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個基本環節,它是學生用來識字的最主要途徑,能夠發展小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加強學生對事物認知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并且獲得審美體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能力培養;閱讀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6-0185-02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Lugezhuang Primary School, Jiaoxi Town, Jiao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LIU Li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and basic link,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learn characters, it can develop elementary students thinking,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cognition of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hrough reading, students can learn a lot of knowledge and gain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guiding students to read in the correct way, and developing good reading habits are all questions that teachers need to think about.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Ability training;Reading level
在如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已經不再沿用以前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主的教學方式,曾經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讓學生吸收,時間久了還會產生厭煩,新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以及新的審美體驗,從而能其獲得提升。因個人的差異、思維的方式不同,每一個學生所得到的學習體驗也不同,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入理解,引導學生對此進行思考,并從中得到感悟,受到閱讀的情感熏陶,從中獲得思想啟迪,使學生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學生興趣
教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由此可知,閱讀對于人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閱讀教學是我們日常的教學中往往被忽略的,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表現尤為明顯。只要談到閱讀,就會使教師與家長感到無奈與苦惱,學生不愿閱讀已經成為當前的普遍現象。基于此,想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先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比如,在《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這兩篇課文中,仔細介紹了爬山虎、蟋蟀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動植物,對于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行,它的“腳”的各種變化,讓小朋友們忍不住對爬山虎這種植物更加好奇,更加善于觀察生活,在講《蟋蟀的住宅》的時候,生動地講解了它的“室內布置”、環境等,通過課文可以讓孩子們對各種動物的房子產生極大的興趣,可以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講講“裝修的過程”,談一談作者是怎么觀察的。通過這一方式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將文章層次理清、理順,抓住閱讀的重點,也學習其寫作方式。
二、構建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是閱讀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出孩子的閱讀熱情,對他以后的閱讀和寫作等會有很大的幫助。想要提升學生閱讀的主動性,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生動的課堂和教學情境對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形成刺激,以直觀內容深深地吸引學生。并且,通過教學環境的構建,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極大興趣。
例如,教學《索溪峪的野》這類的寫景文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結合到文中優美的句子,再配上輕快的音樂、精美的圖片,再加上教師飽含深情的誦讀,撥動學生心弦,使之感受到藝術的感染。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山的那一段描寫時,先讓學生們欣賞一下華山的險峻,先交流一下感受,然后教師也用一個“野”字概括。之后過渡到到索溪峪的山,看過華山奇險的學生自然會急于了解索溪峪的山,會在心中有一個比較,來對比自己的看法以做參考,教師此時設疑引讀可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閱讀本身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善于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夠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展開對文章的研讀,可幫助學生深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其閱讀能力也在會問題探究中獲得強化。
三、強化詞句訓練
一篇文章是由字、詞、句構成,而想要成功閱讀一篇文章,就要將其中字詞句的含義理解,才能實現對文章內容以及寫作思路的有效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字詞句的訓練,在幫助學生理解的前提下促使其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為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引導學生應用已學習的字詞,將其組成自己需要的句子。在針對性的訓練中,學生能夠通過句子實現個人情感的表達。利用此種練習模式,能使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悟作者的情感。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只是開展簡單的教學,而是要利用問題、任務等引領學生閱讀,使學生借助文章中的字句實現對中心思想或者情感的理解,從而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四、教會學生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心理還不夠成熟,不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作用。因此,若是不正確指導學生的閱讀,放任其自主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獲得顯著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在滿足學生個人意愿的基礎上推動其閱讀能力的發展。教師也要對學生的閱讀技巧進行訓練,教會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師應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使學生實現對文章結構的基本了解,也能提前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可自主查閱,也可重點學習本部分知識。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教會學生精讀、略讀等方法,便于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此外,教師也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展開深入講解,并配合相應的訓練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方法。
五、實現讀寫結合
結合讀看、讀寫、讀聽、讀演來拓寬學生視野。小學生年齡較小,喜歡生動活潑、感興趣的小故事,如果把這些小故事剪輯成可愛的動畫,就能讓學生在觀看時讀出、在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領悟,將枯燥無聊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學生也會活躍起來。此種教學模式,更容易被年齡尚小的小學生所接受。
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制作一些這樣的幻燈片、小動畫等,讓學生們在看中學習、看中閱讀,在趣味閱讀中強化閱讀能力。閱讀還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實現個人語言的豐富,可為今后寫作奠定牢固的基礎,所以要將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起來。讀與寫就是互相促進的、互相提高的,閱讀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多讀優秀作品,就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而且高質量的創作,也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同學們做好讀書筆記,將看到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還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創辦黑板報、手抄報等,鍛煉學生搜集與運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的《蝙蝠與雷達》這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用動畫的形式為同學們播放,同學們本身對這些動物就比較感興趣,加上動畫的刺激,會讓他們愛上這種方式,也會更加理解這篇課文,回歸課本,主動閱讀。并且,還要結合與這篇課文相關的文章實現知識的拓展,了解各種其他的小動物以及各種小動物的寫法。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將閱讀內容深入理解,也學習了正確的描寫動作的方法。同時,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有著積極影響。
六、結語
總之,在教學中,要敢于嘗試并且采用多種途徑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促使同學對閱讀的文本產生期待。在此種閱讀模式中,學生的閱讀是主動、自愿的,可保持積極的閱讀心理,也能獲得個性化閱讀感受。在此閱讀中,少了按部就班、人云亦云;多了些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長此以往,能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發現閱讀樂趣,養成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應在實際的教學中積累經驗并歸納總結,找出切實的可行的策略,培養學生們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封振華.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綜合版),2015(22).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