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校課程思政的全面推進,專業課程如何發揮育人功能是高校專業課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文章從立德樹人、價值塑造及能力培養三個維度探討“室內設計1”課程思政教學。將立德樹人、價值塑造及能力培養內容融入專業課課堂,旨在培養有專業才能的設計人才;培養愛崗敬業、德才兼備、有責任有擔當的設計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課程思政;室內設計;教學實踐
“室內設計1”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必修核心課,教學內容豐富,量大面廣,小班教學,課時為64學時,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各32學時,具有理論和實踐運用相輔相成的特點。它的任務是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室內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和基本設計原則,掌握不同空間的設計方法,通過手繪或者電腦輔助設計將設計效果展現出來。結合“室內設計1”課程性質特點,“室內設計1”課程思政教學主要從三個維度探討:首先,立德樹人角度,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示范作用就是最直接有力的立德樹人。其次,價值塑造視角,在“室內設計1”課程中進行價值塑造主要從四個角度展開:第一,結合國內外室內設計發展歷程的內容,講好中國故事;第二,職業道德教育;第三,課程導入福祉主題設計項目,培養學生成為有人文情懷的設計者;第四,融入堅守室內設計基本原則教育。最后,能力培養維度,在“室內設計1”課程中同時進行能力培養,結合行業對室內設計人才能力的要求及“室內設計1”的課程特點,課程主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培養:第一,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第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第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簡言之,本文從立德樹人、價值塑造及能力培養三個維度來探討“室內設計1”課程思政教學。
一、立德樹人——教師的示范作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教育者先受教育,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不僅傳播知識、傳播思想,更重要的是以德育人,以德樹人,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做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課程思政不是片面給學生講政治理論課,它實際上是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教師的言談舉止、著裝打扮、守時誠信、尊重和關愛學生等行為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些都能夠對學生起到示范和教育作用,而且這種教育和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因此,要發揮好教師的示范作用,以教師的人格魅力、仁愛之心來感化學生。
教師要以身作則,用實踐行動默默感化學生,要求學生之前首先要嚴以律己。教師對待教學、課程、課堂的態度,即潛移默化的課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課程思政。教師是否提前到教室?上課前是否做好所有上課準備?精神狀態是否飽滿?是否無論如何都不調課?每堂課是否有充分的備課?是否對遲到的學生給予明確批評?如何對部分學生在課外給予個性化發展建議?是否認真對待學生的疑惑?和學生交流時是否認真對待,并能與學生保持和諧關系?教師言語要把握分寸,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記錄,言論行為有底線。教師不要在課堂上傳遞負能量,不能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課堂,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教師的實踐行動是最具震撼的無聲語言,教師對待課程的態度就是無聲而有力的思政。學風問題首要的是教風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教師對待這門課程的態度密切相關。
二、 在“室內設計1”課程中進行價值塑造
(一)結合國內外室內設計發展歷程,講好中國故事
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述我國從古至今居住環境的發展變遷,加強學生對中國博大精深的居住文化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我們充滿智慧的先人們是如何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適應和改造生存環境的,從而加強我們對民族居住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加強民族自信。
(二)職業道德教育
“室內設計1”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接觸專業的核心和啟蒙專業課程,這門課程除了教授專業知識以外,對于如何引導學生認知專業,如何讓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尤為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給了我們價值標準,從業就要愛崗敬業,要堅守職業操守和道德規范。對于室內設計從業者而言,從業者要有社會使命感,維護行業聲譽,推動行業發展,行為應與其專業尊嚴及名譽相符;室內設計師要對客戶負責,應以其專業職責維護客戶利益為本;室內設計師對同行的責任,不可詆毀同行聲譽,不能通過非法手段承接設計項目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動聲色地融入職業道德教育,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課程導入福祉主題設計項目,培養學生成為有溫度的設計者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室內設計行業的迅速發展,室內設計在過去幾十年里發展迅猛。但受制于土地資源的限制,加之中國城鄉人居居住面積已經超過部分發達國家,房地產市場不可能無限制的發展。目前,房地產市場已從“黃金時代”步入“白銀時代”,住宅設計已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設計轉變。“室內設計1”課程內容除了講授室內設計基本原理外,要緊跟時代潮流,關注時代變遷,調整課程內容,尤其要關注福祉設計,關注老年人及兒童弱勢群體,關注兒童的教育,跳出專業與育人的壁壘,培養學生的憐憫心,關注弱勢群體,學生能夠依托自己的專業能力,來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環境,從而實現自我價值。因此,根據時代背景和課程需要,導入福祉設計項目到“室內設計1”課程中的意義重大,在學生掌握室內設計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福祉主題的方案設計加以實踐,從而鞏固和強化對室內設計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此外,導入福祉主題的設計項目到課堂,讓學生關注社會弱勢群體,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環境,同時通過福祉項目的設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做有溫度的設計者。
