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
摘要: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小學階段高年級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邏輯與表達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幾點應對策略,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重視,并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能夠在拓寬眼界、開拓思維的同時,打破課堂和一紙文字的限制,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提供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和有利的條件等,讓學生全面講解寫作的審題、構思、開頭、中間和結尾,在學生分析講解過后,再對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給予批改和點評。這樣方能讓學生從思維的引發、思想的表達中,實現思維、表達和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寫作是表達個人觀點、情感及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了較高的地位,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通過提高寫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小學生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卻無法很好地付諸行動,缺乏寫作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只是機械地用完成任務的心態對待寫作作業。相當一部分小學生認為寫作學習枯燥乏味,不貼近實際生活,導致學生無法對習作產生興趣,導致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效率低下。
2.寫作內容空洞無感
習作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作者蘊含在其中的個人特色以及強烈的情感表達,以及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優秀的文章不斷涌現,學生可抄襲的內容隨處可見,導致許多學生不愿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習作創作。抄襲復制的作品無法表達出學生真實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引起讀者共鳴的關鍵因素,導致習作內容虛假空洞,缺乏真實自然的感覺。
3.學生素材積累匱乏
寫作水平的高低不僅與學生的寫作技巧掌握程度有關,而且與學生的素材積累量掛鉤。學生只有通過豐富生活閱歷并將其轉化為寫作素材,才能在習作中傾注自身的真實情感。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生活閱歷欠缺,但正在慢慢培養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對事物的看法也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僅有的人生經歷中,未能重視素材積累,導致在寫作時陷入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的困境。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策略
1.以讀促寫,重視讀寫結合
事實證明,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閱讀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不同的文章時感受不同作家的不同經歷,還能夠在閱讀名家寫作時,通過對其寫作風格、寫作詞匯和文章整體結構的學習,發展自身相應的邏輯思維能力。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寫作的訓練,并在這樣的方式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其語文知識,拓展其思維能力,強化學生對語文魅力有更深入的體會,能夠在提高語文寫作效率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讓學生在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高效獲得相關的語文知識和寫作學習技巧。
2.豐富學生閱讀量
豐富的閱讀量是學生順利創作的基礎,要加強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效果,就要引導學生增加閱讀量。教師可以定期給學生準備合適的書單,其中可以囊括經典文學名著或少兒優秀讀物,并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首先,帶領學生了解讀物的背景及作者生平,讓學生對讀物有初步認識。其次,讓學生精讀讀物,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及情感。最后,讓學生選取喜愛部分進行朗讀背誦,積累優美詞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不僅能使學生的人生閱歷更豐富,而且能增加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量,掌握寫作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豐富教學手段,組織更多的寫作活動
寫作實踐是寫作知識向寫作核心素養進行轉變的橋梁和通道,而學生的寫作實踐,其實就是教師在對相關的寫作進行指導后,學生通過自己獨立的寫作,對文章知識的有效遷移。對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其次需要引導學生在對文章細致觀察后,以文章內容為依據,模仿其中涉及的一些動作。學生模仿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化設備,播放與之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此動作帶來的作用。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既強化了對寫作知識的了解,又深化了對相關文章的印象,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相應的素材。學生在進一步強化了寫作能力的同時,也為其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另外,對于學生來說,寫作之后良好的點評環節也是促進其寫作能力、寫作效率提高的重要環節之一。因而在學生寫作訓練結束之后,教師應該對其寫出來的文章進行點評。在點評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以寫作目標為依據,制定相應的評價策略。其次,教師應該通過運用相關的寫作知識,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和獨立點評。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讓學生在對寫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時,利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互相幫助,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激發學生自主性
對于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效率,最為重要的是要改變學生對教師及范文的依賴心理。部分高年級學生在進行習作練習時,會依賴教師的講解或范文模板,導致學生的創造性受到制約,被限制在教師或范文的思想怪圈中,無法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優秀文章。教師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創造力,調動學生自主創作的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寫作水平為依據,以學生的實際為出發點,應用與學生實際操作相符合的習作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拓展、多積累、多探索,在引導中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主動性,如此方能在學生良好的寫作參與度中,逐步增強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在學生寫作能力的強力發展中,實現其語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鄭惠玲.善于思考精于表達: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之我見[J].考試周刊,2020(83):39-40.
[2]王曉艷.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8).