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斌
【摘要】我國是一個法制化國家,通過構建法律體系,明確社會運行的規則。其中民商法是法律體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具備公平、公正以及公開的原則,可以嚴格約束并規范經濟行為,保障公民的財產安全,也能夠有效落實社會福利的制度,促進社會公平穩定的發展。比如在民商法中的公示主義、責任主義以及強制主義等,均是對日常交易安全的一種保護體現。本文闡述了民商法和交易安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民商法在交易安全保護過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提升民商法對交易安全保護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民商法;交易安全;作用;保護策略
人類的日常生產、生活均離不開交易,為了能夠更好地規范交易的相關行為,保證交易的安全性。民商法明確規定了在交易過程中,公民的相關權利和義務,以更好的維護我國商品經濟貿易的秩序,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的平穩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交易也從面對面的交易轉變為網絡交易,與之相關的各類安全問題開展凸顯。因此就需要加強研究民商法的相關規則,不斷對其進行完善。
一、民商法和交易安全的概述
1.民商法
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的結合,民法主要以財產法和人身法為主,如人格法、物權法等,商法主要圍繞保險法、企業法等。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很多活動都是混合的,這也為民法和商法兩者的混合使用奠定了基礎。總體而言,民法和商法兩者互為補充、互相結合,且對保護商品貿易安全以及調整商品經濟關系具有重要意義[1]。
2.交易安全
交易通常是指轉移或者是劃定某種財產的權利。與之相關的利益者需要履行和財產相關的義務,在法律中屬于有償性的。在實際交易環節,想要確保交易的成立,必須要保證持續行為以及履約行為的合法性。從交易的性質以及目的角度分析,商品的交易過程可以被看成買賣行為、債權行為等,但不包含轉贈以及繼承。安全指的是整個交易環節的合法性,相關主體是否按照約定履行自身的權利以及義務,整個交易是否穩定。交易安全具有兩大特征,第一動態化,即是指即使交易完成后,也會對交易人后續的利益進行保障。第二保護對象具體化的相關特征,是指在交易環節,交易人想要受到民商法的保護,必須要保證整個交易是合法的、穩定的,要保證無過失和善意行為。善意行為即是交易人無行為不端正,交易的目標是具體的,行為是善意的,是積極向上的,在出現風險之后,會勇于承擔損失。無過失即是在交易環節沒有任何的不良記錄,非誠信交易記錄。
二、民商法對交易安全保護的體現以及作用
1.民商法對交易安全保護的體現
民商法中的公示主義、責任主義、強制主義以及外觀主義,均可以對人類的交易安全起到保護的作用。民商法中公示主義是對交易行為保護的重要內容,其是指一些民商事的主體,必須要對營業過程中的事實以及相關利益進行公示,告知相應的利益主體,以保護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責任主義是從責任的角度對整個交易的安全進行保護,明確雙方的責任以及賠償的范圍。比如在公司法中,就明確劃分了公司董事、股東等人員的權利和責任,這樣便于相關人員更好的履行自身的職責,且一旦出現違規現象,就可以按照責任對涉事人員進行處罰。強制主義是指法律具有強制性,對于交易環節出現的違法行為,相關部門的人員就應該按照法律的規定對違法人員進行處置,比如在公司法中,就明確規定股份公司的成立必須要得到國務院的批準,這就體現了國家對貿易市場的規范[2]。外觀主義,即是在交易過程中的一些票據和證明,這些可以較好的保證整個經濟交易的安全性。比如在票據法中就明文規定,票據必須要嚴格的按照標準記錄,有效的劃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這樣才能夠保證票據的實效性。
2.民商法對交易安全保護的作用
第一,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民商法是維護交易安全的基本法律,在該法律中的公示主義和責任主義都有規定交易主義要及時將交易的重要內容進行公示,并基于公司法對公司中各個股東、董事等責任進行劃分,這就是對交易主體責任和權益的一種維護。以網絡交易為例,根據民商法的規定。網絡商戶必須要在網絡中上傳商品的信息,比如商品的質量、數量、規格等,這就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一種保障。第二,有利于對交易各主體行為進行規范,無論是公示主義、責任主義還是強制主義,均是對交易各主體行為的一種規范。以強制主義為例,通過法律的強制性明文規定在交易環節的一系列要求,一旦違背了法律的規定,就要對該類人員進行處罰。這就提升了交易各主體犯罪的成本,也對各交易主體的行為進行了規范。依舊以網絡交易為例,在網絡交易的過程中,明確了經營者需要承擔的義務,并制定了消費者公益訴訟規定,以保障網絡消費者的權益。同時,對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了規范,以防止消費者隱私被泄露。第三,有利于保證交易的公平公正性。根據公平交易的相關定義,在交易環節,消費者可以利用足量的貨幣來交換等價的商品或者是服務,這是對交易是否公平的一種判斷依據。當然,除此之外還會包含交易是否具備自愿性。如果存在強制性的情況,就會判定為交易不公平,也會根據相關法律條文對該交易合理進行處理。
