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宋煜 楚艷 王俊瑛 嚴偉慈
摘要:隨著國內大中型企業采購市場的逐年擴大,采購支出已成為大部分企業經營成本的主要份額,面對常見供應商失信行為,構建一個完善的供應商誠信管理體系是企業急需解決的經營問題之一。本文結合目前企業的采購現狀進行總結分析,為企業供應商誠信管理體系建設提出些許建議。
關鍵詞:供應商;誠信管理;體系建設
一、企業采購現狀
隨著合規化管理的逐步推進,招標采購逐漸成為企業采購的主要途徑,并多以公開招標為主。伴隨著快速發展也必然存在一些問題,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供應商的誠信問題。
因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在管理制度上較為嚴謹、誠信度高、項目金額較大、資金結算等方面較一般企業來說更具競爭性,許多供應商對此類采購項目較為感興趣,比較能引起眾多供應商的關注,而面穩定且較高的收益,供應商應以提供更高質量、高效的服務或產品來滿足企業的需求為目的,爭取更多的合作機會,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長久態勢。并在不斷合作中提升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維護市場競爭機制,形成正向激勵的成長模式。
而面對一些供應商的不誠信行為,社會、企業也都逐步制定出了應對措施,如信用中國、企業信用查詢系統等不誠信行為的公示和查詢平臺的啟用,媒體對不誠信行為的報道等。企業也制定了相應的失信行為管理辦法、失信公示等。
二、供應商誠信行為表象
供應商的誠信行為主要有以下表象:
(一)真實有效
供應商提供真實有效的企業資質、業績證明、認證證書、人員資格、勞務合同等,讓評審專家對其資格、能力、水平等做出正確的評判。為簽訂合同等后期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證據證明。
(二)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
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是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維護消費市場正常運轉、保障市場各方利益的重要因素。在投標項目中,各供應商作為投標人應根據自身運營情況、原材料供應價格、市場行情等因素綜合評估進行保證合理利潤的投標報價是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的有效途徑,也是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本條件。
(三)支持評審過程并合法維護自身權利
供應商在投標后應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在對評標結果有異議時應采取合法合規的異議提出程序。如按照招標文件中異議提出程序進行提出,合法維護自身權利。
(四)按約履約
供應商中標后應按招標文件規定簽訂中標通知書、遞交履約擔保、簽訂合同等。簽訂合同后按照招標文件要求或投標文件中的承諾進行供貨或提供服務,保質保量履行合同約定。
三、誠信體系建設意義
(一)維護市場秩序的需要
市場的秩序應是平等、競爭、穩定的,企業有義務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使其向著健康、正能量的方向發展。采購工作牽制著企業資金的最高效使用,故充分的公平競爭才是開展各項采購工作的基礎,我們需要的是越來越公平、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透明的采購。而企業的誠信體系就充當著維護市場秩序的守護神,越完備、越縝密、越合理的誠信體系就越能起到維護市場秩序的作用。
所以,在企業采購的過程中,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來對供應商進行管控,杜絕一切失信行為的發生,降低企業運營風險,鼓勵供應商誠信經營、嚴厲懲戒失信行為將極大推進良性競爭的市場秩序發展。
(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大中型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對整個市場經濟的秩序發展具有導向的作用。建立一個有效的供應商誠信管控機制,營造良好的、和諧的、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是保證企業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面對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良好的企業信譽、優質的服務、高標準的產品質量是企業在行業內保證市場份額的基本要素。而現行市場的特點是具有關聯性的,關注供應鏈上其他企業的誠信問題是在對自身確保誠信的同時所必須要做的事情。
(三)合規化管理發展的需要
合規化管理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重視,從合規手冊、各級規章制度、內控管理體系等合規化標準的確立,企業正在對現象的發生從監管到懲治,或通過正確的思想教育、案例回訪等多角度促進企業管理的合規化。
(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需要
企業在發展的同時,還應關注員工、社區、環境、資源、繳稅、形象、供應商、消費者等諸多利益相關者,在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保證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有時甚至是先保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后再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比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環境污染,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就應停止此類生產、改良工藝、防治污染,并制定一系列的應急預案,杜絕一切污染事件的發生。這時企業必須放棄自身利益,以保護環境為主要職責。
四、體系建設對策建議
(一)完善企業采購規章制度
目前,國內大中型企業均開始逐步實現招投標工作全程電子化,這也是未來采購工作的發展趨勢。電子化的工作模式與傳統的工作模式必然存在不同之處,順應時代發展及時修訂規章制度、操作手冊、合規手冊等,理清采購管理、供應商的管理、監督管理工作職責、歸口管理部門,對企業違規行為和供應商的失信行為進行明確的界定,并制定嚴格的監管、處罰規定。
(二)建立供應商評價數據庫
在企業內部建立供應商數據庫,收錄所有與企業合作過的供應商,錄入其在本企業參與過的投標、中標情況、談判情況、履約情況、失信情況、各項目單位對其評價情況,還可進行某一類型項目的全部供應商排序,年度還可進行獎勵等。還可細化對失信行為進行分類、按失信行為的輕重進行劃分等級評判。也可將這些失信的案例在數據庫中進行宣傳教育,起到警示、借鑒作用。
(三)加強監督管理
監督的目的是為了保障項目、施工現場或某項操作的過程可以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的目的而進行的監視、督促、管理工作。加強監督管理、形成公開的監督機制,真正透明地展示企業的經營、對外合作狀況,將社會公眾納入監督者范疇,主動接受監督、廣泛聽取意見,對企業自身和供應商的誠信都是巨大的考驗,這不但是不斷對自己身進行警醒,也是企業對外樹立形象的良好契機。
參考文獻:
[1]林小燕.政府采購供應商誠信管理體系建設[J].中國招標.2019(50):41-43.
[2]鄭國強.創新供應商信用管理打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J].中國政府采購.2018(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