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平 張琳琪 夏紹靈 任瑛 彭進
摘要:停課不停教不停學,非常時期,全國高校有序開展了大規模在線教學。教師多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中國大學慕課、超星學習通、騰訊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被廣泛使用。老師們依托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以保證學生在家“有學可上”。《有機磨具制造》課程作為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網絡上可利用的成品資源較少,因此需要任課教師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優勢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以保證線上教學的質量。本文就以超星學習通和騰訊課堂教學平臺為依托,以《有機磨具制造》課程為例,闡述如何運用“學習通+騰訊課堂”開展網上教學,并結合教學效果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給網上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線上教學 課程建設 教學實踐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給教育改革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如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混合式教學結合了學生線上學習與教師課堂面授。線上資源使學生學習變的隨時、隨地,同時還能在固定的時間與老師和同學們面對面地進行課堂互動。但是突發事件讓課堂面授難以實現,在課程組的探討下最終決定以“學習通+騰訊課堂”的教學模式開展網絡教學,這兩個平臺能夠較好地互補。學習通上可以展示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測驗等,騰訊課堂則可以取代正常情況下的課堂,兩者的結合可以高效、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
1.平臺功能分析
學習通App是一款面向智能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用戶打造的課程學習平臺。該軟件的線上教學模塊功能齊全,教師可以創建教學空間,進行課程建設和教學管理,開展混合式教學;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課程資源,實時與老師溝通。所以總結起來它最大的優點在于教學資源的分享、學生的討論跟帖、教學測驗的展開。同時它的數據處理功能也能幫助老師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活動都可以在平臺中展示或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
騰訊課堂是一款可以用于直播的平臺,可以視頻、音頻直播,還可以課程回放。討論區方便師生隨時在線互動,簽到功能幫助老師了解同學實時在線聽講情況。同時,騰訊課堂還可以分享屏幕、播放系統里的音頻和視頻。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的傳統面授課堂。
基于以上兩個平臺優勢,利用學習通讓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而騰訊課堂則取代面授課堂,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如檢查預習任務、重難點講解與練習、學生展示等活動。
2.網絡教學模式的構建
2.1學習通平臺建設
學習通是一個服務教學的平臺,猶如一間空房子,在使用之前要備置各種生活必須用品,即學習材料。雖然網上資源豐富,但筆者所帶課程《有機磨具制造》可用的成品資源很少,大部分的學習材料需要全面建設。本課程組發揮自身優勢與專業特色,按照教學計劃進行資源的收集、整理,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視頻的錄制、教學檢測的設計等工作。本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超硬材料及制品方向、磨料磨具制造方向是全國高校中唯一設點的專業方向。由于專業性強,本課程在學習通中呈現的教學資源大部分為原創,大致包括文本資源PPT 50個,教學自制微視頻20個,教學討論10個,以及教學小測25等各種資源,課程打開累計次數:923360。
2.2課程設計思路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將騰訊直播課堂與學習通平臺內容相融合,突出線上學習資源對直播課堂的輔助、擴展和深入的作用。直播課堂學習重點是在學習通線上學習的輔助下進行重難點講解和學生成果的展示等。視頻設計短小精悍,極其適合利用碎片化時間。教學過程分為課前學習通預習、直播學習、課后學習通加騰訊課堂回放鞏固三個階段。
課前,老師根據課程標準,通過學習通將電子教案、PPT及優質的教學微視頻、精選的網絡學習視頻等數字資源上傳至平臺,并發出通知讓學生觀看學習。預習結束后要完成小測驗,檢測效果。可用預警功能,提醒督促未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完成。
課中,即騰訊直播課堂上,教師利用各種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設計活動防止學生離線,如點名回答問題,搶答加分等。直播的重點是課前預習的解惑、教學內容中重難點的講解,以及一些實操內容的展示等。教師也可以根據章節的內容特點,設計一些項目,讓學生以小組或是個人去做調查和研究,進行課堂展示。直播課堂的宗旨就是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和深化,具體教學活動設計可各種各樣。
課后,學生可以在學習通復習課件和回看視頻,鞏固所學內容。老師可通過學習通發放作業或是測驗學生學習效果。
2.3教學管理與評價