三、提升民商法對交易安全保護質量的策略
1.完善責權界定內容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日常交易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民商法中的責權也應該進一步明確。首先需要利用公示制度,明確權責主體的交易機制,通過公示制度對雙方進行監督。比如在整個商品交易中,交易主體是核心要素,民商法就要從交易主義出發,明確約束各方的權利和責任,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障交易的安全。其次要將責任主義原則貫徹到民商法中,讓每一個交易的主體都能夠對自己的行為意識進行完善,并對其合理規避。比如證券法中關于責任規范不清晰的問題,就需要對相關內容進一步進行補充。公司法中,在規定董監事職位時,也并未清晰的劃分崗位職責,這就影響了整個交易環節的安全性,這部分也應該完善。最后在網絡交易環節,應加大管理虛擬平臺的用戶,對商家、用戶的真實信息進行核實,這樣才能夠保證整個交易的公正性。且應在民商法中承認網絡主體,明確規定這些主體在法律中的地位和責任,通過技術對這些主體的電子身份進行核實,并公開確認結果。
2.提升誠實信用交易安全在民商法中的地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法律制度以及相關體系在不斷的完善,與之相關的誠實信用交易也得到了擴充。然而在實際的應用環節,仍然會存在一些問題。故就需要加強分析民商法,重視誠實信用交易安全,從本質上發揮出誠實信用交易的功能。其次針對失信人員,我國要加大懲處的力度[3]。比如目前我國還停留在批評教育為主,這該方面還應輔助司法措施,加大懲戒力度。比如對于嚴重的失信人員,要追究賠償,還要進行教育,將教育和司法相結合,以幫助這類人員正確認識自身的問題,營造良好的社會交易氛圍。
3.加強民商法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
信息技術的到來,使得人們進入了互聯網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傳統的交易形式逐步轉變,網絡交易成為人們日常交易的一種重要的方法。但網絡交易屬于虛擬交易,消費者的隱私無法得到保護,必然會阻止網絡經濟快速的發展。比如在網絡平臺中,消費者登錄網絡平臺進行消費,而相關的商家或者是平臺就可以瀏覽到消費者的相關信息,將這些信息進行利用,則可以實現二次營銷。但實際上這種行為就違反了消費者的隱私權,甚至有些平臺和商家將消費者的信息進行泄露、販賣,這就極易導致隱私被不法分子利用,出現一系列的違法行為。因此,為了能夠保證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必須要在現有的民商法中,規定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提升一些不法分子或者是商家違法的成本。同時,還要強化民商法的執行力和約束力。相關部門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以國際網絡貿易相關制度規范為依據,結合實際的情況,建立規范的網絡市場,完善網絡交易制度,加大懲處力度,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易氛圍和空間。
4.調整網絡交易中的民商法法律規范
網絡交易是當下交易非常基礎且重要的一種形式,其打破了傳統的面對面交易存在的局限性,也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但是網絡交易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安全隱患的。比如網絡具有虛擬的特征,在此環節就極易出現身份不明,權責不履行的情況。如果還沿用傳統的民商法的具體保護內容和措施,那么必然會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疏漏,影響網絡交易的安全發展。因此在未來,民商法就要從網絡交易的實際特點出發,對現有的法律不斷地進行規范和調整。可以先調查,了解網絡交易存在的不安全問題,根據這些問題尋找民商法中存在的漏洞,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
在商品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只有保證好交易的安全性,才能夠營造公平、公正、和諧的交易氛圍,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在整個交易安全保護中,民商法起到了重要的約束、引導作用,必須要結合當下的經濟形勢,不斷的完善現有的制度和規范。比如明確好各方主體的責任,落實好交易保護的原則;提升誠實信用交易安全在民商法中的地位;加強民商法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調整網絡交易中的民商法法律規范等,只有提升民商法完整性、執行力,才能夠避免在交易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推動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柴廣.民商法在網絡安全交易中的權益保護作用分析[J].法制博覽,2021(16):70-71.
[2]趙霖.民商法在交易安全保護中的應用——以互聯網交易為例[J].法制博覽,2020(31):40-41.
[3]倪俊卿.消費者信息權的民商法保護方法研究[J].法制與經濟,2020(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