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忠祥 陳國民
[摘 要] 清廉學校建設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杭州市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通過推行三“廉”擊,筑牢清廉思想根基;打好“三合拳”,營造清廉文化氛圍;念好“三字經”,完善清廉制度體系;融入“三法寶”,開展清廉評審活動等舉措,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清廉學校建設活動,為西湖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關鍵詞] 清廉學校;黨建工作;風險清單
清廉學校是指辦學治校中依法依規、各司其職、正義公平,其本質是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包括學校與社會的利益關系、學校與家庭的利益關系、學校管理者與教師的利益關系、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利益關系、教師與社會的利益關系、學生與學生的利益關系等,清廉學校就是要保證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公平正義。[1]清廉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清明政風、清凈校風、清正教風、清新學風建設。清廉學校建設是中小學貫徹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任務,是中小學現代化教育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學校影響力力和美譽度的重要舉措。作為服務西湖教育發展的區域教育業務指導單位,研究院通過讀廉書、講廉事、攝廉影、尋廉詩、唱廉歌、踐廉行等活動形式,初步形成了多維度、全覆蓋、融過程的清廉學校建設體系,建構了清廉思想、清廉文化、清廉制度、清廉活動的多維行動路徑。
一、推行三“廉”擊,筑牢清廉思想根基
思想政治學習是黨的根本性建設,也是研究院建設清廉學校的根基。對教研機構而言,加強政治學習,是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也是清廉學校建設的基本前提。研究院黨總支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貫徹落實從嚴治黨要求,堅持業務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同研究同部署,堅持業務管理和廉潔自律兩手抓,帶好隊伍,管好身邊的人。
一是以讀釋廉,強廉潔意識。以集中學習和自主研學培養學校領導干部的清廉自律意識。研究院通過廉政讀書分享會學習活動,讓全體教師進一步認識到只有經過全面的經常的教育,才能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礎,筑嚴思想政治防線,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此外,黨支部組定期組織教師集中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章》《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增強紀律法規意識。二是以影學廉,尋廉潔初心。以初心使命作為政治本色和前進動力,結合“四史”學習教育,通過展播師德模范教師先進事跡,不斷強化研究院廉政教育主題活動的成果運用,持續鞏固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同時,黨總支認真組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全體教師增強政治規矩意識、大局意識、協同聯動意識。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黨章、《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解放思想大討論、黨性體驗參觀杭州黨史紀念館、學習時代楷模陳立群先進事跡、志愿服務等活動,增強黨員身份自信和使命擔當。三是以行踐廉,履廉潔承諾。落實黨員教師日常教育管理。組織黨員教師參加春訓冬訓活動,開展黨員主題黨日活動和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做好重要節日廉潔自律教育提醒,及時通告違反“八項規定”典型案例,做好廉潔警示教育。
二、打好“三合拳”,營造清廉文化氛圍
我院把物質文化建設與清廉學校建設工作相結合,使“清廉”作為環境文化的基因,發揮環境熏陶人、警示人、教育人的作用。
一是布置清廉文化墻,開辟廉陣地。研究院充分利用學校場館和走廊區域,積極融入清廉文化,形成“可看可學可借鑒”的清廉文化導引墻,在賞心悅目中傳播并根植清廉理念和崇廉尚廉價值觀。清廉文化墻的建成,不僅美化了學院的辦公環境,也營造了濃厚的廉政文化傳播氛圍,讓全體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廉潔守紀教育,使廉政建設入眼、入腦、入心,在心中構筑一道牢不可破的“廉政防火墻”。二是舉行攝影展,營造廉場域。為了營造典雅精致的清廉文化氛圍,黨總支向全體黨員征集了象征高潔清廉品格的“梅、蘭、竹、菊、松”景物特寫攝影作品,黨員老師們在與“梅、蘭、竹、菊、松”親密接觸時,才能發現它們的與眾不同,感受到它們獨特的魅力。三是尋找清廉詩詞,挖掘廉內涵。在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詩詞中,有許多表達廉潔、帶有勸誡意味的詩詞。這些詩詞有的是作者表白自己的志向,有的是警示自我約束,為后人留下許多催人警醒、奮進,充滿正氣的精神財富。為此,研究院策劃開展了尋詩詞話廉潔活動,發動全體教職員工收集了一批具有高潔清廉象征意義的古詩詞。梅的高潔傲岸、蘭的幽雅空靈、竹的虛心直節、菊的冷艷清貞、松的堅忍不拔,每一首每一句都催人警醒、發人深思。
