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對于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很適合應用各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教師應該積極對科學課程進行創新,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進行實踐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STEAM教育理念是一種融合多種學科的理念,筆者在教學中就此展開了一系列實踐。本文對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創新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STEAM教育理念;小學科學;創新課堂
強調多學科融合,打破學科邊界,一直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小學科學課程,內容豐富,強調實踐,非常適合進行課堂延伸,融合多學科內容提升教學效果。STEAM教育理念涉及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這五個學科的知識,強調有效培養,提高學生動作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如何在這一課程中融入STEAM新理念?
一、創設情境,增加教學趣味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非常重要,在啟蒙教育階段,不斷提高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該發揮巧思,將豐富的內容融合到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對很多學科的知識都能形成初步印象。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方法,很適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構建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增強學生的個人體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夠顯著提升教學環節的趣味性。
例如,在講解“形形色色的動物”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構建更加生動的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各種動物的視頻,讓學生直接感受這些動物生活的各種場景,相對于通過圖片來認識動物,這種動態的情境吸引力更強,更容易讓低年級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在播放視頻時,教師還可以將常見動物的門綱目科等信息加入進去,展示相關數量,比如猴子作為靈長目,是哺乳綱的1個目,共有2亞目16科約78屬514余種。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在情境中加入這些介紹,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另外,很多動物可以呈現非常美麗的藝術形態,教師也可以將一些具有藝術感的動物圖片加入到教學情境中,如海克爾《自然界的藝術形態》中的一些圖片,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生初步掌握動物的不同特征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繪制各種動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在繪圖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動物不同特征的印象。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升。
相對于通過展示圖片認識動物的教學方法,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情境創設,不同學科的融合非常自然,趣味性更強,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學習,能夠了解更加豐富的知識,對于所學內容的記憶會更加深刻。總之,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情境創設不再是簡單地引入一些視頻,而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豐富的教學設計,打造表現力更強的情境教學方法。
二、結合生活,豐富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課程中的很多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更多地采用生活中的事物或例子,減少學生的陌生感。而且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往往包括了很多學科的知識。比如一個普通的杯子,有著化學材料的科學應用,有著工程技術的相關操作,還有著外形的設計之美。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課堂創新,應該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更多生活中的例子,不僅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還能夠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講解“物體的運動”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如以乘坐火車為例,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站臺上等待乘車時,看到列車經過,車上的人速度是快是慢?當自己乘坐火車時,一位旅客從身邊走過,他的速度是快是慢?通過這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運動的相對性,理解參照物的概念。另外,教師也可以首先介紹地球的自轉速度,在赤道附近可以達到466米/秒,通過這樣的數學概念,啟發學生去思考為什么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感覺不到地球如此快的自轉速度。當學生理解了地球上的所有物體都在隨著地球一起運動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制作太陽系的各種模型,通過模型來感受一切物體都處于運動之中的科學原理。
除了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切入點。例如,在講解“摩擦力的秘密”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展示不同鞋子的鞋底圖片,讓學生觀察這些鞋底非常具有藝術感的紋路設計,引導學生思考這樣設計的目的。同時,教師可以簡要介紹鞋底材料的變遷,從動物皮革等天然材料到液體橡膠等人造材料,讓學生了解耐磨是鞋底材料的重要指標。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對于摩擦力的認識更加直觀具體。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比如穿同樣一雙鞋子,分別走在水泥地面和冰面上,會有什么區別,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可以引入摩擦力的數學公式,向學生揭示實驗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總之,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更多地應用生活中的事例輔助教學,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減少對于新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基于STEAM的教育理念,從生活實例出發,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三、學科交叉,拓展教學思維
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多學科交叉融合,打破學科邊界,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很多小學科學課程上,教師的教學思路仍然比較局限,很多時候只是簡單地重復書中的內容,并沒有從多學科的角度進行整合,缺乏對課程內容的有效擴展。在進行課堂創新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大膽進行學科融合,拓展自己的教學思維,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聲音的奧秘”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實踐操作入手,引導學生利用紙杯等物品制作傳聲器,然后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到的現象介紹關于聲音的科學原理,還可以列出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讓學生感受這些數字之間的差別。最后,教師可以引入各種樂器演奏的音樂,讓學生在藝術氛圍下感受聲音的魅力。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多學科知識交叉呈現,有效融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在探索不同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