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晶 谷曉偉 李濱



摘? 要:本文是在高中新課程背景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的思考,通過對排球組合技術教學內容的“同課異構”設計與實施,使教師理解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并掌握教學中處理教學內容的方法,將“教、學、練、賽”貫穿于教學中,使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掌握技能,提高運動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同課異構;教研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9-0049-03
一、研究背景
為了促進體育教師貫徹落實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理念,提升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北京市自2015年以來,高中學段每年開展不同教學內容為主題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迄今為止已開展包括體育基礎知識、體能、體操的雙杠-杠上前滾翻、籃球三攻二戰(zhàn)術、足球的邊路進攻戰(zhàn)術、排球的組合技術等內容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得到了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和認可。
“課例研究”在國外的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出現,與“同課異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以課程為基礎,針對教師的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反思進行評價研究,在關注課堂教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還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教學效果。關于同課異構的含義,有學者認為“同課異構”是選用統(tǒng)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有學者認為“同課異構”是指教師依據相同的教學內容,進行不同教學設計,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教研模式。
根據以上學者的觀點,結合“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體會,本人認為“同課異構”是指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情,采用不同的教學資源、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對課的結構設計、教學內容的處理呈現不同的教學策略和個人教學風格,并且在教學效果和目標達成上有所側重的教學研究活動。
二、以教學內容為排球組合技術為例的“同課異構”對比分析
本次“同課異構”教研活動選擇的教學內容是排球的組合技術,組合技術包括發(fā)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等基本技術,教學對象選擇的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高中二年級排球選項班的學生,授課教師為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的李濱老師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谷曉偉老師。由于活動是現場課,所以兩位教師中一位教師的授課對象是選項提高班,是在高一年級選修過排球項目的學生,一位教師的授課對象是排球選項班的基礎班,高一年級未選擇排球學習的學生。兩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從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
(一)教學背景分析
從表1兩位教師的教學背景分析可以看出,兩位教師從不同的學情出發(fā),同樣是排球組合技術,選擇教學的內容略有差別。李濱老師由于學生是高二排球選項提高班的學生,學生的基本技術掌握較好較全面,選擇了墊球、傳球、發(fā)球、扣球等基本技術組合一起進行學習,并在比賽中運用。谷曉偉老師由于授課對象是高二選項基礎班的學生,學生的基礎較弱,個體差異較大,選取的教學內容為傳球和墊球組合技術,并且在比賽中運用。
(二)教學目標的對比分析
從表2教學目標來看,兩位教師從《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理念出發(fā),在運動認知方面,注重組合技術在比賽中的運用方法和時機,關注了教學比賽的設計,通過學習讓學生在比賽中了解基本技術的運用時機。在技能和體能教學目標方面,通過基本技術的練習,設計情境性的組合技術練習,貼近比賽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術水平和運用能力水平,關注學生的專項體能發(fā)展。體育品德目標方面,教師結合排球運動項目的特點,主要發(fā)展學生的團結合作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兩位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區(qū)別不大,都緊密圍繞著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方面來設計。
(三)教學過程設計與教學方法運用的比較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兩位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引入課堂,采取了不同的準備活動方式,李老師準備活動在慢跑后采取了當前比較流行的靜態(tài)拉伸,減少肌肉關節(jié)的粘滯性,增大了活動幅度,避免受傷。谷老師采取了排球基本技術的徒手模仿動作,比如腳步移動、傳墊球、攔網等動作,配合音樂,編成自編操,使學生提高基本技術的動作模式。
基本部分兩位教師安排了單一的技術復習到組合技術的復習,李老師的學生傳墊球基本技術較好,以傳墊球組合技術進行復習,重點復習鞏固了扣球動作。谷老師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從復習傳墊球的單一基本技術到組合技術。兩位教師都結合了比賽場地進行組合技術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場地意識和位置意識。教學比賽中,李老師沒有技術限制,讓學生運用發(fā)球、傳墊球、扣球和攔網技術。谷老師的教學比賽不允許學生跳起擊球,主要運用傳墊球技術。兩位教師的安排都符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學情,有很強的針對性。
(四)教學評價和教學效果的比較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兩位教師在教學中都運用了語言提示技術動作要點,教師示范,兩三人小組的合作練習等方法引導學生提高傳墊球的質量和培養(yǎng)積極配合的意識,通過教學比賽的運用,使學生了解了排球比賽的規(guī)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建議在組合技術的練習中增加配合成功次數的統(tǒng)計和對比,使學生可以更直接地評價自己的傳墊球質量,有較好的可操作性。
三、結論
總之,通過對比分析兩節(jié)以組合技術為主的排球課教學,教師們共同的優(yōu)點有:
1.教學目標從核心素養(yǎng)三維角度出發(fā),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
2.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比賽的設計、體能的練習,遵循了體育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和基本原則,促進了學生基本技術的水平以及運動能力的提升。
3.評價采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的配合意識和運用技術的能力。
4.體育品德培養(yǎng)于課堂教學之中,兩三個人的基本技術配合練習、教學比賽都潤物細無聲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體育品格和體育精神。
教師間的差異有:
1.學生的學情不同,采取的教學方法各異,教學的重點有所不同。
2.教學效果不同,教學效果在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在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兩節(jié)課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進步。
四、“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思考
(一)引導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情,調整教學設計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因學定教”。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陣地、主渠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水平,采用適合他們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中,雖然是同一教材,但是學習的主體不同,不同學生的體能基礎、技術水平差異較大,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避免在一節(jié)課中就單一技術進行教學的要求,在選擇球類項目組合技術后,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技術水平,教師對選定的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程度的刪減、拓展等。雖然內容略有不同,但是教師在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新教材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著“教會、勤練、常賽”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結合自己對運動項目特點的思考和處理,形成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
(二)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對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益處,年輕教師在教學的最初幾年,遵循一般的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方式,有時候甚至只能照本宣科,關注不到學生的前期學習基礎和本次課的學習效果,通過“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可以給他們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供他們學習應用,以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對于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可以引發(fā)他們進一步思考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難點問題,以及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問題,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拓展自己的教學思路,結合自己的長處,不斷改善教學行為,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