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以及國民素質的逐漸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學生在這過程中逐漸實現了“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高中階段的教學逐漸將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作為音樂課程教學的重點,以便于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新課程標準改革進程的推進,教師與相關人士更加關注高中音樂教學的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發展對高中學生教學效果的需要。因此,本文通過分析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價值,以及課堂實踐中暴露出的弊端,進而探究音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音樂核心素養;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5-072-03
【本文著錄格式】楊樹軍.音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08(15):72-74.
音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具體指的是音樂教師在指定的傳播媒介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核心素養、修養身心的精神活動。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感知音樂傳達的意境、想象音樂表達的情境來與作曲者產生情感共鳴,也可以幫助學生在體驗音樂中逐漸形成理性分析并獲得美好音樂體驗。學生通過音樂鑒賞也可以實現心理活動由感性到理性的轉變,促使學生自身的真實感受內化為其內心的感知情感,進而達到不斷提高自身音樂鑒賞技能和音樂核心素養的目的。在加上,高中階段作為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更加需要音樂教師以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便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整個音樂鑒賞教學中,不得不擺脫傳統教學方式局限于教材的束縛,通過積極引導學生結合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切身感受不同音樂的魅力。
一、音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實際意義
(一)樹立學生的遠大理想
在高中階段的音樂鑒賞課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對不同的音樂作品加以鑒賞來達到滿足自己內心情感需求的目的[1]。同時,音樂鑒賞的教學也可以幫助學生豐富其精神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智慧。音樂作為作詞者和編曲者內心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學生在鑒賞音樂或者是欣賞時也可以改變聽者的內心世界,學生在音樂中重新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其樹立遠大的理想。
(二)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
音樂核心素養下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與鑒賞技能,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鑒別不同音樂的類型和風格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聆聽音樂和創造音樂中幫助學生感受不同音樂中所表達的深刻感受,促進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共鳴,并幫助學生在鑒賞中逐漸凈化其心靈[2]。
(三)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同的歷史階段存在不同風格的音樂,這也就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音樂體系。我國特有的音樂體系作為世界音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其獨特的風格魅力始終引領著音樂潮流的發展[3]。因此,音樂核心素養下高中階段的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在不同風格的音樂鑒賞中,幫助學生體會不同的音樂風格、感受不同風格中的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音樂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進而幫助學生培養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二、音樂活動的類別劃分
第一點,站在初級音樂鑒賞教學活動的角度,音樂教師應該以經典音樂為基礎,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鑒賞的基本能力,在這個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將音樂節奏、歌唱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初級音樂鑒賞的實際課程中,音樂教師更加應該將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專注力放在首要位置,以便于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音樂鑒賞能力。第二,中級的音樂鑒賞教學活動[4]。經過初級階段音樂鑒賞的學習,該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情感需求都或大或小的發生了一些變化,在變化的同時中級階段的音樂鑒賞難度也隨之增加。這種增加主要體現在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不同喜好來選擇最適合學生的音樂,以便于幫助學生在鑒賞音樂中更好的體驗音樂,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技能。第三,經過初級階段與中級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音樂鑒賞技能具有一定的認識與積累,與此同時也幫助學生逐漸形成了適合自己的審美偏好與思維理念。經過高級階段音樂鑒賞課程的學習,學生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已經具備共情技能,可以獨自在解讀音樂作品和鑒賞音樂作品的同時與作曲者產生共鳴,進而探究其音樂背后的故事或藝術。
三、音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低
高考作為高中階段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面對高考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小的壓力,在這種壓力環境下他們爭分奪秒的學習、做大量的練習題、掌握不同學科的知識點,以便于自己可以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5]。但是,因為音樂課程不在高考范圍之內,這就使得一部分學生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參與性較低,甚至使得對音樂鑒賞感興趣的學生也沒有對其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探究與學習,這必將直接降低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減少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
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高素質的養成離不開音樂教師教育理念的創新,而且這種創新也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6]。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教師通過結合不同學生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形式,來傳達不同的音樂鑒賞技能,進而達到促進學生形成良好核心素養的目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依舊存在一些由于音樂教師觀念落后、對核心素養認識不足等原因而導致學生錯過學習音樂鑒賞技能的關鍵時期。在高中階段的整體學習中,高考作為每位學生的最終目標,教師教育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時間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同樣也可以促進有效教育策略的有效實施。
(三)教學方式有待創新
高中階段核心素養下的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一些音樂教師以教學課本為主,音樂鑒賞技能也只是通過閱讀的形式傳遞給學生,變化方式不靈活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過于刻板和沉悶的表達方式難以讓學生切身體會作曲者所表達的真實情感,更加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生長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只會被動的接受知識,難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自學意識,有時候還會導致學生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進而阻礙學生的正常學習與教師的教學效果。
四、音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策略
(一)核心素養下學會聆聽
認真聆聽作為藝術實踐和音樂學習的重要途徑,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更加應該以“聆聽”為先,幫助學生掌握聽的藝術。核心素養背景下,將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中學生的聽課層次劃分為三個:(1)感性體驗與直覺思維:主要是解決好聽還是不好聽的問題。(2)情感體驗:主要對“聽到了什么問題”進行了解決;(3)理性體驗,對音樂鑒賞進行深化:主要解決的是如何更好聆聽的問題。
