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現,很大程度上打亂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使得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隔離工作的有效開展,讓中國的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所有人都待在家中,互聯網的作用被最大限度地凸顯出來。新冠疫情的出現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國的數字化進程,為人們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基于此,本文將重點分析互聯網行業新冠疫情前后經濟市場,進一步分析在后疫情時代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路線。
關鍵詞:互聯網;新冠疫情;經濟市場
一、引言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如今新冠疫情已經得到了逐步的控制,復工復產,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新冠疫情控制事態良好,中國的經濟又重新回到了正軌。人民群眾對于黨和國家充滿信心,在新冠疫情期間,擁抱美好生活的信心沒有動搖,仍舊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在全球經濟都出現明顯倒退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在新冠疫情期間表現尤為突出,互聯網行業更是承擔起主力軍的作用,在新冠疫情嚴重的時期。線上購物在線教學等一系列網絡行業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新冠疫情的藍海市場。根據相關機構的調研統計結果顯示,中國高度發達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在很大程度上充斥著所有中國的網民。新冠疫情在給全中國人民帶來災難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帶動互聯網行業出現了一些新的模式、新的理念,促進了互聯網行業的裂變發展。
提到與疫情相關,很多人會回想起2003年的非典,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互聯網的應用還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根據那時候的數據顯示,在2003年,中國的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極其薄弱,能夠上網的計算機總數只有2800多萬臺,網民的總體規模不超過7000萬,互聯網在整個中國的實際普及率不足4%。那個時期的網民,上網的目的大部分都是為了獲取信息,小部分則是上網休閑娛樂。而在今年中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民的總體規模持續擴大,互聯網的覆蓋率更是高達70%以上,手機網名成為主力,占比達到了8.9以上,網民使用手機的比例更是高達了99.8%,由此可以判斷,相對于非典時期相比,這次的戰疫行動完全是互聯網時代的應對和救援行動。
二、新冠疫情期間互聯網行業經濟市場分析
1.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正是由于中國龐大的網民基數,使得互聯網行業成為當前整個中國最具權力最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力量,各種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更是層出不窮,無論是在推動復工復產方面,還是在帶動各行各業就業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的完善,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產業結構的升級,到2019年我國已經建成了規模最大的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行政村的4G網絡覆蓋率達到了98.6%,互聯網的總體寬帶接入用戶達到了4.6億。正是基于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促使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科研創新以及智慧城市等相關的產業領域不斷的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速度開始逐步的提升,以此作為基礎,進一步地產生了一系列新的業態和新的經營模式,逐步地實現了新經濟模式,噴井式的爆發,直接帶動了部分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
二是數字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數字經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已經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新冠疫情期間,網絡購物持續推動了消費者市場的發展,數字貿易不斷地開辟了貿易的新發展空間。數字企業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賦能了產業的發展,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最大限度地為數字化的應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數字供應鏈的水平,從而為產業的發展升級提供了最為重要的支撐。
