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平 張春艷 周莎
【摘 要】 隨著新一代IT技術驅動財務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財務共享作為現階段降低運營成本、擴大規模經濟效益、加速財務轉型、實現價值創造中成效最卓著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集團所認可。然而,財務共享平臺從開始建立到平穩運行進而實現價值創造并非一蹴而就,其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也因實施階段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文章以華為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2005—2019年的相關財務數據為樣本,深刻剖析華為公司財務共享不同時期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以期通過華為公司財務共享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的示范作用,為更多企業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財務共享; 集團企業; 財務績效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1)19-0014-06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眾多企業不斷加快國際化步伐,開始建立海內外分支機構,這一過程也使得傳統財務模式凸顯諸多弊端:運營成本增加、財務風險提升、企業管控難度加大、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制約了股東的知情權,不利于重大決策的制定,企業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由此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管理模式來推動大型企業嘗試財務轉型和流程再造。在理論與實踐雙重因素的推動下,財務共享中心應運而生[ 1 ]。
財務共享作為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外學者針對財務共享進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論層面對財務共享的定義、作用及經濟效果進行探討。財務共享服務是通過在一個或多個地點對人員、流程和技術等核心因素進行整合[ 2 ],把集團各分支機構的財務數據全部轉移到共享中心,利用大數據和云技術手段,對所有有效數據進行具體分析和戰略布局,為企業財務提供針對性服務[ 3 ],發揮規模效應,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促進核心業務發展、整合資源實現戰略支撐(Andersen,1997;Lusk,1999;張瑞君等,2010)。財務共享中心能實現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加速信息傳遞(任潔,2015),減少人員重復配置(李桂和李笑琪,2020),進而優化自身服務(Fiserv,2014),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與此同時,隨著財務共享的實施,財務合規性及風險管控度不斷加強,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提高,推動企業財務部門工作效率的提升(邵新智,2016;Xiao-yuan CHEN,Jia-yu BI,2018)。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并實施有效的績效管理機制,有利于企業財務工作實現轉型升級,促使財務人員對自身工作內容和目標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進而發揮共享中心的一系列優勢,為企業內外部客戶提供穩定的優質服務(張慶龍等,2012;劉娟,2017)。綜上所述,財務共享中心的有效運行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發揮優勢,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然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從開始建立到平穩運行進而實現價值創造并非一蹴而就,其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是否與財務共享平臺建設的進程有關值得探討。
本文以中國經濟轉型、信息技術發展的現實環境為立足點,選取華為公司2005—2019年的相關財務數據作為樣本,通過比較華為公司財務共享不同時期財務績效的變化,發現在財務共享平臺建立初期,由于資本投入較大及員工適應期的存在,企業財務績效會產生一定幅度的下降,隨著過渡期的消失和規模經濟效應凸顯,企業的財務績效開始穩步提升。本文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財務共享平臺的作用效果,為計劃實施財務共享中心的企業集團提供參考。
二、財務共享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財務共享平臺將財務領域易于標準化的財務核算、資金結算等基礎業務進行整合、流程再造,從而達到加強集團管控、統一規范標準、降本增效的目的,解決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組織重復建設、效率低下、標準不一致、管控薄弱等問題。同時,考慮將智能技術深入應用于財務共享領域,為管理者提供及時精準的價值優化和信息服務,實現價值創造。財務共享平臺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主要分為建設初期階段、平穩運行階段和價值創造階段。
在財務共享平臺建設初期,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管控的有效性在短期內很難發揮出來[ 4 ],加上財務人員對共享服務這一新型的工作模式不能完全適應,甚至存在部分抵觸情緒和心理障礙,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隨著企業財務流程的不斷完善,員工熟練程度不斷提升,以及共享模式在集團企業內認可度的增強,財務共享邁入平穩運行階段。財務共享中心能夠充分利用和發揮信息系統集中部署、高效節能、降本增效,尤其是信息共享、數據共享的優勢,實現統一、集中化處理,提高工作質量,提升工作效率;財務共享中心把分布于不同地點的資源和業務集中起來,降低基礎性、重復性工作,精簡從事基礎核算工作的人員配置,調整從事其他高附加值財務工作的人員結構,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標準化的流程管理使企業資金得到合理的調配,最大限度地節約了企業的資本成本。
以“大智移云物區”等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財務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財務從守護價值向創造價值轉變。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成為企業的財務數據中心,推動財務人員轉型[ 5 ],融合管理會計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如果配套條件成熟,企業還可以利用財務共享中心對外提供商業化服務,獲得經濟效益。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仍然以成本為中心,將業務活動和管理過程進行合并,消除不必要的工作步驟,以此獲得規模經濟效益,還不能達到以市場形式參與競爭、對外提供商業化服務的階段。隨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向更高層次發展,將逐步從傳統的成本中心定位轉向利潤中心,對外輸出商業化服務。
三、華為公司財務共享對財務績效影響的案例研究
(一)華為公司財務共享進程
1987年,華為公司在深圳注冊成立。1998年,華為公司將市場拓展到中國主要城市。1999年,華為公司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研發中心,并把觸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場歐美。隨著規模的擴大和分支機構的增多,傳統財務模式的弊端日益顯露:各個機構獨立核算,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以及受到會計人員主觀偏好等因素的限制,會計核算的規范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加上地域等客觀因素,導致會計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大大降低了運營效率,制約了財務管理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