談這個童話里的人物和情節。隨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兩組,根據書中情節展開知識比拼,以互相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加深對本書的理解和領悟,在一問一答間感受閱讀的樂趣。最后,小組成員在小組討論環節分享對本書的理解和看法,回答“如果我擁有了寶葫蘆,我會做什么呢?”“寶葫蘆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等問題。
小組討論與教師講解交叉進行,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結? 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教學設計的不足,不斷探索符合學生實際學情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奠定堅實、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蔣欣.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為何”與“何為”:以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0(10):34-41.
黃明貞.電子書包支持下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探索:以《輕叩詩歌的大門——走近李白》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20(Z1):65-68,80.
作者簡介:李婷(1990.3-),女,江蘇常州人,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