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結霞
摘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狀況,透過多維視角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新時代評估機制。多渠道評價小學生道德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審美藝術素質等各方面的表現,贊賞性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激勵性進行全方位的活性評價,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健康的身心品質以及提高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核心素養;多維視角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可是受到應試教育中封閉式教學長期的影響,過分重視分數的錯誤觀念,片面單一的評價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因此,新時代要完善核心素養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活動和認知發展水平的差異,科學恰當、靈活及時地給予全面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利于學生合理定位
學生是個人發展的主體,不斷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與自我提高,才能從根本促進個人的全方位成長。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根據實際情況,師生共同制定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學生對照細則進行自我反省和改正。記錄自己的優點,同時自我矯正不足的地方。
《新課程標準》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優化的發展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學校是人文成長的圣地,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教師運用適合學生的新方式,善于發現學生的過人之處,放大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巨大發驅動力。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養成自尊互愛、自信大方等心理素養。激勵性的評價是巧妙的、在贊美之詞中透露對學生由衷的積極肯定,給學生滿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家長是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家庭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家長對孩子全面評價,要真誠送上每一份贊許和認同,要認識到自家孩子跟別家孩子的差異,不能一味比較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家長必須明白“跳一跳,摘個桃”的教育啟示,每個孩子去摘桃子,有的人伸手即可,有的人踮起腳尖,甚至有的人站在凳子上。在生活中,家長要全面評價孩子在道德行為,為人交往,學習情況等各方面的表現,利用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樂于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孩子們快樂成長、健康發展。
在孩子眼中同學是親密平等的朋友,在年齡、知識水平等各方面有著相似的地方。教師給予恰當的方法,引導同學參與互相評價,更能展示小孩子純真的心靈。既可以表達自己對他人真誠的看法,又可以鍛煉學生善于發現他人特點的能力。這種被評和互評發方式,無形中增強了同學們小主人翁的意識。從中能得到同伴對自己的各方面的評價,此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分析互評的綜合評價結果,引導被評價者愉快地接受評價的結果,并進行正確的修正。從而使學生在這種互評的綜合評價活動中得到不斷的發展。
二、充滿人文關懷的評價導向
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人文性,本著“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評價,在多維視角的贊賞中,折射學生品質的閃光點。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精神生活的意義就在于喚起每一個學生人格的靈魂性,學生學習的實質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因此,教師教育學生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與同學友好相處、團結謙讓,對學生誠摯地贊美、善意地指導,讓學生在不斷的賞識和關懷之中,充滿愛意地成長。
核心素養綜合評價中充分注重人文理念,體現出綜合素質評價的導向性和激勵性。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留給我們的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無形的正面能量,它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覺得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認識到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努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外界鼓勵的連續性。”孩子們往往會稚氣幼小、不懂事,教師在耐心的教導的過程中,多用賞識、贊美、激勵的語言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小缺點。用人文性語言取代批評和打罵,指導他們虛心接受父母、教師、同學的建議,在調改中慢慢取得進步,在愉悅的心情中樹立自信,養成良好的身心品德,獲得點滴的進步。
三、設計富有針對性的核心素養評價項目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針對學生獨特的個性,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針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綜合評價,應該更側重于學生發展的進程。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各自不同的發展需要,制定符合個性差異的進步方案,設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清晰地表達出來,不能一味追求高分數,綜合鼓勵孩子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培養興趣,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德智體美勞綜合評價模式的針對指引下,教師要用開放、多元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建構多維度的視角坐標,從縱向、橫向等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個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新方法,用引導性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把優秀的品質發散到其他方面。形成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教師“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綜合評價中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達到師生心靈的相互交融。
四、評價方式靈活多樣,實現深度梯級化
核心素養綜合評價的方式多元細化,科學系統地整理和分析學生信息,更精細分析學生的變化和發展,更好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我完善的意識。小學六年的成長是一個幼兒心理向少年心智的發展過程,也表明低年級到高年級的綜合評價是具有連續性和連貫性,學生智力水平和身心素質的發展呈階梯式遞進。因此,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詳細記錄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加以有目的的素質培養,育人成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設定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手冊》,這是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同時設計綜合素質評價表,建立“成長記錄袋”, 摒棄應試教育中單純以考試分數衡量學生優劣的錯誤觀念,有機結合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問卷評價等方法,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達到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矯正的目的。
完善小學綜合素質評價,是新時代新教育的重要任務,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學校對核心素養綜合評價要給予重視的程度,將多維視角融入到核心素養綜合評價中,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里。通過完善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合理的操作考試的評價方案,更好地推動學習的效果。家長是促進孩子發展的關鍵人,家庭發展性評價觀念應該貫穿于家庭教育的始終,著眼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關注學生的內心需要,關心孩子生活的細節,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激發孩子的靈性,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好充分的家庭服務。
參考文獻:
[1] 武新春.《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2] 康玉芬.《關于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的思考》延邊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 翟麗霞《綜合評價伴學生健康成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