對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課三個鑒賞層次進行研究時發現,這三個層次恰恰體現了“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內容”,與音樂核心素養下的要求相契合。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主要以聆聽為主。例如,音樂教師在講解《俄羅斯民族風情一卡瑪林斯 卡亞幻想曲》時,就在課堂上首先給學生播放了兩個俄羅斯的民間音樂,即《從山上,從高高的山上》《卡馬琳斯卡亞》。學生在初次對這兩首音樂進行鑒賞的時候,由于自身音樂素養、知識有限,在鑒賞中難免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诖?,教師應加強引導,分別從音樂的速度、節奏、旋律線等方面進行引導,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情感,理解其中表達的情感;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對音樂要素進行分析,明確風格的差異性。其中,《從山上,從高高的山上》的音樂速度比較緩慢,其中帶有淡淡的憂郁;《卡馬琳斯卡亞》音樂的速度比較輕快、活潑?;趦墒滓魳匪俣鹊牟町愋?,可促使學生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情感體驗,產生最為直觀的情緒體驗,實現了音樂鑒賞的第一層次;接著,教師結合音樂鑒賞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設計了一定的問題,包括:在主題出現的時候,對俄羅斯什么場景進行了描述?針對這一問題,為了實現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教師也無需對答案進行規定,引導學生圍繞音樂要素的表達特點,結合自己在音樂學習中的感悟等,進行開放性的回答。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有的學生認為《 從山上,從高高的山上》音樂中,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或者對戀人的不舍;在《卡馬琳斯卡亞》這一音樂作品中,對農民豐收后歡愉的場景進行了描述;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再次聆聽音樂,并結合教師提出來的問題,進行思考、聆聽等,對音樂作品的體裁、創作原因等進行全面地分析,最終促使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明確一些音樂知識,全面提升音樂鑒賞教學效果。
(二)先學后教,不教之教
先學后教,不教之教在這里具體指的是通過培養學生的能力將其轉化為學生素養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本質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將課程從傳統的呆板式教學轉變為體驗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積極作用在于既滿足學生掌握音樂鑒賞技能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師的天性。這種教學方式具體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以小組作為形式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新課程理念下,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探究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學習小組。具體來說,教師應嚴格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以5—8人為單位,將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劃分,使其成為幾個學習小組;第二,設置鑒賞教學的目標。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下,高中音樂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應結合鑒賞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精心設計出具有開放性、探究價值的探究問題,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鑒賞的探究學習中;第三,分工探究。音樂教師指導學生圍繞既定的鑒賞內容,在鑒賞問題的引導下,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思考、交流和探究等,最終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音樂鑒賞知識的探究學習;第四,交流展示。學習小組在完成交流和探究之后,結合小組探究學習的結果,對其展開交流和分享。先學后教,不教之教作為一種新型的音樂鑒賞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解放教師天性、提高整體教學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值得在眾多高中進學校行推廣。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音樂鑒賞的基礎知識后將生活元素引入到實際教學活動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與音樂聯系起來,在生活中尋找音樂、在音樂中思考生活,這樣一來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核心素養,進而達到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教學目的。下面以《多彩的民歌》教學為例,音樂教師在實際講解中可以將信息技術與音樂教材結合起來,通過播放不同民族民歌的MV來直觀的展現,音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經典的民歌MV,將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風俗人情直接展現出來。學生在欣賞“江南絲竹”時,還應在具體鑒賞教學中,靈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與江南風光相關的各種攝影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此一來,學生在視覺的直觀感知下,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絲竹樂價值的討論中,最終提升音樂鑒賞教學的效果。
(四)引導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學習
核心素養下高中階段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這就需要高中音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其核心素養。在音樂實踐中學習音樂指的是通過教師不斷地豐富藝術形式、對學生的積極引導來進一步提高其對音樂鑒賞的能力與技巧,或者是幫助學生在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時可以自己獨立自主的進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某一部作品的深入認識,體會作品的內在情感,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水平促使學生對音樂進行創新或二次創作。下面以《王大娘釘缸》這首音樂作品為例進行講解,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師在對該作品進行教學之前可以先讓學生練習一下《好漢歌》的歌唱。在《好漢歌》練習之后在進行《王大娘釘缸》作品的講解會容易很多,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兩首歌曲的對比,加上音樂教師對歌曲與民歌的分析,學生在掌握基本鑒賞技能的基礎上很容易發現兩首歌曲的不同特點。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將兩首歌曲之間存在的異同點分析作為課后作業。如此一來,通過音樂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和發展了學生的聯想能力,促使學生在不同情境的實踐過程中,對音樂作品進行了再次創作,最大限度提升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往高中階段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現階段高考的要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對高中學生而言具有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在加上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對促進我國音樂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積極作用,使得音樂教師不得不更加重視音樂課程在高中階段教學中的意義。同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作為高中音樂必修的一門課程也體現出了我國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诖耍魳方處煾討搶⒑诵乃仞B概念引入實際教學活動中來,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子亞鋒.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力,提升音樂核心素養[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2020課程教學與管理云論壇論文集,2020:178-179.
[2]路陽.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常見問題與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20(2):181,183.
[3]任明娟.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實踐探究——以小提琴協奏曲《梁?!窞槔齕J].北方音樂,2020(8):126-127.
[4]賈文超.優化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培養高中學生核心素養[J].文淵(小學版),2020(7):596.
[5]萬桂芳.音樂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731.
[6]寧慧.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音樂鑒賞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山西青年,2020(13):52.
作者簡介:楊樹軍(1970-),甘肅渭源,副高,研究方向為高中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