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
【摘要】? ? 以社會經濟發展為背景,逐步轉變創新驅動要素,應用互聯網技術推進社會創新模式。培養新型藝術人才,以“互聯網+”教育為背景開展教學的探索,對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現狀予以分析,明確定位高等藝術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模式,通過多元化藝術人才培養策略,為其長遠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關鍵詞】? ? “互聯網+”? ? 藝術教育? ? 人才培養? ? 質量監控
引言: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中“互聯網+”概念被首次提出,而在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內容也標志著正式開展“互聯網+”行動。
由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推進社會知識創新2.0形成,融合頂層設計理念,以經濟新常態為熱點推動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落實。
一、“互聯網+”教育內涵
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合各個行業特征,以創新新時代作為“互聯網+”的定義,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及云端服務技術的優勢性作用,實現技術創新、協同創新以落實開放創新目的,促進各行各業在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前提下共同進步,進而不斷拓展當前市場。“互聯網+”教育與其他內容相較而言,作為教育界的分支線路,其以全新教育模式。
結合現代教育理念拓展教育的形成與“互聯網+”教育的應用息息相關,以新思維塑造新內容,利用“互聯網+”優勢創新課程體系,對當前教學方法予以革新,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優勢,教師在學生本位教學模式下,以自身為主導,對當前藝術人才培養模式予以改革創新,提高高等藝術人才素質教育效率,為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培養高質量藝術人才,在推行教育教學改革中全面而深刻的應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優化當前路徑,以提高藝術人才培養質量。
二、藝術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的重要性
為實現長遠發展高等藝術教育工作首要任務是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而大眾化藝術教育模式限制學校教學質量[1]。高端藝術教學水平與學校教育質量息息相關,國家教育全面體現著軟實力,而高等藝術教學極為重要。
為提高教育水平,不能僅以擴大生源為主,還需要重視藝術人才培養質量,而適應社會要求作為衡量藝術人才價值最大化的標準之一,使其能夠在脫離學校后有更大的貢獻社會價值。
因而,在培養藝術人才時,高等藝術教育應當遵循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培養人才、保證人才質量、重視人才培育方法,提高現有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標準,提高學生藝術技能的掌握水平,針對其教育人才標準的不同開設相關課程,使得藝術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的作用能夠以其教育本質發展為前提,落實長遠發展目標。
三、基于“互聯網+”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措施
3.1應用“互聯網+”創新思維以實現藝術專業的價值
“互聯網+”行動計劃隨著我國社會計算機的發展不斷優化,而在經濟轉型與增長的條件下經濟發展依托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其在生產要素中所具有的優化性優勢,展現集成作用,提高整體創新力,以生產力為標志拓展經濟發展新態勢。
而根據社會需求調整人才培養作為高等藝術教育的目標,以“互聯網+”為背景下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應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所以對高等藝術人才培養目標予以調整,使得藝術人才需求能夠以適應社會信息多層級為主,構建多樣化態勢,展現多類型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執行能力,進而落實高等藝術院校良性發展目標。
培養符合現代化技能性、創造性人才[2]。掌握理論知識作為各專業學生的基礎,重視學術研究,應用“互聯網+”技術,體現自身專業價值,而作為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衡量的標準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藝術人才需求已發生轉變,為了提高專業與精準的學術性,藝術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依靠“互聯網+”模式,實現創新研究發展,使學生能夠扎實掌握藝術專業基礎知識。
各行各業對創新人才需求巨大,經調查研究發現專業知識與創新能力二者結合的人才有著更多的機會,而兩者之間也具有較為顯著的關系。
提高藝術專業知識,應用“互聯網+”拓展藝術創新能力,突出實際優勢,以創造性思維建立嚴格的學術標準,在高等藝術教育活動中培養人才。
在高等藝術院校教育活動中,應當遵循專業特點,結合“互聯網+”模式制定相關標準,在掌握自身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和要求,提高自身藝術能力,利用互聯網技術了解前沿藝術創作內容,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與教育協同前行[3]。
保證自身藝術專業能力的同時,教師應當優化教學方法,結合“互聯網+”優勢,創新教學內容,以優化培養藝術人才方面取得理想監管成果。
3.2應用“互聯網+”尋找特點以強化藝術人才質量
為適應經濟發展新要求,高等藝術院校在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工作中應當加強校企聯合,以培養藝術人才為目標,依據崗位需求,重視能力培養,并在“互聯網+”的支持下整合當前經典案例與教學資源,實現教學項目的實時轉化。
