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由于時代的快速發展,教育形式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為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高中化學教學應在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進行積極嘗試,使學生能最大程度從中受益。本文簡要介紹新課程改革,并針對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新課改背景以及教學實踐,淺談高中化學教學需要做出的改變。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教學理念
引言:當今社會環境快速發展,知識正在以大眾難以想象的速度更新換代,如果想要不被時代所淘汰,無論哪一門學科都要需要樹立學無止境的理念,化學亦是如此。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學生光具備對學習的興趣是不夠的,還需要老師引導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使自身能夠全面、獨立、有個性地發展。新課改旨在實現老師引導學生和學生自主學習兩個目的,做到真正對學生負責的課程教育。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課改”的全稱,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教育部于2000年開啟新一輪課改,2013年教育部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工作,確立了2017版高中課程標準。同時,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有序實施選課走班,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比珖鞯仃懤m開始使用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教材。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利用相關教材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成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人才就成為每一個教師應解決的問題,在應對這個問題上教師不僅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也需要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要求以及目標重點是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化學這門學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把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放在首要位置,開設一系列能夠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高中化學課程,通過有層次、可選擇的化學課程,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倡導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根據學業質量標準,評價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教師作為此次新課改的執行者,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遵循新課改標準的要求,做好當下教與學身份的轉變[1]。
一、教學過程的變化
(一)自主選課的變化
對于高中新課改,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學生可以自主選課[2],這既是一大特點,也是一大難點。一方面是高中學生自身的原因。由于高中學生思想還處于學校、家長的保護狀態,對于社會了解并不真切,只是具有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并且對自我未來的人生規劃并不清晰,不知道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因此不清楚選什么課才適合自己。另一方面是家長的原因。現在許多家長期望的未必是學生愿意學的,那么當學生的想法和家長發生沖突時應該聽誰的,這也是一個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學校本身的硬件環境問題,學生想選、可選的課,學校的師資與資源、硬件軟件各項條件是否能滿足學生繁多的選課需求。最后是社會環境因素,學生的選課有時并不能很好的應用于當下社會需要。
就當前而言,要求學生主動地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課程,并且要在實踐活動上做到充分聯系課堂,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更要做好,并且要起到應有的診斷作用,這幾個問題就可以作為判定新課改是否真正奏效的重要表現。
(二)課程目標的變化
根據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具體要求,提出了新的課程目標。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辨別物質形態的變化現象,初步掌握變化的基本分類,也能從微觀層面理解結構、組成和性質的相互聯系,能解釋變化的原因;其次是讓學生明白知道物質是運動的。變化是需要條件的,能夠聯系內因與外因分析化學變化,可以從不通風的角度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并找到規律與特點;再者是要讓學生學會利用證據對物質變化提出合理的設想,能夠分析結論與證據之間存在的聯系,能夠通過相關信息構建合理的模型來解釋與描述物質的結構以及變化;然后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夠自主設計出實驗方案,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去驗證,尊重科學,不盲目相信權威,以實踐結論作為最終答案,培養敢于質疑,勇于實踐的精神;最后培養學生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要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增強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讓學生多多關注社會熱點,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明白化學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瘜W課程目標的變化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和化學思維有著重要作用[3]。
(三)教學觀念的變化
新課程改革首先改的是教學方法,但教學方法改革的重點是教學思維的改變。新課改的最高階段就是老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升級。教師作為課改的基礎實施者,左右著這場教育變革的走向。因此,廣大一線教師一方面需要主動參加教育培訓進修,提高自身的教學實際水平,提高教學專業素養,努力使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體現在教學當中;另一方面以科學、發展的眼光,重新認識與處理新舊教學觀念的矛盾,努力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做好角色更替的各項準備,新課改讓教師從傳統的傳授者變成新時代教學環境下的引導者,讓教師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教學觀念。
(四)能力要求的變化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學習不同的化學,關注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據學生適應現實生活和未來發展的要求,形成化學學科的核心理念。新課改標準更強調教師的教學能力,老師們首先要為新課程改革做好準備鋪墊工作,對于新增加的內容需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它們要弄清,更要吃透。知識的更迭交錯與廣度深度都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地教育,故步自封的教育態度是不能給社會進步和學生的成長帶來積極效果的。
二、目前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學校教學儀器的不足
