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枝
【摘? 要】初中數學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本身的知識特點是:知識點密集、抽象性強、邏輯思維性強等。初中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采用問題導向法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使數學知識點的歸納、整理更加高效,另一方面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本文首先對問題導向教學方法的內涵、特征、意義進行了分析,接著對課堂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幫助提高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問題導向;教學方法;初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6-0024-02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Education and Sports Bureau of Bincheng District, Binzhou City,China) ZHANG Rongzhi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next, and its own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are: intensive knowledge points, strong abstraction, and strong logical thinking.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us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on the one hand, it can make the induction and sorting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points more efficient, and on the other hand, students'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thinking ability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n explores the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to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Ques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一、問題導向法的內涵、特征
(一)問題導向法的內涵
問題導向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將引導性問題予以提出,并激勵學生全力將之解決的一種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契合新課改要求。問題導向法的核心內容是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在實踐中,教師應對特殊問題所體現出的邏輯性及引導性予以重視,并確保實施策略的正確性,以達成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二)問題導向法的特征
1.高效性。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已經有較多的教師采用問題導向法進行教學,其特點之一就是高效性,采用這種方法相關知識點可以實現快速的整合、歸納,從而學習、復習都可以實現高效性。
2.精簡性。采用問題導向法進行教學時,所設置的問題并非隨意提出的,而是可體現出引導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特征就是層次性、深度、精簡性,等等。同時這類問題也具有一定的難度。
3.引導性。對于相關問題的提出,其目的是啟發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深入思考,引導其自主學習并對數學相關知識點進行完善歸納。相當于通過一把鑰匙開啟了數學殿堂的大門,起到引導和連接新舊知識點,培養和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突出作用。
二、問題導向教學法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激發
采用問題導向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提出問題,接著學生依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自主進行預習、探究,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獲得了充分調動,可更為有效地完成知識的遷移與內化,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運用問題導向法進行教學時,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主動參與,這與傳統采用的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同,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探究,更容易理解、運用數學知識,因此,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三)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運用問題導向法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對疑難問題進行探究、解決,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獲得問題解答的途徑,促進團結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一)夯實基礎知識點
基礎知識的切實掌握是問題導向法的首要階段,同時也是核心問題,這就需要完整掌握、理解數學知識點,只有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因此夯實、完善基礎知識點就是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基礎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所講述《有理數的加減法》為例,該階段教學目標即確保學生對“有理數概念”“有理數加減”予以正確理解和精準掌握,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需做的是幫助學生對正負數、有理數與自然數等有正確的認知,當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后,再進行有理數加、減法的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二)引導性問題的提出
在問題導向法的教學中,引導性問題的設計及提出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確定學生夯實基礎知識以后,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點掌握情況應有充分的掌握,以在強化課堂引領者角色扮演的同時,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其獨立思考。在問題的選擇中,既要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應創設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果切入點是生活化的場景、案例,并配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有助于學生大膽進行聯想、思考。另一方面,問題的提出要具有啟發性,要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這一類問題的提出對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極有幫助。
(三)啟發學生自主思考
問題已然提出,解答為必要操作。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體現的也是對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保持自主思考習慣的有效培養時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同時屬于接受者,需要經由教師引導完成知識的傳承與內化。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在引導其學習的同時,培養其質疑探索意識及數學思維習慣,以使其具備舉一反一的能力,對問題背后所蘊含的連貫性知識進行挖掘、探索、理解、掌握。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并鼓勵學生分組表開展討論,并借助相關資料或書籍的搜檢、查閱,結合教師指導,完善問題解決方案。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平方根》的學習為例,教師可設置遴選自競賽或奧賽等的拔高類試題,供學生進行自主探討和研究,鼓勵其在基礎知識掌握的前提下,進行相關資料的大量查閱,進而促使問題解答獲得滿意效果。
(四)及時的復習、總結
在問題予以有效解決之后,復習和總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其知識點表現出多、分散、典型性、內在的邏輯性等,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及時的復習、總結,有助于學生對知識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進行復習、總結時,教師要嚴格鞏固、測試所學知識點,并鼓勵學生記筆記,對于此類知識點的引導性問題、入門問題進行系統總結,同時嘗試采用提出問題的方法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測試。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八章第一節《二元一次方程》的學習為例,學生在進行相關方法的系統總結后,就可以在其他方程式中嘗試進行使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初中數學教師們普遍采用了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引導性問題的提出,然后圍繞問題將新舊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并在課堂熱烈的討論和分析中尋求問題解決的辦法,充分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優勢,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并通過課后及時的復習和重難點總結,再次強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浦旦君.問題導向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數學大世界,2020(04).
[2]蘇素艷.問題導向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分析[J].才智,2019(20).
[3]張興軍.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J].教法實踐,2019(10).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