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婷
摘要: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影 響幼兒的發展。觀察能力是幼兒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是幼兒教師理 解幼兒并指導幼兒活動的前提。針對現實中對幼兒的觀察存在著意識薄弱、目的不明確方法不恰當、分析不深入的問題,幼兒教師可從培養觀察意識、合理運用觀察方法、尋找理論支撐、恰當運用指導方式方面切入,提升自身專業觀察能力,提升自身專業水平。
關鍵詞:幼兒教師;觀察能力;專業提升
專業能力是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專業觀察能力提升是教師走向專業化的重要路徑之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教師專 業標準》等文件對教師觀察力提出了指向性的要求,如:教師需具備觀察分析幼兒典型行為的能力;教師要全面地觀察幼兒、理解幼兒;教師要根據觀察的結果對幼兒做出正確的評價,促進教學活動的展開。因此,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觀察能力勢在必行。
一、幼兒教師專業觀察的意義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是人類了解周圍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也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專業觀察行為-般有專業目的導向,為進一步的專 業活動提供科學性的依據,它必須具備科學的完備性,是盡可能客觀的、無偏見的,專業觀察應是有理論指導的觀察。在幼兒園中,幼兒教師的專業觀察主要體現在幼兒教師所具備的教育敏感性:能敏銳地捕捉幼兒的表現以及課堂情境變化,客觀地記錄實況,科學地將這些因素與自己的實際經驗和理論結合起來,繼而對幼兒的反應做出及時正確的反饋,推進資源整合,促進教學生成,幫助幼兒成長。
二、幼兒教師專業觀察存在的問題
(一)觀察意識薄弱,缺乏常態化
在幼兒園中,幼兒教師雖然盡心盡力地組織、引導幼兒進行活動,但存在觀察意識薄弱,觀察缺乏常態化等問題。以區域活動為例,在幫助幼兒進入區角以后,幼兒教師會在教室里忙一些其他事情,缺乏對幼兒活動進程的關注;面對幼兒的提問,教師只是敷衍回應,繼而開始整理自己的事情,導致幼兒喪失對活 動的興趣。部分幼兒教師對活動中的幼兒觀察較少,以敷衍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提問,使幼兒活動變成絕對意義上的自主活動。另外,一些幼兒教師則出于安全的考慮,防止出現意外才對幼兒進行觀察。甚至有幼兒教師認為,在沒有安全問題的前提下,觀察可以是可有可無的。這些現象實質說明了幼兒教師觀察意識淡薄,沒有把觀察作為了解幼兒、指導教育活動的必要前提,而是流于形式,降低了觀察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幼兒教師是幼兒成長的引領者,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參與者,無論是在生活、教學還是游戲中,都應樹立觀察意識,與幼兒保持緊密的聯系,時刻關注幼兒活動的狀態,不能把自己與幼兒割裂開來。
(二)觀察目的不明確,沒有問題意識
明確的觀察目的能夠為教師指引觀察的方向,縮小觀察范圍,使教師的觀察更有針對性,方便教師制訂觀察計劃。明確觀察目的不僅是為了觀察,而且是為了理解幼兒的行為,為教育目標的制訂、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一些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觀察沒有 明確的觀察目的,沒有針對幼兒的某些行為預先設定要觀察的目標。目的不明確的觀察主要表現為沒有提前制訂觀察計劃。這樣的觀察是一種流于形式的觀察,觀察方向沒有針對性、沒有目標性,觀察內容空泛, 無實質性。幼兒教師從中得不到有效信息,無法對已出現的問題給出適當的解決方案,也給予不了幼兒有效指導。這樣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沒有得到有意義的觀察結果。幼兒得不到相應的發展,觀察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幼兒更多的關注,具有明確的觀察目標。
三、提升教師專業觀察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觀察意識,明確觀察目的與內容
有觀察的理念,才能有觀察的行動。首先,幼兒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觀察意識,把觀察幼兒作為-種習慣,用觀察來判斷幼兒當前活動參與情況。其次,幼兒教師應該具有目標意識,明確自己的觀察目的,期望了解到什么樣的情況,得到哪些信息,讓觀察具有針對性。后,觀察目的與內容受到觀察對象的影響,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特點來設置觀察目標,增強觀察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幼兒教師要判斷大班的幼兒是否懂得如何處理與同伴之間的矛盾,就要 先了解同伴矛盾的概念以及特點,然后給出正確處理矛盾的操作性定義,最后確定此次觀察的目的“幼兒是否能正確處理與同伴關系,通過觀察幼兒如何處理與同伴的矛盾得出如何引導幼兒正確處理同伴關系這一策略。 觀察意識是觀察的基礎,觀察目標指明觀察的方向,兩者結合使教師的觀察工作不僅有意義,而且有利于教師專業觀察能力的發展。
(二)合理運用觀察方法,做好觀察記錄
觀察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追蹤式觀察、定點式觀察、掃描式觀察、參與式觀察法和非參與式觀察法,每一種觀察方法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與相對獨立性。教師使用單一的觀察方 式容易出現記錄不全面的問題,從而導致分析出現偏頗。因此,幼兒教師在選擇觀察方法時要聯系觀察內容與觀察對象。首先,幼兒教師要根據觀察目的選擇適當的方法:若是想要在某-一個固定的時間內對幼兒進行輪番觀察,就可以采取掃描觀察;若是想在某一固定的地點對幼兒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 就可以采取定點觀察法。其次,幼兒教師要合理選擇記錄方法:若記錄有價值的幼兒行為,采取軼事記錄法比較恰當;若想要長期觀察,且觀察對象較少,可以考慮日記描述法;若想知道幼兒某種常見問題行為的原因就可以對幼兒采取連續記錄法。最后,無論是觀察還是記錄,幼兒教師都需真實地反映活動過程,做到以下要求:客觀真實,不摻雜個人的情感因素,內容豐富,真實客觀,將幼兒的活動表現以合適的方式保存起來,用簡潔的語言進行適當的描述、歸納、整理、分析與總結。例如,在戶外活動時,幼兒教師想要了解是否每個幼兒都在自由活動、幼兒之間有沒有發生沖突、幼兒是否發生危險,就可以采取掃描觀察法,按照-定的順序對幼兒情況進行確認。若是對一些問題一時無法得出原因或者解決方案,幼兒教師可采取追蹤觀察法。以美工區活動為例,在區域活動結束之后,建構區的材料歸位總是比別的區域節奏慢。針對這一現象,幼兒教師就需要重點觀察材料的歸位問題,將每一次的活動情況都進行完整記錄,作長期整理。若對幼兒出現的個別行為不解,幼兒教師就要進行個別觀察,區別此幼兒與其他幼兒的差異,對不同幼兒觀察的側重點也理應有所不同。科學地選擇觀察方法與觀察記錄有利于幼兒教師對教學事件進行分析,從而對指導幼兒有獨到的見解。
結語
通過觀察幼兒,幼兒教師能夠設計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游戲活動,做出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的調整,提高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教學效果。幼兒教師的幼兒行為觀察素養是其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考察其專業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幼兒園中,有效教學活動的展開有賴于幼兒教師的觀察, 幼兒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依賴于幼兒教師的觀察水平。在目前階段,幼兒教師的觀察能力還略有不足,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和幼兒的發展,阻礙了幼兒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因而,幼兒教師需要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觀察意識,不斷學習與實踐,改進觀察的方式與方法,為幼兒發展提供支持,為自身專業成長蓄力。
參考文獻:
[1]張燕君,唐玉潔.幼兒教師觀察能力的現狀研究及培訓建議[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0(0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