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曉玲

摘要: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現階段我國為了給人民增添福祉,滿足人民自身發展的舉措。人的發展并非單一的,而是包含著多個方面的發展,實現人的發展需要多途徑、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以人的全面發展的的內容為依據,現階段應該立足實際,在滿足人們的需求的基礎上,探討如何實現人的完全發展。
關鍵詞:十九屆四中全會 新時代 人的全面發展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自建黨以來,黨一直致力于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F階段,在為民謀福利、促發展方面,大力打造“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工程;大力發展公益事業,保證人民文化精神需求得到滿足。通過民生保障項目,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使人有不斷產生更高的追求,促進自身的發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概述
“人對世界的任何一種人的關系——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直觀、情感、愿望、活動、愛……是通過自己的對象性關系,即通過自己同對象的關系而對對象的占有,對人的現實的占有?!痹诂F實生活中,人有低級和高級的需求。在生產技術水平低的階段,人們根本顧不上更高層級的需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勞動不僅僅能提供物質資料解決溫飽問題,還能使人在藝術、哲學、音樂等領域發展自己的才能,人們在勞動中能實現自我價值。這時勞動成為人的一種享受,人得到了發展。勞動是人的本質屬性,在人的發展過程中,人的勞動能力不能忽視。在人的能力的發展中,體力和智力是相得益彰,融會貫通的,共同促進著人的全面發展?!叭说膫€性的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最高標準?!痹谌说耐耆l展中,個性的發展占據重要的位置。馬克思認為,“個性得到自由發展……個人會在藝術、科學等等方面得到發展?!辈蝗葜绵梗说膫€性的發展越全面,發展階段和狀態越高、越好,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也就談不上是一件多艱難險阻的事。人生在世,生存也好,死亡也罷,不管處于人生的何種階段,都是以社會關系來相互聯系著的。除去通過保障人的物質生活,發展勞動技能來發展人,鑒于人的這種社會屬性,人可以依賴多樣化的聯系,不斷擴大自己的交友圈,斬斷一切因地域、分工、民族、文化等交往造成的交往阻礙,善用多樣化的社會關系網來發展自己。
二、新時代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踐路徑
(一)高質量與更充分就業并重,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1.實施就業優先政策
就業是民生之本,通過就業,人們可以獲取生活資料,保證自己的生存。就業不是一種單邊活動,而是雙方或者多方的社會性活動。在這種社會性的活動中,人與人之間會結成一定的關系,活動也會越來廣,不斷充實和擴大人的交際圈和就,豐富人的閱歷和社會關系,使人不斷地發展與成長,完善自我的方方面面。政府優先發展就業,鼓勵廣大人民投身于就業的隊伍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人們的勞動技能;建立一個網絡的就業平臺以兼顧城鄉的就業,實時匯集、更新和發布就業信息,使人們可以快速便捷地實時獲取就業信息。由于各地自身資源存在差異,各省市可以根據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區的資源條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滿足人民的就業所需,也使得人在勞動中增強自身發展的動力,更好地實現自我的完全發展。
2.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
基本公共就業服務要堅持統籌城鄉、促進均等,加大公共資源向農村、貧困地區、重點群體傾斜力度,保障各類服務對象獲得就業機會均等;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免費提供勞動用工政策和就業創業法規咨詢、相關扶持政策受理,發布人力資源供求、職業培訓、見習崗位等信息,進行職業介紹、創業開業指導等。打破地域分割、城鄉分離的格局,整體推進公共就業服務,突破用人單位原本的服務范圍,客觀、公正地對待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企業。在公共服務包含和規定的內容之下,緊扣勞動者就業創業的各個階段,對達到標準的個人和單位給予政策的幫扶。政府部門要打破傳統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利用網絡技術建立一個新的平臺,這個平臺集信息采集匯編,數據共享,信息實時為一體,拓寬信息的渠道,完善就業信息的發布,規范相關業務的辦理,通過大數據分析平臺共享資源,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3.共筑職業平等意識,營造公平就業環境
人生而享有發展自身的權利和機會,如何實現人的發展是任何社會都無法逃避的問題。人的本質完全屬人,就是人的完全發展。勞動是人的一種本質,在現階段仍有很多因素阻礙著人的勞動能力的發揮。為了發展人的勞動能力,使人的勞動能力得到更好地發揮,必須要破除那些妨礙勞動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的不平等對待,形成職業平等意識,保證人人都有平等、公正的就業的機會。加快法治進程,用更加完善的法律條文保障各類人員在就業中待遇,維護各類人員公平就業的權利和機會。破除區域地域的就業壁壘,在城鄉實施一體化的就業政策,做到兼顧農村多余的勞動力和城鄉失業者。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創造一個公正的就業環境,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二)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必須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教育事業要抓好,讓人民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稱贊叫好。首先,摒棄傳統的不合理的教育理念,代之堅持與踐行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如,創新發展的動力觀與系統觀、教育優先發展的基礎觀、容錯糾偏的過程觀,在教育事業中融匯貫通新發展理念,促進科教改革。其次,要謀求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優化教育事業的布局,激發教育體系的活力。最后,要大力發展鄉村義務教育,發展鄉村學前教育,統籌配置城鄉師資,有主次地向鄉村傾斜,打造一支優秀的鄉村教師隊伍?!缎浴分兄赋鋈说淖杂扇媸侨说捏w力、智力以及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的教育是所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教育事業尤為重要,不能不把它放在社會建設的第一位,必須注重教育事業的發展,竭力支持教育事業,堅持人本的育人理念,培養不同素質和多種能力完全發展的后備人才。
2.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各級教育高水平發展
現階段,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農村教育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仍比較突出,我們要堅定不移地統籌城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鄉村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健全學前和特殊教育以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制,完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要解決教育中的這個發展短板,政府等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大力推進教育的一體化,打破城鄉等地域的局限,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合理兼顧教育資源,合理分配學校布局,著力打造教育發展的新格局,使大中小的教育事業得到高質量的發展,使人更好地享受發展成果,滿足人們受教育需求,豐富人們的非物質需求,提高人們內心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文化涵養,使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完善和發展自身。
3.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和人性化
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既然是一種途徑,那么就必須利用好這一手段和途徑。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樣,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增添時代色彩,從而使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新的發展。當前,為了發展教育,促進人的發展,可以借助信息化,打造智能化的數字校園,一改以往的教育和學習方式,在助力學校工作提質增效的同時,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和資源。通過智能化的現代教育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性學習,滿足當下個性化的發展需要,彰顯教育的人性化,也是對全面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突破。
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因素促進或阻礙其發展,它的發展也是包含多個方面的發展。人的非片面的發展,是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發展個性和能力,拓展自身的社會關系,使自己能夠自由自主支配自身的過程中實現。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04.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8-219.
[4].三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12/06/ content_5346292.htm.
[5].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