想要學好化學,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實施好化學實驗。因此,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有一定的實驗設備。然而,部分學校并不重視這一方面的投入,使得化學實驗教學不能正常進行,如有的學校連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以及酸堿中和滴定等一系列基礎實驗都無法完成。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只是了解一些概念,卻并不能舉一反三了解其內層含義,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只掌握了一些皮毛而已。
(二)部分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
盡管現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但是部分學校的化學老師目前還是堅持粉筆、書本、口頭講述的單一教學模式。這樣的傳統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并不能將自己在課本上學習的化學知識和平時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所學知識就只停留在課本表面。從而,讓很多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留下一些感觸,認為自己學不懂化學,也不知道化學到底有何用處。
三、高中化學教學的改進
(一)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老師與學生并不是簡單的傳授與接受知識的關系,它是雙方互相傳遞信息的關系。目前就有些老師被“教師”這個詞束縛住,思想過于呆板,不知道學生的想法,認為已經和學生們有了代溝。其實這很好解決,只要老師們換位思考,將自己當作學生,從他們的觀點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們的真實想法,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著想,關心他們,熱愛他們,就一定可以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溝通?,F在的學生往往是從興趣出發,對哪個老師印象好就喜歡他,不排斥他,就愿意上那個老師的課,并樂意鉆研。所以老師想要學生們喜歡上化學課,就需要注意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以及在課堂上,讓學生們體會到的親切感,與學生構建和諧相處、互相理解與尊重、互相學習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該把握課堂之余的短暫時間,與學生溝通交流,以此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果教師在課后放下架子,與學生談日常,耐心的解答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上的問題,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經常鼓勵表揚他們,那么學生會更愿意接受他所傳授的知識,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同時也增強了教師們的教學動力,這是一種良性循環。課上是師生,課后是朋友,這會大大增進學生與老師之間融洽的關系。
(二)結合化學實驗理解理論知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為了改變我國當前教育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性學習?;瘜W是一門既特殊又有趣的學科,其中穿插著許多豐富有趣的化學實驗,并且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理論知識。如果單單從教材上書面的理解出發,會造成學生枯燥的學習氛圍,因此結合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現如今的學生并不局限于刻板的書本學習,他們更喜歡通過新媒體,通過動手操作來學習,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操作演示實驗,或者通過多媒體教學,這樣既可以將靜態的學習變為動態,更能讓學生喜歡上化學,從而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理解更為透徹。
(三)增加豐富的課外實驗
事實上,新課程改革是一種在傳統教學觀念上做出的變革,它需要化學教師在原本的教授過程中著重提高學生發展的整體性,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新理念,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從原本的教授者轉換成學生學習發展進程上的引領者。教師的任務不再只是為了完成基礎教育的課程任務,更應該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組織學習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學習的主導性,在注重學生各方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學生的獨立個性發展,并針對性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創造力的培養,教師要逐步從“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轉變,既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情感提升,又能積累到實質性的知識,主動引導學生參加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來[4]。
因此,將課堂中的實驗延伸到室外和生活。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走進平常的現實生活,觀察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化學現象,比如溶洞和丁達爾效應等;可以激發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趣,對于鞏固基礎知識、培養創新創造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四)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是希望學生從現有經驗,結合實際情況,對書本知識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自己親身實驗獲得對新知識的感受與理解。
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這個時間要比以往更甚。尤其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設置一些合理且有利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還能鍛煉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互相體,在相互學習、競爭中一起達成教學目標,真正做到教與學的雙向見長。
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任何學科都應該更新觀念,化學教學更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在老舊的教學方法上做到改變以及創新,以最有效地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構建更高效的學習環境,讓化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滿足不同學生對化學學習的個性化要求,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理論知識,并且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更注重突出化學學科的特色,更注重化學作為一種應用型學科在解決與生活、社會相關問題中的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
[1] 何昊.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新課程(下),2018,(11):94.
[2] 李娜.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國普通高中選課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3] 金聰楠.基于高中學生化學思維品質勘查的教學策略研究[D].延邊大學,2017.
[4]詹瀾.高中化學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J].情感讀本,201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