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艷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美術教育占據了重要地位,人文素養成為當今世界美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科學性、趣味性、開放性,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創設一定的人文情境,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美術教育發展培養出新一代的人才。文章就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美術教學;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策略
《高中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關注生活中的美術現象,涵養人文精神?!痹诿佬g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不僅僅單純掌握繪畫的技能技巧和美術知識,更重要的目的是創設人文情景,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在素質教育改革過程中,追尋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進行人文性教育,培養新時代的精神,若無“人文性”,美術教學就沒有靈魂精神,無生命力可言。
一、美術教育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
美術教育是由美術和教育兩因素組合在一起的,而教育就是指美術中蘊含的一些人文素養和教育功能,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發展,不僅僅需要掌握簡單的書本知識和繪畫技法,更需要的是深刻理解美術作品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對社會有歷史責任感,培養審美情操,就是所謂的“人文素養”。美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有歷史記載,許多作品也都是靠著文化傳承發展下去,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它能夠與社會生活、歷史、地理、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具有聯系,從單一美術學科上升到美術文化的學習,比如古代建筑是由藝術家結合當時的文化背景、社會風貌,再加上自己的思想見解繪畫建筑而成的,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繪畫技法,還可以學習文化歷史知識、思想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健康全面發展。
二、當前美術教育人文素養弱化的現狀
長期以來,美術教育的走向已經偏離,過于強調美術技能,而“教育”并沒有體現,出現了重模仿輕創造、重技法輕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等方面,導致美術教育人文素養方面缺失嚴重。現在師范院校的學生往往在學校里過于強調專業技能的學習,對其美術蘊含的人文背景知識寥寥無幾,導致未來的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只是一味填鴨式的灌輸,學生也很難有興趣去繼續學習、探討,把“美術”這一學科與其他學科獨立起來,只是單純的講解美術技法知識和繪畫技能,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感到枯燥無趣,違背了美術教學的基本理念,“美術”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緒,拓寬視野,應該與多學科相互滲透進行教學,緩解由于學業壓力過多,釋放情操的一門課程。由于當前美術教育缺乏重視,美術教師也很難重視自己的學科,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大多數都是采用講授法進行教學,缺乏創造性,忽視人文性的缺失,改改畫或者適當地進行評價,課堂氛圍調動不起來,學生也學不到相關美術技法和一些人文知識。當前美術教師在課堂上很難使學生情緒高漲,即使自己擁有很多才華卻無法施展開,缺乏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而且學生缺乏人文素養的學習,導致了他們在創作作品時沒有靈氣、故事,只是簡單完成任務而去做,并沒有一些創意、想法。
三、美術教育中培養人文素養的策略
任何美術作品都凝聚著人文思想,一個沒有思想靈魂的美術作品稱不上藝術作品。美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課堂進行人文素養教育,不僅獲得基本知識,還能夠傳承歷史文化,形成正確價值觀,培養人文精神。
1.將人文素養納入教學目標以往教學目標過于注重專業技能訓練和知識學習,美術課程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審美情操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與其他語文、數學、歷史、英語等一些文化課的學習不同,部分地方學校的美術教學目標只是單純為了完成目標而設立,并沒有涉及人文素養的教育,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學生“聽”的過程,講解美術基本知識和技能,認為教學目標完成,課程設置合理就可以,忽視了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在素質教育的大觀念下,注意到學生“雙基”文化的學習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美術教育中的能力培養體現在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等多個方面。
2.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充分挖掘美術教材美術是一門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一切美術作品都來自生活,比如中國山水畫、花鳥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古埃及美術,都是源自當時的生活背景下進行描繪創作,美術課程在進行教學時,要體現它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在講授時要多聯系實際生活,只有切身經歷感受時,才會有興趣學習,探索其中的奧秘,積極主動在課堂中溝通交流、合作共享,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在繪畫中進行創意、聯想,學以致用,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3.創設美術課堂的人文氛圍。美術課應是師生心靈的撞擊、人文信息的交流、師生與作品的情感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放松,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師與生、生與生一起交流探索作品,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審美情操,培養他們觀察力、想象力,學會做人、學會關心,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培養人文素養。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教師傳授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教師“教”和學生“聽”被動式的接受教育,而是角色互換,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促進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互相尊重,共同學習,學生可以反駁教師,教師也可以像學生虛心學習。
4.教師不斷加強自我人文修養。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教育的發展,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型社會人才,具備文化修養,了解傳統文化和藝術風格,引導學生審美情感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這就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打破了過去以為“只要會畫畫”就能當美術老師的理念,教師和學生常常被比作為“一桶水”和“一杯水”,所以教師要具備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以及西方的美術史等歷史知識,才能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綜上所述,在當今世界教育大改革發展的背景下,作為美術教師跟進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美術課程的性質要求教師不僅會單一的技法,更需要教師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才能培養學生豐富的人文情感,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高中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2]王大跟,《中小學美術教學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謝雱,《中學美術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