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和
摘要:目的:探討消化疾病診治中大內科臨床思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消化疾病患者98例為觀察對象,患者收治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6月。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有49例患者。對照組的消化疾病患者予以傳統模式治療,觀察組則予以大內科臨床思維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誤診率及滿意度。結果 在上述三個指標方面,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統計學檢驗組間差異有意義(P<0.05)。結論 消化疾病診治中應用大內科臨床思維,有助于圖稿臨床治療效果,患者滿意度高,對于消化疾病臨床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消化疾病;大內科臨床思維;應用效果
消化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種類多樣,如食管、腸、胃、肝膽、腸系膜等疾病,臨床表現大多為惡心、反酸、嘔吐、腹痛、便秘等。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條件的變化,消化內科疾病發病率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成為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醫學科技的發展進步極大地促進了消化學科的進步,但臨床思維的科學性仍是臨床醫師的基本素質和疾病診治的核心內容。臨床思維即臨床醫師在對疾病進行診治過程中,對疾病現象所產生的分析、判斷、調查、推理及綜合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大內科涵蓋了呼吸、泌尿、循環、消化、血液、內分泌、神經系統疾病等,范圍相對較廣,因此,大內科思維具有整體性的特征[1]。消化內科疾病是內科疾病的一個較大的分支,臨床醫師在臨床診治中需要且應當應用大內科臨床思維來完善診治程序和方案,從而促進疾病診治效果不斷提高。本文選擇消化疾病患者96例,采用分組對比的方式研究大內科臨床思維的應用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8例研究對象中,男57例,女39例;患者年齡18~73歲,平均(51.3±4.7)歲。按照患者入院順序進行平均分組,各有49例患者。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消化疾病,無影響研究結果的禁忌癥。患者精神、意識正常,知情研究并積極配合,本次研究也獲批。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行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的消化疾病患者予以傳統模式治療,對患者疾病進行初步診斷,利用檢查儀器進一步確診。觀察組則予以大內科臨床思維進行治療,內科專家初步診斷患者所患疾病,并且對診斷結果進行初步記錄,輔助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同消化內科醫師意見整合,分析患者臨床初步診斷、儀器確診結果一致性情況。由消化內科臨床醫生分析患者治療的綜合意見,對其開展科學合理的疾病治療。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誤診率,并調查患者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數據。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在臨床治療效果指標方面,觀察組為91.8%,優于對照組的77.6%,統計學檢驗組間差異有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誤診率比較
在誤診率指標方面,觀察組為91.8%,優于對照組的77.6%,統計學檢驗組間差異有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在滿意度指標方面,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檢驗組間差異有意義(P<0.05)。
3 討論
大內科臨床思維是內科疾病診治過程中需要遵循與使用的思維方式,是認識疾病的一種重要武器。利用整體性思維對某一疾病現象進行調查、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從而對疾病的本質進行認知與了解,確保診治高效率、高質量。大內科臨床思維并非要求醫生全面掌握內科各專科全部知識,而是要求其具有廣博的內科知識與扎實的內科基本功,突破專科局限,成為一名優秀的專科醫師,對臨床問題進行正確的分析與把握[2]。大內科臨床思維屬方法學范疇,是內科學與思維學的有機結合,同時也是醫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消化內科疾病屬于內科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學影像設備不斷科學化與先進化的背景下,消化內科的診斷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臨床檢查工具并不能夠完全替代臨床醫師對患者的診治,還要依靠臨床醫生的思維來對患者的疾病做出合理判斷,提高疾病診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消化疾病診斷中合理應用大內科臨床思維,將有助于對患者疾病做出更加科學、準確的診治,提高臨床醫師的操作技能。消化內科疾病的診斷是一門復雜的科學,且患者病情變化多端,同一種疾病可以有多種不同表現[3]。在消化疾病診治中,臨床醫師應用大內科臨床思維,需要具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包括內科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這也是對消化疾病進行診治的邏輯推理和綜合分析判斷的基礎。同時還需要具備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如診察、分析判斷、初步診斷、鑒別診斷、選擇可能性最大的診治假說、驗證假說、最后診斷等。臨床醫師要加強與患者的接觸、溝通和交流,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全面掌握和分析,這是疾病診治線索的主要來源。從臨床資料中篩選最具診斷價值的信息,再依據循證醫學的原則進行深入分析和客觀評價,從紛繁復雜的臨床表現中抓住重點表現進行初步鑒別診治,進而做出合理的判斷、解釋。通過整理綜合,探求疾病的本質,深入理解其發病機制和內在聯系,對患者各方面情況和鑒別診斷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和動態觀察后,做出最終的診治判斷假說并進行驗證,從而明確診斷,減少誤診。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應用大內科臨床思維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效果、誤診率及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大內科思維能有效提高消化內科疾病的確診率,減少誤診情況,提高疾病臨床治療效果,符合已有的文獻研究結果。綜上所述,消化疾病是內科疾病的一種,病變部位與人體各部分緊密相關,而大內科臨床思維具有一定的整體性,應用于消化疾病診治中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康芳.大內科臨床思維在消化疾病診治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9):179+196.
[2]劉長偉.談大內科臨床思維在消化疾病診治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84):50.
[3]王丹鳳,張延.大內科臨床思維在消化疾病診治中的應用探討[J].人人健康,2018(1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