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玲
【摘要】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國家教育部對于學生語文課程素養教育教學的逐漸提高。由于語文課程是一門時代背景十分久遠的課程,所以語文課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更新也不斷的在進行。而新時代背景下對于語文教學的要求是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是十分重視的,所以要求語文課程教育教學既要在課堂設計上充分展現教師順應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教育教學理念,而在學生課后作業上也要以學生自我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進行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作業設計;自主性培養;方法創新
引言: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初中是一個個性不斷發展的階段,學生的想法開始不輕易受他人或事物的影響,對于周圍事物都有的獨特的想法。而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審美鑒賞能力,優秀中文涵養的一門課程,尤其影響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初中語文課程計劃當涉及從散文,小說,古文等文章的鑒賞,學生能夠從語文課的學習當中間接的從書本當中感受到世界萬物。本文就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策略為主題,對當下初中語文課對學生素質培養的具體內容與現存問題,與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創新策略進行探析,推動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二,語文課對于學生素質培養的具體內容與現存問題
2.1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與運用能力
首先,語文課程的進行需要學生閱讀大量的優秀課文,而課本編輯者會選擇符合學生年齡段理解能力與鑒賞能力的文章,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于寫作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要以引導與培養學生積累優秀語言運用方法作為教育教學目標的一部分。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一些語文教師在布置積累方面的作業時,喜歡“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不僅在板書上陳列大量優美詞句,在課后作業設計上也總是以學生謄抄記憶為主要作業設計。而這樣的作業設計,雖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記憶作用,但是機械性的謄抄無法讓學生高效自主的去積累優秀的語言文字與運用技巧,在方法上缺少靈活性。
2.2培養學生的情感體會與文化理解能力
其次,語文作為一門促進學生多方面素養提升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的情感體會與背景文化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培養作用。比如通過歷史故事的學習能夠體會到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現狀與人物內心情感,并從思想上發生跨維度的對時代的深思。而通過文言文或是古詩的學習,又能體會到不同文體帶來的不同韻味,不同字句帶來的不同情感。但是一些教師對學生的情感體會與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僅僅止步于不斷地去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韻味。但是,現實情況告訴我們,要求學生從不斷朗讀中體味課文文化韻味與情感不僅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沒有明顯作用,反而會在無意當中使學生對于閱讀產生排斥感,在方法上太過死板,沒有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作業設計的合理性。
2.3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建立
在語文課本的設計上,編輯者一般會選擇意識方向正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章作為課本內容,從而利用語文課的條件,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所以在一些課文的背后恰恰能反映出時代的特征以及社會的發展,還能體現出優秀美好品質的存在與對優秀作為的贊揚。在這方面的培養目標,現如今的語文教育教學并沒有很好的實現這方面的培養目標,對于課文的講解與作業的設計僅僅局限于課本之上,局限于課堂之中,沒有很好的將教育與現實進行有機的聯系。
三,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創新策略探析
本文以部編版語文課本為例對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創新策略進行探析。
3.1分享式積累,促進自主思考
在學生的語言運用與協作能力的培養上,課文對學生起的是一種示范作用,課文當中作者是怎樣運用優美的詞句對事物進行描寫的,是需要學生自主的去把握的。所以在作業設計上,不應當傳統的讓學生對優美詞句進行機械的謄抄積累,這樣的方法對于學生的語言運用與協作能力的培養作用不明顯。應當以促進學生自我思考的進行積累。例如,當上完《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穿插景色描繪內容的課文之后,從學生的角度進行作業設計,讓學生在課文當中摘選自己喜歡的描繪方式,與詞句的運用,并照抄下來,回歸課堂之后與同學們進行討論分享,要求學生分享時脫離課本。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起到了培養學生自主積累的能力,又促進了作業設計的靈活化。
3.2情景體驗,促進情感與文化體驗
不斷的朗讀課文,對于學生對課文的情感與文化體驗能力的培養作用并不明顯,所以在作業設計上可以鼓勵學生對課文故事進行情景再現。例如在《春》這篇課文講解過后,鼓勵學生課下將課文中講到的“小草從地上鉆出來”,“各種花逐漸開放”等課文中描寫出來的景象尋找出來,并拍攝下來,回到課堂上之后,鼓勵學生拿出自己拍的照片,并讀出相應的課文內容,深化學生對于文字的想象能力。除此之外,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表演,錄音等方式對課文進行情景再現,對于學生的槍桿與文化體驗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效的。
3.3結合社會事實,引導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
當講到關于美好品質的人與故事的時候,教師在作業設計上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尋與課文內容相符合的現實故事,并在課堂上分享,或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與生活,對感受到的中心思想進行寫作與表達,這種聯系社會實際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作業設計應當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目的,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紅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8(07)
[2]王兆偉.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作業改革淺論[J].中學課程輔導,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