三、念好“三字經”,完善清廉制度體系
打造清廉學校,必須把清廉制度作為根本保障。基于此,研究院全面加強了各級各類管理制度建設,確保學校依法辦學,為清廉學校建設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一是格局要“大”。格局包括眼界見識,大胸懷,全局思維。研究院領導站位要高,要始終堅持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落實“三重一大”議事規則,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落實“五不直接分管”和一把手的末位表態制度。完善研究院的各項議事決策制度,細化操作流程和決策討論方式,提高集體決策的透明度、民主性和科學性。[2]二是落點要“實”。定期排查廉政風險,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并落實相關責任人。一方面,防控廉政風險,樹立“廉崗位”。增強廉政風險責任意識,組織整理黨風廉政建設共性及個性責任清單,查擺問題,落實整改;另一方面,分部門細化,設立“廉清單”。研究院組織梳理部門“小微權力”清單,規范教育、管理、服務各個環節的標準和要求,安排部門負責人認領“責任清單”,增強清廉風險意識,防止教師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3]三是姿態要“低”。一方面,要樹立服務意識。傳承研究院文化,堅持“為教育決策服務、為學校發展服務、為教師成長服務”,建立教研員每周下校指導制度,開展專項調研指導活動。圍繞區域教育改革發展重點和質量提升難點,進行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質量評估、智慧教育研究;優化學校調研方式,堅持集中調研和跟蹤調研相結合,采取多部門聯動、全方位調研的方式,精準指導,提高服務效能;另一方面,強化身份教育。重視對研究員、教研員的身份教育,把“政治過硬”作為合格研究員的首要條件,強調“一個研究員就是一個社會榜樣”“教研員就是一種榮譽,研究員更是一種榮譽”,引導黨員對照黨章黨規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四、融入“三法寶”,開展清廉評審活動
研究院承擔了區域教學業務評比和科研課題立項及成果評審推薦等工作,這些項目事關教師及學校的切身利益,而建立網絡評審系統則是學術清廉的根本保證。研究院于2018年就研發了網絡化論文評審系統,實現了智能化評審。本系統可以幫助申報人在線進行信息的填報,輔助課題申報管理部門管理大量的、動態的、錯綜復雜的數據和信息。
一是融入智能云篩選,提高了論文評審的效度。評委在登錄時需選擇所在法人單位,系統通過單位設置,評委所在單位分數系統自動歸零,不計入評審總分,其余評委分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數,評審結果保留兩位小數,確保評審結果更加公平公正。二是融入智能云匹配,提高了論文評審的信度。研究院構建了多層次的智能化匹配系統,組建了專家評委庫,提高了專家評委的匹配度,實現了評審材料的實時派送。[4]如每組9 位評委,初評、復評一體化操作,系統設置了評審標準以及各檔次獲獎比例,評委提交結果后無法修改,評審結果自動排序,確保評審結果公平公正。三是融入智能云管理,提高了論文評審的精度。每個角色的賬號都單獨配有密碼,每個用戶都可自行更改密碼,信息更具保密性;為了提高作者信息統計的準確性,系統默認設置了申報人的所在單位,確保了作者單位信息準確無誤。此外,由于評審系統網址更新,功能優化,成長支持中心科研部在原有的基礎上分類制作了用戶操作指南,方便各類用戶便捷操作。
教育生態系統的優化,重點在于清廉學校建設工程的有序推進。[5]對教師來說,清廉學校建設讓每個教師生命個體的人格走向健全,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政治素養,而且提升了教師的文化素養;對學校而言,清廉學校建設讓校園里的每一項教育教學活動更具品味、更具溫度;對于區域而言,教育領域的不正之風得到了有效治理,在全區范圍內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教育生態。
參考文獻:
[1]沈其新.清廉精神的四大特性及其影響[J].江漢論壇,2007(6):69-71.
[2]劉赟.改革和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的思考[J].理論探討,2004(1):117-119.
[3]尤苗苗.以“3+1”模式推動廉政風險排查[J].決策探索,2020(18):29-30.
[4]江笑顏, 李棟亮. 多層次、智能化的項目評審專家管理體系構建研究 ——基于廣東科研項目評審專家管理的優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8,第38卷(16):212-217.
[5]徐蔡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生態優化研究[J]. 江蘇高教, 2017, (10):93-95.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