微課、慕課的有效融合,依托數字化技術打造互聯網教學平臺,體現“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綜合性優勢,滿足各級要求,展現在教學上自學與職業培訓的特定性優勢。
學生在畢業后就職業性進行思考,如何發揮自身作用,能否及時適應工作環境作為當前高等藝術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工作的衡量標準之一,其與學校的教學水平息息相關[4]。
而合理評價社會表現,則可以利用“互聯網+”模式搭建網絡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對于社會信息予以及時了解,為后續適應社會與新環境提供有利依據。
而社會職業分工不同,所展現的類型價值各不相同,在藝術工作中明確認知高等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明確自我目標,確定發展方向應用信息技術展開相對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在針對性教學中,應當依據學生具體特點予以培養,對其有限范圍進行擴展,為藝術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信息化網絡技術為背景的職業定位也發生了不同變化,針對當前培養標準為能夠有效適應社會提高其復合性藝術人才培養效果,高等藝術院校培養質量的監控工作可以依據當前的教學目標,針對專業型與學術型不同的研究類型的學生優化教學內容,設置合理的辦學標準,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厘清思路,明確定位,強化藝術學習,以適應更深層領域的發展。
明確的標準能夠使學生在“互聯網+”的應用下展開工作,高等藝術院校強化藝術人才質量,為學生長遠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3.3應用“互聯網+”明晰定位以提高綜合藝術素養
建立“互聯網+”雙課堂教學模式,應當利用互聯網教學綜合性優勢打破傳統實體課堂局限,以教師為輔導展開網絡建設課堂,聯合學生與教師進行引導式教學,除教授理論知識外,還應當注重課內實踐。
與此同時,利用“互聯網+”背景展開網絡課堂,尋找熱度較高的話題,進行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模塊、自主學習模塊、教育資源模塊的合理分割,提高優質化網絡課程,把控慕課教育資源,使教師能夠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展開教學。而自主學習模塊的目的與利用碎片化時間形成自主學習方式,通過對教學資源予以豐富的形式,使學生能夠廣泛分享學習經驗。
基于“互聯網+”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的思考打造虛擬教室,實現協同共進學習方法,對當前教學環節予以優化,控制藝術人才培養教育監控體系,提升整體監管效率。
“互聯網+”教學平臺的設置,為發揮其藝術雙課堂綜合性優勢,以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流動的信息數據打造暢通的溝通平臺,使學生能夠在平臺中提高自身參與度,以建設者身份發揮自我主體性,使用現代信息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互聯網平臺中突破藩籬,打破空間、時間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5]。
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工作不論專業內容都應當重視學生藝術綜合素質,培養健全學生的藝術個性與思想品德,在社會中專業能力強、技能強,并不能完全符合人才培養標準。
因而,學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當將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養作為重點內容,針對藝術教育本身特性提高人的審美,健全品格體現高素質要求。藝術教育應當以多角度進行思考,重視品德教育,而培養人才道德品格,在藝術教育中體現出民族的精神。
因而,在設定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標準之前高等藝術教育應當以思政教育為前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樹立學生責任心與擔當精神,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和勇于面對人生挑戰與人生挫折。
而基于“互聯網+”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下,各種文化思想通過網絡渠道可以進行學習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專業與綜合素養。
四、結束語
藝術教育對人們而言十分重要,其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能夠提高人們的審美素養。基于“互聯網+”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思考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新時代教學理念的變革必將有效地擴大藝術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 考? 文? 獻
[1]張星宇,郝夢真.“互聯網+”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人才培養的構建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1,37(03):313-316.
[2]吳明娥.“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的調研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0):53-54.
[3]穆雨瑩,李英天.“互聯網+”背景下外語專業人才的就業方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0):60-61.
[4]王玉玲,徐權,劉永皓,成寶芝,何巍巍.物理教學與新工科創新人才培養的融合[J].集成電路應用,2021,38(06):17-19.
[5]張蓉.“互聯網+”時代藝術管理人才培養——評《基于“互聯網+”的高校人才培養實踐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2021,16(05):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