學習通能夠快速完成各種提醒、考勤、成績統計、學習過程監督等工作,為優化教學評價提供數據。教師要科學合理地使用平臺中的管理功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自身工作效率。
本課程使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時學習的占比。利用平臺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以多元一體的考核方式,綜合考慮學生在線學習的表現。在線學習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時長、在線測試、課程作業、在線提問、學習反饋、課程論壇以及問卷參與等多方面表現,相關成績記錄均有據可查,評價客觀合理。直播的課堂表現評價主要是學生問題回答、主動提問、各種課堂展示等。同時騰訊課堂也提供記錄直播課堂表現的一些功能,供教師參考。教師也可以考慮給學生激勵加分等。
2.4教學過程示范
有機磨具本學期教學對象是17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本校該專業一共有240名同學。課程資源形式豐富多樣,有專業的學習資源微視頻,有完整的PPT呈現教學重點和難點。磨具配方設計是本課程的核心,也是本課程所有章節內容的綜合應用。用磨具配方設計為例,進行教學過程示范。
教學內容:磨具配方設計,教學目的:運用配方設計的基本原則設計磨具產品滿足用戶需要。課前,分組布置設計任務,分別是磨削不銹鋼,大理石,硬質合金的磨具配方設計。上課讓同學講解設計思路,讓其他組同學提問。根據同學的講解和提問,肯定設計的合理方面,糾正設計的不當之處。引出磨具設計原則,開始講授本節課的重難點,回顧各章節內容,強調所學內容在配方設計的作用。課后,將磨具配方設計引申到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方面,讓同學根據本次課的點評,糾正設計偏差,總結并作為課后作業提交。
3.教學總結
通過一學期的使用后發現,超星學習通平臺教學模塊功能齊全,界面友好易操作,課程建設方便,能夠滿足老師的各種活動設計需求。學生的學習情況統計也很全面、易操作。某些類型的測驗可以自動批改,老師節省的時間可用于教學的設計、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等,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總體而言,超星學習通是開展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良好平臺。騰訊課堂的最大優點是學生們更能暢所欲言,勇于表達自己,尤其很多課堂上不喜歡發言的同學在直播課堂上也能比較活躍。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
3.1常見的共性問題
首先,就學生方面來說,部分學生上課態度可能不積極,完成課程任務時存在延時、敷衍的情況。因為教師不能只接看到學生,直播課堂上學生容易開小差,甚至完全不聽,不參與課堂的任何活動。老師即使通過一些活動能夠督促學生參與進來,但是還是不能像面授課堂一樣能夠管理整個班級。
再一點,教師方面面臨的工作量會比較大。其中最主要表現就是在微視頻的錄制、作業的批改、討論的回帖、測驗的設計等方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由于學科的問題,一些實踐性很強的環節無法在網上完成。
另外是環境問題。這里既包括現實的學習環境,如噪音之類的,還包括設備和網絡的問題。由于學生遍布各地,硬件設備,如手機、電腦,以及網絡的卡頓等都會影響教學質量,不可避免會給教學效果帶來負面影響。
3.2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一些共性問題,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一些改進。
首先,任課教師要嚴格考勤,并把考勤結果計入期末考核成績。同時,加大平時成績的占比,并細化各個分項的分數占比,比如在線學習時長占比多少分、作業占比多少分等,通過分數導向,讓學生參與進來。其次,為了提高直播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做好課堂參與記錄,并把這個記錄納入期末考核。
第二,教師直播時盡量出鏡,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和語速語調,盡可能地創造一個良好的直播環境。同時,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找到面對面課堂的感覺,同時又少一份拘束,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可以通過一些形式,如,簽到、抽查、開展討論、限時作業等,隨時檢查學生參與課堂的效果。也可以設計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活動以及開展多種形式的評價,如學生自評、學生之間互評、老師點評等。
除此之外,教師要注意多方面選取課堂材料,讓課堂盡可能豐富,讓學生有選擇性。在慕課日趨普遍的今天,網絡上的課程資源非常豐富,如中國大學MOOC等,教師要精心安排、精心篩選,可以找一些適合學生的微視頻資源作為課外拓展,讓學生見識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著眼點,在比較鑒別中溫故知新,把知識掌握得更加牢靠。
項目:2019河南工業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XYJ-K201927)——“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機磨具制造》課程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田富鵬,焦道利.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05(04):63-65.
[2]韓平,郭月萍,王淑芳,栗正新.人造金剛石表面的改性研究概況[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18,38(03):6-10.
[3]韓平,盧新坡,李文鳳,鄒文俊.提升超硬材料及制品專業課教學質量途徑探析[J].科技視界,2016(25):16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