三是互聯網絡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人們的獲得感。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扶貧攻堅工作仍然沒有停止,反而有序地進行著。互聯網實現了線上線下生產生活的有效結合,各種新的模式、新的形式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最大限度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能夠很好地解決人民群眾日常所必需的難點和痛點。網絡購物和網絡公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連接,在助力國家政策推進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網民紅利持續釋放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的娛樂消費以及一系列的活動,開始迅速地實現線上化,大部分網絡應用的用戶規模呈現出大幅度增長,可以說在新冠疫情期間,網民們九成在看視頻,八成在購物,七成在服務,還有一半在學習。截止到2020年初,全國實物商品銷售同比增長達到4%、26.9%,短視頻發展速度迅猛,短視頻行業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的趨勢顯得尤為明顯,尤其是在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其作用更加顯著。線上政務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全國一體化的服務水平,在新冠疫情的指揮和防控過程當中,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撐,實現了對于防疫工作的精準推進。中國的在線教育市場呈現出噴井式的發展,在全國中小學推遲開學的過程當中,很多學生開始由線下學習轉到線上學習,使得教育領域的網絡需求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3.互聯網產業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期
我國的互聯網產業擁有龐大的消費者,市場企業和技術基礎在后疫情時期,我國的互聯網行業將會進一步地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整個互聯網行業將會呈現出飛速發展的勢頭,新的互聯網基礎建設,在后疫情時代得到蓬勃發展,必將為社會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支撐,也在很大程度上將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行業走向另一個的繁榮階段,成為我國經濟復蘇的重要動能,與此同時,將進一步地帶動數字的產業化轉型,互聯網紅利將會進一步地釋放并且得到共享。數據要素將會成為互聯網絡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數字產業的價值和潛能能夠進一步被挖掘出來,平臺經濟將會更加豐富,對于實體產業的巨大功能作用將會進一步的拓展。
三、新冠疫情對于互聯網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1.互聯網行業成為重大公共事件當中的重要力量
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后,我國的互聯網平臺相對于實體企業而言,爆發出更加強大的號召力,各個網絡平臺都開始第一時間行動,投資的全球采購,這對于當時全國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這種力量還體現在互聯網企業對于全國的經濟貢獻能力上,截止到2019年的6月,我國182家上市公司總體的市值達到了10.2億元,在總體經濟的貢獻率上達到了31.6億元,占到GDP總體的比重,高達41.5%以上。從此可以看出在整個中國互聯網經濟已經成為了疫情時期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進一步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回顧新冠疫情期間的現實情況,當國家衛健委開始召開專家會議之后,互聯網絡對于疫情的反饋是最為直接的。一系列的支援活動開始在互聯網當中展示出來,各種公益救助救援物資等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與此對應的也是速度的提升,在攜程飛豬等在線旅行平臺上,更多地發出退改保障的措施。意識到當前中國醫療物資嚴重緊缺的問題之后,淘寶和天貓平臺就開始對銷售口罩的商家發出通知,絕不允許惡意地進行醫療物資的高價銷售。武漢官方發布了,需要愛心援助的時候,各個互聯網平臺也是率先反饋,快手第一時間捐贈了一個億,其他的公益平臺也接連跟上,短短8個小時之內,各大平臺上都發布了各種關于武漢的公益項目,短時間內收到了將近7000多萬的資助。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人們不能外出,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物資保障,由此外賣電商平臺和電商超市在保障人類生活物資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一保障的作用在疫情期間進一步得到了放大。精神糧食一樣不可或缺,互聯網在關注和保障人們基本生活情況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緩解了疫情,帶給人類的社會恐慌,一些使用頻率相對比較高的平臺,比如百度App都開設了專門的疫情防控專欄,能夠讓人們清楚地了解到疫情防控的最新進展,還將一些疫情感染的地圖公布出來,讓國人們能夠減少對于疫情的擔憂。
2.互聯網行業細分領域發生巨大變化
在新冠疫情條件下很難說哪個行業能夠避免疫情的沖擊,對于互聯網而言更是如此,在新冠疫情來臨之后,互聯網經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裂變式發展,對于細分領域也造成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從在線辦公的情況來看,在線辦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新冠疫情才實現進一步發展的,同時大火的資本也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市場良好的反饋,大量與在線辦公相關的股票開始大幅度地出現增長,而各大互聯網企業也開始充分地發揮自身的科研能力,上線了一系列在線辦公的軟件。比如騰訊在疫情期間就向所有的用戶免費地開放了線上會議功能,其他的線上會議服務企業,比如飛書宣布向所有的用戶提供免費視頻會議的功能。疫情期間,在醫療行業領域,醫療行業的問診可以線上問診,線下少接觸,各大互聯網企業的在線會議功能持續發力,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線上辦公是一個發展的大趨勢所在。在2005年,中國僅有180萬名線上辦公人員,到了2014年提升到了360萬,僅9年的時間,線上辦公最大限度地緩解了讓人們頭疼已久的城市病解決了城市的污染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員工的休整時間得到了有效的調整,進而進一步地提高了總體的生產能力以及工作的實際辦公效率。在未來在線辦公和在線問診以及在線教育,都有相對比較廣闊的發展空間。