(四)堅守室內設計基本原則教育
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行業原則,如果不堅守行業原則,再好的專業能力也不能為社會造福。室內設計原則主要考慮安全原則、健康原則、舒適原則、經濟原則等。室內設計原則中的首要原則就是安全原則,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安全來支撐如同空中樓閣,時常都有因為對安全因素的疏忽而導致設計事故的發生,安全因素在室內設計中既有顯性層面的,也有隱性層面的,如墻體拆改,如果不遵守建筑規范,任意拆改承重墻體其后果不堪設想。再如強弱電安全因素、家具設施安全、裝修材料安全、施工安全等,課堂中讓學生明白,設計安全重于一切,在安全面前要有敬畏之心。其次就是健康原則,室內設計行業有的從業者缺乏一定的道德修養,唯利是圖,以次充好,把不符合規范的材料用在項目中,這非常不利于使用者的健康,尤其不利于孩子和老年人的健康。教師在課堂中闡述健康設計的重要性,舉出不利健康設計的案例,要讓健康設計的概念深入學生心里。再次就是舒適原則,室內設計的目的就是給人創造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空間舒適與否是由人的五感去感知的,不僅要視覺美觀,還包括采光通風、溫度、氣味等。舒適的環境要從人能夠感知環境的不同維度去加以考慮,真正做到形式與功能的完美結合。第四是經濟原則,設計者要考慮經濟原則,用有限的預算創造出最大的價值,要根據甲方的經濟情況來做最優設計。
三、在“室內設計1”課程中進行能力培養
(一)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是設計師的必備能力之一,從項目前期的溝通到設計的施工落地都離不開與甲方、施工方、材料商等多方的溝通與交流。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很難勝任設計師的工作。由此可知,溝通表達能力對于一位設計師來講多么重要。因此,關于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要貫穿到所有的課程當中,“室內設計1”課程也不例外,這門課程至少讓每一位同學都有上臺展示的機會,具體實施可以是調研報告的分享、設計方案的闡述等,并且要把臺上的匯報納入平時考核成績當中。促進學生認真、用心完成每一次的匯報,并通過一次次的匯報展示、培養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團隊合作和訪談方式來鍛煉和增強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任何一個設計項目都不是單打獨斗就能完成的,個人能力再強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在新時代背景下,團隊合作能力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設計行業。教師可嘗試運用拼圖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拼圖學習法被認為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四個典型的要素。它們是:積極的相互依賴、個人問責、促進和面對面的互動以及發展社會技能。這個策略是專門為這種類型的學習而創建的。它鼓勵相互依賴,同時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室內設計1”課程在福祉設計項目實踐設計環節可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從方案前期場地調研到使用者的行為習慣和需求的分析都以團隊的形式展開,讓他們學會互相幫助,學會從整體團隊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這種團隊合作能力經過不同課程長期的訓練和磨合得以提高,這種能力遠比學會具體一個知識點更有意義。
(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設計要能夠落地,解決使用者的實際問題。學生往往在做方案設計時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其設計趨于理想而不切實際,而真正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是建立在發現問題和動手實踐的基礎上之上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室內設計1”課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關于設計對象的基礎情況需要到現場進行勘察,關于使用者的身心需求需要對使用群體進行觀察和訪談,深入了解使用者的特性和需求是進行方案設計的前提和基礎。以“室內設計1”課程中設計實踐項目福祉適老空間設計為例,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在不斷下降,對環境的需求與一般人群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在設計老年空間環境時不能從常規的角度加以設計,而應該深入一線觀察和調研,觀察老年人的行為習慣,了解老年人的身心需求,設計出安全舒適,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舒適空間。通過福祉空間的校外實踐考察,讓學生們了解設計是要從實際需求出發,而不是憑空想象的;激發學生的尊老之心、同情之心,帶著愛和善進行設計,為未來成為有溫度的設計者奠定基礎。而這些活生生的感知是在課堂上感受不到的,必須到活生生的現場觀察,對使用者進行訪談等才能建立起來。因此,校內課堂和校外實踐考察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意義重大。通過校外考察與實踐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文章從立德樹人、價值塑造以及能力培養三個維度探討“室內設計1”課程思政教學。通過把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課堂,旨在培養有專業才能的設計人才;培養愛崗敬業、德才兼備、有責任有擔當的設計人才;培養有靈魂、有溫度的設計者;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N].解放日報,2016-12-19.
[2]劉晨澍,宋志濤.基于用戶導向的住宅室內設計課程模式研究[J].裝飾,2018(6):97-99.
[3]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課中的課程思政——為什么做與怎么做[J].中國大學教學,2019(9):56-60.
[4]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 2018(3):64-69.
[5]楊歡.室內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析——以“家居空間設計”課程為例[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79-81.
作者簡介:楊亞林,博士,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空間設計、櫥窗廣告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