結合當前行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在線教育在一線城市一直很火,但是僅局限在一線城市,而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則使得在線教育開始逐步地向其他層級的城市下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門官方也和在線教育平臺加強了合作,逐步地開放了相關的合作內容,使得在線教育用戶群體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增加。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線娛樂模式,新冠疫情期間各種直播網絡視頻的火熱,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游戲平臺的進一步發展。在家中的人們能夠通過娛樂來完成相應的娛樂需求。但是需要認識到的是,這股高峰會隨著疫情的逐步減緩而逐步的走向平穩。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期間也使得很多的企業充分地認識到互聯網的強大潛力和強大的推動力,細分行業都開始紛紛布局,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等多方面,進一步地推動了電子商務的向下滲透。而廣告的需求并沒有明顯的增加,反而隨著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廣告的投放呈現出了縮減的趨勢。
3.互聯網經濟業態朝著年輕方向發展
中國政府對于市場經濟的宏觀把控,一直以來都是強而有力地在簡政放權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過程當中取得了極為有效的成就。本次新冠疫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醒人們,在政府這只強而有力的手的抓控之下,中國的經濟仍舊能夠實現中高速發展,也是對于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考驗,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這時候確實經受住了考驗,在此次新冠疫情當中,中國政府的表現可圈可點,在世界范圍內都贏得了交口稱贊。能夠在一個接近14億人口的國家實現宏觀調控,并且沒有因為封閉和隔離而引發各種社會恐慌,市場上的物價基本處于平穩,各地區的供應相對穩定,在疫情結束之后更是呈現出穩步發展的局勢,這為后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開了良好的局面。
在此次疫情當中,此次疫情倒逼互聯網行業實現裂變式發展,由于線下消費的萎靡,各類線上購物活動紛紛出現,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新行業、新模式的出現,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特別是由于此次疫情的存在,進一步地推動了互聯網的縱向下沉,開始向農村地區實現普及,最大限度地解決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以淘寶為例,僅只用了12個小時就推出了專門的助農頻道,解決效率非常之高,中國網絡行業的業態將會朝著更高水平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冠疫情對于互聯網經濟的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對于中國的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互聯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現了網絡的縱向下沉以及普及。在疫情過后,中國的經濟將會迎來一場新的經濟發展動能,當前數字經濟正在進入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階段,未來的10年到20年當中,智能經濟將會成為引領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這樣的條件下,應當緊緊地抓住疫情下消費習慣改變的契機,進一步推動新的消費領域的拓展。在復工復產的過程當中,應當進一步地把握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巨大作用,實現互聯網對于企業發展的推動力。政府方面更加需要采用各種各樣的政策予以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推動企業能夠持續穩步的發展。與互聯網經濟相關的即時通信、手機支付、外賣、網約車、在線教育、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等行業將會迎來發展的春天,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會呈現出質與量的同步增長,相關行業領域的企業應當進一步地把握發展的契機,以此作為基礎,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發展,共同推動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冰麗,蔡娜.“互聯網+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中應用及發展趨勢[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03):24-27.
[2]曾喬.2021年如何尋找風口和賽道?8個賽道機會很大[J].中國商人,2021(05):37-41.
[3]沈秀其.“疫情”下的體育產業線上線下融合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09):118-119.
[4]郭海茹.后疫情時期旅行社面臨的問題及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02):89-93.
[5]劉雪婷.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信息安全法制教育研究與實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0(02):94-98.
[6]吳怡楠,羅水榮,唐冰.疫情防控期間高校“互聯網+”資助育人體系建設的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8):46-48.
[7]徐棲桐,吳加娣,王惠,田飛.利用“互聯網+”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模式[J].現代醫院,2021,21(04):496-499.
作者簡介:蔡婷婷(2000- ),女,漢族,籍貫:遼寧省海城市,本科在讀,專業: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